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被排挤出来的失业、破产农民,以维持稳定。
整个宋朝的国家系统,就这么转起来了,两宋三百年,在稳定度上看比两晋要好很多,原因就在于它的这套系统整体上还是成功、可以为继的。
但这也留下了一个严重的隐患—宋朝的军队系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保卫这个王朝的武装力量,而是它花钱赎买并内化进入体制内的不稳定因素。
盗匪们接受诏安、失地农民们被迫参军,归根结底只是为了寻求一个活路而已。
所以宋代的军队虽然名为雇佣兵,但与中世纪欧洲雇佣兵往往是高素质、高战力的代名词不同。
宋军的士气在很多历史场景下低下的令人咋舌。
哪怕是在最精锐、常年参与对西夏作战的西军之中,弩手们临战每射一箭还要赶紧现发赏银才能维持士气。
每遇大战,如果军队不能及时拿到封赏,轻则士气低下、重则直接哗变,这样的事情从宋初开始一直闹到宋末,数不清出了多少次。
而士大夫们也相应的非常看不起武人,认为他们都“无德”甚至是“丘八”,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从本质上说,宋代的军队,并不是朝廷的依仗,而是被朝廷内化的敌人,是被养起来不做乱的“乱民”。
而用这种眼光,你再去看两宋之交赵构为首的南宋小朝廷的很多选择,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逃亡过程中,历史上真实的赵构相比于怕金兵,其实更怕的是护卫他的那些宋军。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发生的苗刘兵变已经把赵构吓破胆了,在此以后,赵构和他的军队之间根本无法建立基本的信任。
比如,他刚登基那几年,东京开封城其实还在宋朝的手中,东京留守、主战派的宗泽上表跟他说东京现在有“百万可用之兵”,只要陛下肯回鸾,臣立马带着大军过河击破女真云云。
但赵构听到这个消息的反映,是“悚然”。
很多学者认为赵构这里是在忌惮宗泽的兵多,我觉得恰恰不是的。
宗泽是个文臣,宋朝皇帝是不怕文臣掌兵的。
赵构想到的是,宗泽说的那一百万大军,并不是誓死忠于他的军队,而是一百万需要被朝廷招抚、等着填饱肚子的嘴。
靖康之变后,中原糜烂,大量老百姓在走投无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