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我寄愁心全文小说

第 5 篇 男女主同时成为报道组成员

发表时间: 2024-06-18
为了防止再发生“逃兵事件“,连党支部加强了对新兵扎根边疆的思想教育,不仅每天都要进行政治学习,还扩大了连队演唱组规模,并成立了13连宣传报道组。

肖六一接到通知去连部参加报道组成立会议。

会议由连支部委员萧文书布置报道组工作,要求把连队中的先进事迹对外宣传出去,宣传途径是给各个报社投稿。

报道组由西个知青成员组成,两男两女。

除了肖六一,另一位女成员名叫江江,大眼睛顾盼有神,曾是A城名校68届初中生,17岁,个高,漂亮,能干,强势,和肖六一同在一排却非常有名,她在连队里开展纪念接见日的活动,指导员批评她不许把其他地方那一套带到农垦,她敢顶撞指导员。

报道组另一位成员武云飞,个头最高,浓眉大眼,是一位力量型男,从他的脖子和脸上就能看出一块块肌肉在滚动,说话声音雄浑有力,19岁,是A城名校66届初中毕业生。

最后是男主,在火车上与女主邂逅的眼镜男生文白,16岁,内向,话不多。

肖六一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到眼镜男生的真实模样。

本人并不好看,满脸痤疮痘痘,瘦长脸上鼓着一对尖尖颧骨,薄唇凹眼,幸好戴着眼镜,盖住了缺点,增添了几分文气。

他能进报道组不出肖六一意外,爱读书的男生一定文章也好。

按照萧文书的要求,报道组不脱产,每天晚饭后到连部写稿,十分辛苦。

武云飞最爱说话,又是大哥,自然而然的把报道组管理了起来,西个人一连几个晚上在连部写稿改稿,审核发稿,完后,武云飞和文白连夜走二十里地到铁城日报送稿。

一周后,13连知青几个战天斗地的小故事,附带在猪圈里面抡大锤,凿冻猪粪,大搞积肥的插图,组合登载在铁城日报。

指导员首先看到报纸,非常高兴,召集了全连大会,台上,他举着这份报纸,咧着西方大嘴,喜不自禁的高调表扬了报道组。

指导员没有预料到,报道组成立不过十来天功夫,便能在媒体上为连争光,削弱了“逃兵事件”给连队带来的负面影响。

全连散会后,报道组成员不约而同来到连部,翻看这份铁城日报。

肖六一小孩子家,第一次看到自己用钢笔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印刷在报纸上,摸来摸去,惊喜而又好奇。

江江的体会独特,她说:“在报道组写稿,都是晚上时间,就像我在学校时跟同学们窝在屋里刻蜡版,印小报,紧张而有神秘感。”

武云飞摆好地说:“幸亏报道组有两个男同胞,可以连夜走出二十里地送稿件,像你们小女孩子就不成。”

江江向武云飞一拱手,说道:“大哥,辛苦!”

惹得屋内气氛立时欢乐起来。

眼镜男生文白平日不苟言笑,这时也乐得指着铁城日报上的插图说:“你们看看,他们画的咱连凿冻猪粪这幅画,那个抡大锤的架势可真够勇猛的哈。”

大家围过去观看,只见报上画着个矮壮的愣小子正抡圆了大锤砸向钢钎,武云飞对文白说:“我看这小子画得像你们班的何劲。”

大家又乐开了,因为真的很像。

何劲被胖揍的事,让他成了连队明星,人尽皆知。

满满的成就感,笼罩着报道组,拉近了成员们之间的距离,彼此变得熟悉了起来。

写稿多了,肖六一还被武云飞起了一个外号,称她是“小瞌睡虫”,因为她在晚上写稿时,总是写着写着就睡着了。

年轻的西人报道组,平均年龄不到17岁,配合默契,效率高,出稿快,连队的好人好事不断见诸报端,团宣传部对13连报道组也开始关注,肖六一和江江时常受邀参加团部宣传会议。

连部办公室成为了报道组经常活动的地方,休息日也不间断。

人来人往的连部,让肖六一知道了很多关于红旗泉这个自己新住地的来历。

红旗泉地处铁城郊区,曾经是黄河改道的地方,地下布满泉眼,有很多水井房,利于栽种果树和菜园。

有团部医院和服务社,看电影的大礼堂,还有首达铁城和A城的列车,生活条件便利,很多干部的子女被安排在这里。

红旗泉不仅干部子女扎窝,也是青春美少女如云的地方。

连队里的漂亮女孩多被挑选到了演唱组,一张张美丽的容颜,经常在连部办公室聚集,或化妆,或切磋技艺,进进出出,吹拉弹唱的,让坐在这里写稿子的肖六一目不暇接,羡慕不己,有被仙女包围的感觉。

那天演唱组又要登台演出了,萧文书为鼓励新演员们增添自信,就在连部里夸赞演唱组成员各个都是连队的精英分子,报道组成员听见了,私下很是不服,尤其江江这样骄傲的公主更是不以为然。

江江和文白一样,都是捧着马列书籍阅读的激进分子,懂得黑格尔,崇尚车尔尼雪夫斯基和12月党人,胸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使命感,怎会认同在台上画着红脸蛋,蹦蹦跳跳的演唱组是精英分子?

他们二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坚定的马列主义者,都有着厚厚的学习笔记,忧国忧民,具有远大抱负。

当他们背诵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先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古句时,肖六一以无比崇拜的眼光仰望着他们,仿佛他们就是那天降大任之才。

肖六一从未接触过他们这样的人,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的她,最向往的是连队演唱组,却想不到在报道组里感受到思想境界的能量和开阔的视野,让大脑一片干旱的她如获新雨般得到浇灌。

她把在报道组的新发现当作一件大事,激动地写信告诉了母亲,母亲却反应平淡,回信说:“这没什么,他们只是比你读书多一些,你只要肯多读书,也会像他们一样的。”

母亲还写道:“你们尚年轻,未来的可塑性很强,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人。

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边劳动,边读书。”

母亲的点拨让肖六一明白了,原来是读书塑造了江江和文白这样的人,读书可以使人如此超凡脱俗,富有魅力,她暗暗立志,此生要做一个读书人。

她向他们借来书籍阅读,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写读书笔记,交换学习心得,还互相抄录着在当时知青中流行的诗歌文学。

关心书本知识后,肖六一的思路宽了,看问题开始不再流于表面形式,而是侧重内容和精神层面。

她知道了,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是心灵和人民在一起,之前简单的以为要先过了喝生水这一关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