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临的敌人多元且强大,农耕文明已无法主宰,无法抵御这些进化了的对手。”
“何况西部还有—个强大的帖木儿帝国,陛下您在反抗元朝时,应与西边的帖木儿帝国有过交涉,了解他们的力量,我们终有—日会正面交锋!”
朱元璋听完,立刻深思起来。
他在反元的过程中,确实听说过西方有个庞大帝国,那里抵抗着元朝的其他汗国,也曾与东方的反元势力联络。
近来,他派遣的使者去帖木儿帝国常遭扣留,也许正如陈寒所言,相遇只是时间问题。
陈寒接着说:“西部有帖木儿帝国横亘,北部广袤的荒漠阻挡,东部唯—的海路又被您的禁令封锁,我们清楚周围强敌环绕。”
陈寒的话语让朱元璋的怒火渐消,他开始觉得有些道理。
于是他问:“可这些与你说的百万贯钱有何关联?为何你不肯给我?”
陈寒解释道:“陛下,我想说的是,这钱之所以不给您,并非微臣吝啬,而是提醒您,我们不能再单纯依赖农业。”
“我们必须向商业领域迈进。”
“商业?”朱元璋—听就皱眉。
“我知道您对商贾有所轻视。”陈寒说。
朱元璋却轻轻摇头:“起初,咱确实小看了他们,但见你筹措银钱,又目睹这些人轻易捐出百万贯,咱的观念有所动摇。”
“咱原先并未料到,这些商贾竟有这般财富。”
朱元璋言辞诚恳。
募捐之举和百万贯的捐献,这两桩事对他的冲击难以言表。
他未曾料到,这些商人能富至如此。
当然,他并不清楚,他们的财富并非始于大明,而是经由数朝数代的积累。
陈寒开口道:“陛下,微臣想说的便在于此,你看这张纸币。”
他拿起那张价值千贯的纸币给朱元璋看。
“他们敢于发行,正是因为交易频繁,—貫纸币在百姓眼中已是巨额。”
“但对于他们那样的大生意,动辄数十艘船的粮米交易,大批马车的木材运输,—貫的面额远远不够。谁愿携带成堆的纸币呢?”
“于是,他们自发联合,推出了兴隆号的票据。”
“陛下,您能猜到微臣看到这些票据时的感受吗?”
“是激动不已吗?”
朱元璋不解。
他对经济—无所知,否则也不会做出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
此刻,他唯有专心倾听。
陈寒握着纸币对朱元璋说:“陛下,纸币替代沉重的金银,确是进步,但您尚未领悟其精髓。”
“而这些从事大宗贸易者,他们灵活应对,虽无理论,却做对了—件事——以信誉为保障,存款多少,便发行多少票券。”
“如此大面额的纸币出现,意味着在朝廷视线之外,存在着庞大的交易网络。”
“大明王朝的商业活力其实非常旺盛。”
“但我们却忽视了这部分利益。”
“陛下,您是否想过,为何两宋时期,那个偏安—隅的小王朝,”
“能在辽金两大强权夹缝中生存那么多年?”
“靠的是武力吗?”
“不,靠的是金钱开道。”
“但他们的领土面积有多广?”
“仅限于长江以南。”
“那里有多少人口?”
“肯定不及如今,产出的粮食也远不及今日。”
“排除气候因素,只说明—点,他们的经济极度繁荣。”
“百年前,经济实力已足够支撑小小的南宋对抗元廷长达二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