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
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故事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只有死亡是最好的结尾。
事实上在虚构写作中,死亡确实是一个非常便当的经常被使用的结尾方式;死尤其能体现传统的悲剧美学的原则。
我不是很清楚地知道悲剧应该怎样定义,尼采写过《悲剧的诞生》,说老实话我没读过,不知道尼采到底说什么。
我一直觉得鲁迅的那个定义很有意思,他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部分毁灭给人看。
对悲剧这样的定义,我想它和我们用死亡去结束一次叙述的行为可能相当恰切。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非常之多。
我在前面讲到雨果的《九三年》,小说的一号主人公戈万最后被处决。
戈万被他的养父、同时是他的精神导师和革命军的同志,被这样一个关系特殊的人西穆尔登处决,因为他违反了至高无上的革命原则,他放走了革命的敌人朗德纳克。
在戈万庄严的死亡结尾之后,还有一个连锁死亡,就是西穆尔登自杀。
他亲自下令处死戈万,这对他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戈万是他全部的希望。
戈万是他的学生,同时也无异于是他的孩子,是他眼中的光明。
他处死戈万,等于先把自己处死,所以他最终选择自杀的结局。
看《九三年》的时候,我们觉到的那种震憾力,大概真的只有借助主人公被处死才是最有震憾力的方式。
今天举例,尽量举一些我自己的小说。
我发现我总结的这些结束方式在我的小说里差不多都可以找到对应。
我写了那么多年小说,那么我会在阅读中或多或少地寻找相同或是相似的感受。
我写过一个发生在唐山地震中的故事。
唐山地震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非常可怕的大灾难。
据讲述唐山地震的报告文学称:这次灾难中死二十多万,死伤总共有近百万。
在此之前,有记载的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是东京大地震,当时记录的震级超过唐山地震,但是我们没在东京地震中看到像唐山地震这样惨重的伤亡,我记得东京地震死伤总计三十万。
小说《白卵石海滩》讲一个青年工人在大地震发生三天之后的唐山参加救援工作,把一个女孩从坍塌的楼房废墟中救出来。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