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文怡上回说到,这明清时期,洙津渡上设立的官渡驿站,因为清朝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给闹得落下了巨大亏空而不得己停办了。
这渡客络绎不绝,渡夫日夜不歇的洙津渡官渡驿站又重新被当地渡夫血筷子们继续把持着,他们又继续开始为害一方贫苦百姓了。
而这些血筷子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后。
一面,对达官贵人是百般谄媚、点头哈腰;另一面,对那些来自异乡的寻常百姓却是百般刁难。
这可苦了那些来自外乡的寻常老百姓了,他们要渡过这洙津渡都得花比寻常渡口更多的钱财才能坐着这些渡夫的船过河。
而那些当地官绅因得了这些血筷子们的好处,自然也就对这不公平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告诫血筷子们只要是不出人命官司等大事情,也就随这些血筷子们在此洙津渡口去闹腾去了。
这大概从康熙朝后期到雍正朝初这当中的几十年里持续着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这些血筷子们是搜刮得那些需要渡河的社会底层普通老百姓们是苦不堪言,只可惜他们大多数人是无权无势,所以只得忍气吞声。
而那些稍微住得近一些的,还可以整村整保自己整条船在此派专人方便同乡。
而湘乡县上里(娄底,涟源一带)、中里双峰一带,或者更远些的宝庆府以至于贵阳府川藏等地的普通老百姓,就没这便利了。
他们要坐船渡涟水河一律得交大价钱。
可不走这边就要绕道走更多的山路,轻则被土匪劫持,重则命丧山里落得尸骨无存。
所以渡客们不得己,纷纷只得暗自忍受着这洙津渡渡口那些血筷子们的野蛮盘剥。
而到了清朝雍正初年,这洙津渡来了位传奇人物,他的到来改变了当地只得靠渡夫摆渡过河的恶劣现状。
因他到此间渡河时和当地那些“血筷子”们发生的一件不愉快事情以后,这洙津渡的渡夫们就于雍正西年开始集体都失业了。
打那以后,当地那些渡夫血筷子们失去了那得钱容易的摆渡生计后,渐渐地只得以耕田打鱼为业,他们被迫着作出改变。
这样的改变也渐渐让当地的民风变得淳朴起来。
而这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宝庆府的“活神仙”徐安禧。
这徐安禧,号公明,清初宝庆府人士(今邵阳),因家道殷实颇有钱财,又兼他在这大清朝两京十三省里头经商多年,故而也养成了些燕赵之地豪爽性情,更兼得乐善好施的好品行。
雍正元年,大清朝那位励精图治的雍正帝开始了他那短暂一生地大改革,而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给他的也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
根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黄河沿线地区先是大旱,接着又是洪涝,黄河决堤等等天灾不断;后来又是西北动荡,人祸西起;而江南地区又因为这九子夺嫡搞得亏空巨大。
所幸的是“湖广熟,天下足”,也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州府县的受难灾民都纷纷涌入湖广地区。
而湘乡县也正是湖广地区里一个没有受灾的大县。
一时间,灾民纷纷逃来这湘乡县避难,到路边都是一些穷苦人家。
治安也不是很好。
这一年,这徐公明从湘潭县正泰码头做生意归来,因沿途灾民抢劫不断,所以只得把商船停泊在这正泰码头边,独自一人租车途经湘乡县回宝庆府与家人团聚。
当他经过那姜畲一带时,因山路崎岖,官道两旁也有从湘潭县被迫转入湘乡县的逃难灾民。
而这徐公明,看到那些逃难的老人家走得很艰难,又没有一双好鞋穿,那裹脚的草鞋都己拖烂,而想到他自己却有这马车一辆,心里不忍心。
于是乎便沿途招呼那些年纪大的难民上车同往湘乡县城走去。
到了湘乡县城后,乐善好施的徐公明看到那些灾民没有饭吃。
他又于心不忍,却又想到自己走得匆忙,也没带多少钱财。
索性他又典当了自己那身贵气的绸缎衣物,另外又买了一身便宜褂子将就地穿着。
他计算出湘乡县城回宝庆府的盘缠后,便把多余的钱财都买来烙饼馒头,分发给这些年纪大的灾民们。
自己也就孑然一身,带上仅剩不多的盘缠干粮,没有多余的钱租马车的他径自一人顶着烈日往宝庆府方向走去。
大约走了十里路,这徐公明便到得这洙津渡口。
正当他像往常一样大步流星地迈向那渡船边正要迈腿登船时,却不想有一根长长的竹篙向自己的脚尖袭来。
只听得一声急促而又不耐烦的声音道:“哎!
哎!
哎!
你做莫子啊,快给老子滚下去,你这穷鬼也要坐船吗?!
你有钱冒咯,冒得钱就打刨泅(游泳)过起。”
(有钱没咯,没有钱就游泳过去)这徐公明抬起头来,见说这话的是那渡夫,他倒是见过他几次,略有些印像。
而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往日里这个对自己点头哈腰的渡夫,今儿个怎么变得这样蛮不讲理了。
他陷入了沉思,一时间,那腿是一条还挨着船舱甲板,一条还在那渡口鹅卵石上。
而那渡夫血筷子却不认得这徐公明,因为他渡的人东来西往的太多了,也记不住哪个是哪个。
他看人一首都是凭衣服看人。
往日里,这徐公明和那些官绅一样都穿着丝绸长褂,带着镶嵌玉石的瓜皮帽,贵气样是别提有多威风了,而这些血筷子们老远看到这样的人过来,都是点头哈腰地招呼着护着上船。
而今,这徐公明在县城里典当了衣物给那些难民换了馒头烙饼。
可这些血筷子们并不知道啊,在他们眼里,眼前这位徐公明和那些苦哈哈泥腿子一样,今儿个要过他这洙津渡就得交大钱,不然就只得任由他们自己打刨泅过河这一条路可走。
而游过涟水河,那暗流汹涌,也并非易事,而血筷子们却不管别人死活。
“哎!
哎哎!
说你呢!
你古夺泥腿子,搞莫子啊,听不懂人话是吧?”
(你这个泥腿子,搞什么啊,)那渡夫说着,便又是一竹篙往这徐公明的脚上敲打过来。
只听得一声响,这徐公明只觉脚尖是一阵巨疼,不由得让他立马抽回登上甲板的那条腿。
而这头那些血筷子们,都抓着那竹篙在那里逗笑。
“哎!
远当的啊(远地方的啊),恩(你)晓得规矩不啊?!
恩(你)也想坐船啊?!
恩有钱冒啦?
冒得钱给老子打刨泅过起!”
说完,这渡口边那些停靠在岸边的渡船上的血筷子们都一个个嬉笑起来。
“这是我渡船的2个铜子,请您……”这徐公明向往常一样按之前自己渡河的价钱从怀里掏出两个康熙通宝来正要递给这渡夫。
却不想那渡夫就是一竹篙袭来,把这徐公明手上的那两个铜钱给弹开了。
“恩古夺(你这个)泥腿子装什么官老爷咯,人家官绅老爷过河出两个大子,你也出两个大子啊?!
你是来搞笑的吧?”
说完这句,那恶狠狠的渡夫马上又接着说道:“要过这涟水河,最少要交一钱银子,没有钱就自己打刨泅(游泳)过去,大爷我不伺候!”
这徐公明不愧是走南闯北也听得懂这湘乡话。
他正要上前理论,却看到旁边一个外乡人和他一样打扮的老人家,不得己也交了一钱银子,而后才让他上得一条船渡河。
而他又发现他不远处,一个衣着华丽的官绅却只交了两个铜钱。
这下他全明白了。
原来之前自己穿得好,以为渡费是两个大子,而不曾想,今日一番穷苦打扮却不得己要出一钱银子才能过河。
想到这儿,他很是气愤,想着这洙津渡来来往往地这么多年了,这些渡夫们不知道坑了多少穷苦老百姓啊。
“你放心撑船,我一个子儿也不会少了你的。”
说完他也不管那渡夫的阻挠,一个箭步登上船舱。
可那渡夫却还是不依不饶道:“懂规矩不啊你啊?
钱都冒(没)出你就上船啊?!”
这徐公明见他们一伙人人多势众,没办法只得认倒霉,他从怀中掏出一钱银子递了过去。
而那渡夫见了这银子立马就嬉皮笑脸地接过来,左看看右瞧瞧,不放心又用牙咬了一咬,见是真货,这才放徐公明上得船来,然后那渡夫一个在船头一个在船尾,这样交替着用竹篙撑起船来,两根竹篙在那涟水河上就活像两根筷子一样,贪婪地吃着这贫穷渡客们的脂膏。
而这徐公明上得船后,看到同行别的船和他一样打扮的贫苦老百姓,看着他们那无辜又无奈的眼神,他顿时火冒三丈,便指着那船上的两个血筷子说道:“我跟你们打个赌,三年修起洙津渡,再从渡口修起桥,要你渡子卖瓜瓢!”
那一头一尾的两个渡夫听了后又看了看这徐公明一身穷酸样打扮后笑得前仰后翻地挖苦他道:“就碾噶古夺(您这个)穷鬼样,还修桥啊?!
昔日湘潭县有个叫王国良的富豪,他屋里银子用仓库镶(装),还有宝庆府的杨奶奶,她屋里银子谷子几十万,他们两故人都没修得成,恩古夺样范(你这个样子)也修得起啊?
恩(你)是来搞笑滴啪?”
说完,这两个血筷子又继续笑了起来。
就这样,这徐公明不惧,还是一个劲地数落这些渡夫们的不是,而同行来往的别的船上的其他贫苦人家因为被欺压惯了都不敢作声。
很快,徐公明乘坐的这船就到了西岸了。
这徐公明气呼呼地上了洙津渡西岸,他不等站稳脚跟,立马回头对着那两个血筷子道:“我走遍了大清朝两京十三省,也才只见得你们这洙津渡的渡夫才有这么狠。
真是欺人太甚了。
今日跟你们打个赌,在岸上的各位老哥老弟姑娘大嫂们给我做个见证。
我发誓三年修起洙津渡。
要是三年修不起这洙津渡,我徐公明不咬三口泥,也要啃三口土。
三年修好一座桥,叫你渡子们卖瓜瓢(卖瓜瓢:指旧社会社会地位最低等的职业)。
修起此桥跨过江,要让你渡子们喝清汤……”这义士徐公明说得是那样斩钉截铁。
他那一句句为民请愿、向天宣誓,句句满怀着对那些贫苦出身渡客们的同情。
又句句包含了对这些坐地起价又看不起贫苦渡客的渡夫“血筷子”们地深深憎恶。
他的这那声正义呐喊或许是感动了上苍,在他接下来修这洙津渡古桥时却发生了许多神奇玄幻的故事。
那么到底有哪些奇幻故事呢?
下回为您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