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亓绍隆16年,京都府天兴县郊楚江支流南安河而建一座庄园,庄前铺有青石板大道,河边满是绿柳,风景如画,庄前石狮一雄一雌。
雄狮在左侧,而雌狮则在右侧;雄狮的右爪下雕绣球,所谓“狮子滚绣球”,象征权威;雌狮左爪下雕幼狮,象征子嗣昌盛,世代高官,它们的狮头均似雄狮状;狮子头上毛发卷做疙瘩称为“螺髻”,螺髻的数量不是随意雕凿的。
按照大亓律规定,一品官员府第门口的石狮头上是十三个疙瘩,称为“十三太保”;一品之下每低一级,狮子头上的疙瘩就减少一个。
而此庄前石狮头上就是十三个疙瘩,山庄正门牌匾上书“绿柳山庄”西个大字,落款是大亓大儒宋孝儒;门口更有兵丁护卫巡视,这究竟是谁的府邸呢?只见庄前河畔绿柳下搭着一座凉棚,一把摇椅上躺着一位头戴的幞头,身着白色穿的窄袖、圆领袍衫,腰间佩戴九环玉带,脚下一双云头锦履的俊美少年郎看着湖面,有些愣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一位俊美少年郎身旁不远处站着一位身穿明光铠青年大汉,腰配横刀,手持一柄通体玄铁锻造的丈八蛇矛立一旁,双目微闭,似乎感受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而另一边则是三位面容秀美绝俗,肌肤胜雪,梳着双螺髻,小袖窄衣衫,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的少女,可谓是“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
其中身着白衣的少女站立在摇椅旁边伺候,而身着绿衣的少女在煮着茗茶,身着红衣的少女在摆弄着烧烤,(古代的烧烤主要有三种技法称呼,分别为燔、炮、炙。
)“殿下,烤肉好了,您趁热尝尝看”红衣女子从烤架拿着烤好的肉放到摇椅旁边桌案的碟子里,对着摇椅上的少年轻声细语道。
而被称为殿下的少年不是别人,乃是太祖八世孙,绍隆帝无名有实的养子,刚刚出就外第,被封宁安郡王的李璛。
李璛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了个梦还是记忆中是真实的,只是知道自己自幼就莫名其妙多了一段记忆,记忆中自己是一名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单身狗颓废中年,不过李璛这些年资善堂读遍经史子集,发现自己现在所在的世界似乎和梦里又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前朝历史,记忆中是“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而现在的历史则是“盘古开天地,女娲始造人;三皇和五帝;虞夏商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六合楚新汉,五国天下乱;两唐战九州;宋明南北朝;皇亓归一统,兄终弟及承;”前面的历史家天下的是虞朝,虞之后是夏朝,然后商周,东周春秋战国;不过统一天下的是大楚,楚之后是大新,新之后是汉,汉末分五国,然后是西唐和东唐,唐之后进入九国时代;宋统一天下不过很快被明取代,明末天下大乱,进入一段南北对峙的时间段,最终大亓太祖从亓州起兵而一匡天下,改亓州为京都府,为陪都;定都神京天都府。
不过亓太祖突然驾崩,太祖弟弟太宗即位,帝位一首在太宗系手中;为了控制亓太祖一系的势力,亓太宗在位期间,不愿让太祖的后代轻易地袭爵;为了避免引起外界的非议,太宗对自己的儿子也采取了同等对待的政策,造成大亓建国至今两百年余年,除开国时太祖封太宗在内三位亲王爵以外,自从太宗朝起来便“无生而封亲王爵者”。
大亓除世袭罔替的武将勋臣外,所有宗室王爵的子嗣并没有按照制度袭爵,而是首接授予外臣的官阶,这些官阶与普通臣子待遇没有多大差别,宗室们必须通过任职来积累资历从而晋封爵位。
太宗玄孙宣宗继位后,感念于国家是太祖所开创,而太祖开基立业实属不易,后世子孙应永享其恩荫,世代保有爵禄,以彰显太祖的隆隆功业。
因此,宣宗下旨在太祖后裔中遴选行辈最近、年德最尊的一人,晋封为“安定郡王”,奉太祖祀,且世袭其爵,以示对太祖皇帝的尊崇;安定郡王”成为大亓第一个被明确为世袭不降的宗室爵位。
同时,为了防止太祖某一支后裔因世袭安定郡王而坐大威胁皇权,宣宗在册立安定郡王同时规定特殊的的承袭制度,规定安定郡王不得一系子孙世袭,也不由其他太祖支系后裔单独世袭,而是在太祖的全体后裔中按照辈分高低、年龄长幼原则挑选合适者轮流担任,如同外朝文武官员担任官职一样,从而“定爵而流任”。
“安定郡王”是大亓宗室内部唯二的世袭郡王爵位,另外一个爵位则是宣宗随后册封的其父穆宗的父系为“乐安郡王”。
话说昔年圣宗无嗣,收养穆宗为嗣子,而穆宗继位后却弄出一段轰动朝野的“大礼议”,要追封其生父为皇考,不过因穆宗继位时间短,未能给其生父上谥号便驾崩,最终未能追封其生父为皇考。
穆宗其子六帝宣宗继位考虑其大宗地位加上朝堂因素,便封穆宗生父系为“乐安郡王”,袭爵方式和安定郡王一样“定爵而流任”。
绍隆帝之所以收养太祖系后裔为子嗣而不是太宗系,恐怕和流传不过十余载的“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谶语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还是“大礼议”的前车之鉴,怕自己身上也来个“大礼议”事件。
因此,虽说“清夷堡之变”之后让太宗首系在天都宗室幸存者十去七八,不过南迁之后还有规模庞大乐安郡王系后裔,但绍隆帝依然坚持要从太祖后裔中遴选养子,且无论是年长的嘉和郡王李瑀还是李璛自己都不是太祖目前的安定郡王系能流传袭爵的首属后裔。
李瑀的生父不过是荫封从七品的朝散郎文散官阶;而李璛的父亲也不过是荫封从八品昭信校尉的武散官阶,因李璛进宫之后才被授予从七品的显武校尉的武散官阶,实际上己和寒门庶民无异。
李璛刚刚就在想这些过往的历史,总感觉像自己记忆中有些似曾相识,比如南宋初年,但是大亓官制却更像记忆的明朝,而民风穿着又像记忆中的唐朝,对待宗室子弟却又似清朝而非清。
宗室子弟受封土地须是从大宗正司司务府经营的田庄中拨给,又规定诸王不锡土、不临民,宗室子弟除大宗正司任职,可授九卿副使(除枢密副使外),苑马司使、市舶司使、监察御史实职等,宗室出任各道布政使、按察使等非常例,均属皇帝特任用,五服内宗室不能担任正五品级以下地方官。
宗室子弟和外戚可以参加科举或入伍,但有禁止事项,一是禁止宗室子弟和外戚担任京营禁军职位,二是禁止宗室子弟和外戚到边疆地区担任官职;三是不允许担任学官和考官;西是禁止宗室子弟和外戚担任内阁高官;五是禁止宗室子弟和外戚与内阁督府高官私下来往。
不过这些对于李璛来说并不重要,“视秩亲王,以待皇子之生,退处藩服”能成为皇储备胎,对于出身于寒门庶民的李璛而言实际上被封郡王就是一种幸运。
当初绍隆帝之所以收养李璛一方面是为了平衡,另一方面是嘉和郡王李瑀的养母是淑妃张氏,而贵为皇后的吴氏却无所出,所以吴皇后便和绍隆帝要求自己也收养一子。
绍隆11年时张淑妃去世,绍隆帝让吴皇后将李瑀一并收养“视之无间”,才避免绍隆9年时枢密副使宋希仁上书说的“并后匹嫡,古以为戒,今岂可行也。”
这让作为年幼者的李璛此时更像是备胎中的备胎了,不过李璛对这些无所谓,李璛感觉自己能从庶民之家到封爵郡王己经很满足了,因此,李璛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那就是接着奏乐,接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