现代都市连载
都市小说《父亲的心愿》,主角分别是毛泽东朱德,作者“用户60657273”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女儿在父亲病危时答应完成父亲心愿,帮他写自传,自传通过父亲苦难的童年,从军十年,峥嵘岁月,重生心愿描述父亲苦难、奋斗、对党忠诚、奉献的一生。...
主角:毛泽东朱德 更新:2024-04-14 16:08: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毛泽东朱德的现代都市小说《父亲的心愿全文章节》,由网络作家“用户60657273”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都市小说《父亲的心愿》,主角分别是毛泽东朱德,作者“用户60657273”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女儿在父亲病危时答应完成父亲心愿,帮他写自传,自传通过父亲苦难的童年,从军十年,峥嵘岁月,重生心愿描述父亲苦难、奋斗、对党忠诚、奉献的一生。...
在两个月的学习生活中,父亲有幸遇到了两个特别友好的同学,亲如兄弟的好友,和他们相处交谈,使父亲产生了新的向往和选择,改变了父亲以后人生的道路。
父亲的第一篇作文受到老师的赞扬,下课后就有两位同学找父亲,说是墙报编辑,要把父亲的作文刊登在墙报上。
父亲把作文交给他们后交谈起来,介绍了家庭情况和个人经历,以后又谈文学和社会问题,交谈中使父亲惊讶他们在文学和社会知识方面,远在父亲之上,但他们在数学上不如父亲,同学们可以互帮互学。
以后同学们接触多了,交谈也逐渐深入,谈到对当前时局的看法父亲一点也插不上嘴。
父亲是乡下穷学生,到县城去的也很少,上的学校也是私人办的,人们都称穷学校。
学生也少,开始还有六个班300个学生,后来功课好的和家庭富裕的学生都转学走了,剩下的学生只有合班,到毕业时,剩下的学生只合成一个班,都是功课差或家离学校近和贫穷的学生。
父亲在学校只管埋头学习,校外之事很少知道,国家大事更是一无所知。
但父亲和同学们却有共同的认识,对现实不满。
父亲只能谈家中几次遭欺侮的不幸,他们却都谈些国家大事。
如西安事变,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还谈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
抗战时国民党节节败退,退到大后方,日本投降后,东北、华北等地区怕被共产党占领,国民党让美国用飞机轮船帮他们运兵,占领了全国大城市,后又撕毁协议进攻解放区,声称二年消灭共产党,实行独裁等等,这些事父亲都一无所知或者感到惊奇。
父亲问:“这些事你们怎么知道的?”
他们说:“大部分是书上看到的,有些是听人说的。”
父亲说:“哪里有这些书?
听谁说的?
告诉我,让我也见识见识。”
他们神秘而严肃地说:“这是秘密,是危险的事情,说了你一定要保密,绝对不能对任何人说。”
父亲发誓保证说:“难道你们不相信我?”
他们说:“就是相信你才跟你谈了这些事,不过这都是危险的事,学校就有国民党的特务,所以要特别小心。”
他们答应父亲,等联系好了就领他去见人借书,还没等见面,内战己经打到了豫西,学校解散,学生回家,父亲从此失学了。
父亲刚走进村里,两个持枪的军人拦住父亲,问父亲是干什么的?
父亲看他胸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知道他们是共产党的部队,对他们说是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学校放学了,就回家了。
他们看了父亲带的校徽就让开路,挥手让父亲过去。
旁边又过来一个像军官的军人问父亲:“家在哪里?”
父亲手指前面的一棵榆树说:“那棵榆树北边两间草房就是我的家。”
军人说:“晚上我去找你,咱们谈谈话可以吗?”
父亲说:“可以。”
军人和父亲握手分别,父亲回到家中,看到在很小一块空地上也铺上了麦草,家里住有解放军。
父亲到家后,奶奶和姑姑都很高兴地迎接父亲,这些军人也面带微笑示意表示友好。
晚饭后父亲等着那个军人来谈话,他却没来,只见住在父亲家的军人急急忙忙收拾行装打背包,捆铺草、扫地,把住的地方打扫干净,一个军人还挑着木桶往厨房水缸里倒水,然后都来到门外集合站队,并向父亲挥手告别表示谢意。
他们走后又来一个军人,是来检查纪律的。
军人询问:“战士们在这里住有没有违反纪律?
借东西还了没有?
有没有毁坏家具?”
军人又到厨房查看水缸打满没有?
然后对父亲说:“指导员说晚上来和你谈话,因为部队紧急行动,来不及向你告别,让我给你道歉,很对不起。”
父亲亲身经历了这些事,虽然短暂而简单,使父亲想到那两位同学给他讲的那些故事并非虚构,也没有夸张。
解放军和老百姓心连心,亲如一家的军队,怎能不受人民拥护支持?
得民心者得天下,父亲现在体会到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明白了共产党的军队能打败国民党军队的真正原因。
虽然父亲对共产党的认识还很肤浅,但也使父亲产生了一种新的向往和选择。
解放军走后,父亲怅然若失两次接触共产党的机会都错过了,父亲对共产党的了解,只是听两个同学给父亲讲的一些故事和在家中亲自短暂接触看到的一些表现,只是感觉共产党比国民党好,其他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当时父亲还没有参加解放军的愿望,更重要的还有父亲对家庭的牵挂。
父亲日记中写道:“从记事起,家有奶奶、大伯、二伯、父亲、母亲、姑姑、他和妹妹,八口人,因为家穷,大伯、二伯都没结婚,一辈子光棍一条。
父亲是个石匠,在湖北老河口打工,在当地与母亲结婚,母亲是个独生女,外婆早亡,和父亲结婚不久,外爷去世,她和父亲来到邓县家中生了姐姐、我和妹妹,不幸奶奶和父亲相继去世。
父亲去世时,姐姐十岁,我六岁,妹妹才一岁,接着大伯脑梗致残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睡觉,大小便都需要人照顾,只有二伯一人来撑起这苦难破碎的家。”
父亲的二伯身材高大,健康有力,他既要种好自己家的地,还要给别人做工,换取别人家用牛来犁地,还要照顾残废的大伯和父亲这个宝贝侄儿。
父亲的父辈兄弟三人只有父亲这一个男孩独苗,一家人视如珍宝,但家中贫穷,生活艰苦,自幼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每年夏秋季都要患疟疾等病。
因为当时家中条件差,又不懂卫生知识,树上的枣长不熟就摘吃,渴了就喝水缸中的水,有时水缸的水放了几天己是污染了的水也喝,蚊子的叮咬,苍蝇的传播,年年生病是必然的事。
生了病,当时村中又没医生,只能用民间偏方自治。
有一年病很重,偏方也治不好,父亲高烧几天昏迷不醒,全家都慌了,奶奶抱着父亲哭,2个姑姑也跟着哭,父亲的二伯也急了,拿出家中所有钱,背起父亲去外村找医生,找到一个年轻的大夫,看了后说:“来得太晚了,这病我治不了,你们赶紧去找别的大夫,不要耽误了孩子。”
父亲的伯父又背着父亲到另一个村,找到一个老大夫,老大夫也说:‘’来得太晚了,病很严重,也没有多大把握,给你开三服药,吃后病见轻了,再来找我开药,若吃了药,病不见轻,你们也不要来了,孩子也没救了。”
父亲的伯父急忙背他回家煎药,吃完三服药,病有些好转,又去开了三服药,之后病居然好了。
是父亲的伯父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也感谢那个老大夫的高超医术和第一位年轻大夫负责任的态度,否则,世界上早就没有父亲这个人了。
父亲的二伯为人忠厚、老实,性情温和,他从没和别人吵过架,红过脸。
他虽老实若愚,但并不笨拙,反而心灵手巧,他没上过学,没有文化,一般常见的技术活,他无师自通都能干。
如石匠锻磨,修墙盖屋,锵刀磨剪,木工小活,油房的炒芝麻包括榨油等活也能干,有妇女纺棉花用的锭子弯了,也找他帮助锻首。
他也乐意为人,谁家石磨需锻,盖房请他帮忙他都去,此外,他还会下棋,棋艺在村中也属于一流,父亲会下棋就是跟他学的。
他还爱看戏,听说书讲故事,而记性很好,有些戏词他能大段记住,在锄地时还边干边唱,一个人顶几个角,他在村中人缘很好,没敌对忌恨之人,对父亲只有慈爱没有训斥,没有骂过父亲一句,没有打过一巴掌。
他品德高尚,遵礼守法,从没做过违礼违法之事,受人尊敬,他堪称家族的楷模。
他做人的老实和对父亲的爱护从不在口中流露,而是在行动上实做,有几件事使父亲感触很深,终生难忘。
湍河是邓县最大的河流,自邓县西北角入境沿东南方向从邓县中部穿过,与白河交汇。
县政府制定一个水利工程计划,从上游罗庄镇在湍河东北岸开始顺东南方挖一道渠首到中下游,名曰湍河汇渠。
可使渠两岸的土地旱地变为水稻田。
工程款大部分被当权者贪污,让所谓受益的地区农民出工修建,民工只管饭没有工钱,干的重活却吃得很差,还受监工的虐待。
父亲的家离罗庄镇90里,也说是受益区,按保甲制度,每甲出一人轮流做工。
父亲那里保甲规定,每户出工两月一换,父亲的二伯出工一共两月,轮到甲长,他迟迟不去替换,有被替换的人回来给父亲家捎信说,父亲的二伯在那做水下工作,整天泡在水里,腿都泡烂了,还不叫休息,不上工还要挨监工的打骂。
父亲听了去找甲长,甲长还不去,邻居们都说他无理,他才派人去把二伯换回,90里路二伯走了两天多才到家,两腿烂肿,流着血和脓水,睡在床上不能动,村中没有医生,当时父亲还小,也没办法,也不知村里人用什么东西掺红薯面糊到疤上,一个多月才好,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每逢下雨天寒腿就疼,称作寒气腿。
从此,父亲的二伯健康大不如前,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勤奋劳动,无怨无悔地助人为乐,从不向人诉说那份伤财害民的无效工程,也不提甲长的处事不公,这件事父亲牢记在心,长大以后才感到他这种超强忍耐和毅力,宽厚的胸怀和大度是多么的可贵可敬。
考上中学,虽然好心人替父亲交了第一期学费,学校给父亲免了以后的学费,然而买书和学习用具还需要用钱,家中没有进钱的门路,父亲的二伯近六旬还带着伤残的腿,在农闲时出去打短工,挣钱供父亲上学用,而且这钱都是他主动给父亲,父亲对他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情感,不是害怕,是怜悯和敬畏。
父亲害怕向他要钱,有困难和需要,父亲也忍住不说,老是他主动给父亲才接住,然后父亲转身就擦眼泪。
还有一件事,更使父亲深深感动,终生难忘,这是半年以后的事,暂且不提,以后再补。
小说《父亲的心愿》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为您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