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矮瘦男人早已等得急不可耐了,此时见姜奴安孤身一人出来,也没有多想。他快步上前,一边走一边解着衣衫。
姜奴安见他这副猴急的模样,心里直作呕,不过面上却是丝毫不显。
等那男人走到她面前,朝她伸出手的时候,她一个利落的闪身,一脚踢在那男人的膝盖处,男人猝不及防之下,来不得反应,便吃痛跪在了地上。
姜奴安见状,直接拿出匕首,了断了那男人的性命。
解决了男人以后,她将匕首上的血迹用他的衣裳一点点擦干净,眼前血腥的场面,没有让她生出一丝胆怯。
前世,为了复仇,她后来回京的时候,找了一个父亲旧时的部下,学了些防身的功夫的。
只是眼下身子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罢了。
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谢常羡看得清清楚楚。
开始见那两人图谋不轨的时候,他是想冲出来救那姜奴安的,但是见她丝毫不慌乱,便躲在暗处观察。
没曾想,竟然让他看到了这么精彩的一幕。刚刚,若是他对这个姑娘起了杀心,她是不是也要杀了他呢。
这姑娘的杀人手法太过利落,而且丝毫不见惊慌,可见不是第一次了。
想到这儿,他终是从暗处走了出来。
“奴安?你到底是什么人?”
姜奴安听见这声音,先是一惊,而后收敛了脸上的神色,站起身,看向了谢常羡。
是她大意了,看来日后行事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好在今天遇到的人是谢常羡。
“姜家奴安,如果有一天你去了京城,就会知道我是谁了”,姜奴安笑着答道,然后将匕首收在袖中,转身准备离去。
“姜奴安,刚刚,你是想杀了我?”,谢常羡再次开口。
闻言,姜奴安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轻声答道,“那不在于我,而在于,你怎么做。”
看着姜奴安消失在小巷子,谢常羡上前查看了两个男人的死状,的确是一击毙命,没有丝毫的犹豫,当真是好狠辣的一个女子。
不过,身在乱世,这样也未必是坏事。
刚刚她说,回京便可知道。难道,姜奴安认识他。
不待他多想,一个和他年岁相仿的男子匆匆赶来,“主子,那些人又追上来了,我们得赶紧离开,绕路回京。”
“走吧”,谢常羡又看了那巷子口一眼,和六安一起离开了这小巷子。
姜奴安从小巷子离开以后,直接回了破面。
姜念安已经睡醒了,被苏嬷嬷抱着,眼睛红的像个小兔子。
看到姜奴安回来,她从苏嬷嬷怀里跑出来,直接抱住了姜奴安,“呜呜,长姐,不要离开我们。”
“念安不哭,长姐不会离开你们的”,姜奴安轻轻抚摸着姜念安的发丝,轻声安慰着。
旁边的苏嬷嬷看着眼前的一幕,也忍不住红了眼睛,大姑娘,终究是变了。这样也好,若是有一天她和点青都没有了,也只有大姑娘和二姑娘能相互扶持了。
“大姑娘,给你留了些吃的,先吃点吧”,点青端着一个破了口的碗递到姜奴安面前,里面装了一些煮熟的豆子。
“你和苏嬷嬷呢,什么都没有吃吧”,姜奴安看了那剩下的豆子一眼,便知道两人又没有吃东西。
前世,苏嬷嬷便是为了省些东西给她们吃,饿出了病来,后来又在难民抢夺食物的时候被人打死。
而点青,在苏嬷嬷死后,为了给她们换取食物,竟偷偷将自己献了出去。
那日,点青奄奄一息地抱着一兜糙米回来,放在了她手里,便没了气息。
她是被人活活折磨死的,而她,却什么也做不了。到最后,连念安都没有保住,让她被一场大病带了去。
今世,无论如何,她都要护好这三人。
“姑娘,老奴没事的,老奴身子好,能撑住”,苏嬷嬷闻言,急忙答道。
点青也附和起来,说什么也不肯吃那些豆子。
姜奴安将碗端在手里,看着二人,声音平静地说到,“嬷嬷,点青,你们觉得,单凭我一个人,能在这种情况下护着念安活下去吗?”
说完,也不等两个人回答,便倒了一些豆子吃了下去,然后将碗放在了地上,抱着姜念安到里面的茅草堆上躺了下去。
苏嬷嬷和点青对视一眼,最终还是将那些豆子给分食了。
大姑娘说得对,若是她们两个都没了,谁来护着两位姑娘呢。
姜奴安闭着眼睛,却没有睡着。眼下这情况对她们不利,必须要找一些食物才行,越往南走,越没有什么食物。
她记得,前世这场大旱灾足足持续了三年,西北的百姓死了不知道多少。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这几日会有蚩辽的一个小军队给侵入到大元西北的蚩辽军送粮草。
这就是她的机会。
想到这儿,她撇开所有的思绪开始休息,这几日,她必须将身子养好一些。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镇上的难免就开始动身,继续往南走。
姜奴安几人也跟着大部队一起往南走,若是落单的话,只会死得更快,附近有几个蚩辽的小队到处屠杀那些落单的大元人。
没想到,父亲死后,一个小小的蚩辽都敢如此妄为,偏偏驻守边疆的将领们仿佛没看到一样。
也不知道,龙椅上那位,若是看到眼下西北的情况,会不会后悔杀了父亲呢。
赶了一天的路,还是没有看到什么希望,那些难免宛若一个个傀儡一样,麻木的找了个地方过夜。
姜奴安将苏嬷嬷和姜念安安顿好以后,就带着点青去附近找找看有没有吃的。
白天,她们不敢乱走,就算找到什么吃的,也会被人抢走。
两人到了一个林子的时候,看到一伙人正在密谋着什么,姜奴安拉着点青借着夜色躲了起来,悄悄听着。
“兄弟们,这正阳道是去南边的必经之路之一,道路开阔,我们今晚就去那守着,看看有没有肥羊”,一个络腮胡大汉坐在最前面的石头上,和下面的十几个难民说到。
这些难民听了,一个个都欢呼起来。
姜奴安听了这话,眉头皱了起来,她总觉得,这络腮胡大汉有些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