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大部分人,对姚广孝的观感谈不上好。
只是陛下最近已经好几次都提到这个人,让众人不由多想。
“陛下,这位姚先生,可在宫里?”
“你们别管,朕让你看方案,不是让你问问题!”
朱元璋没有理会李善长,而是转问刘基:
“刘夫子,你看如何?”
刘基被皇帝点名,他低头思忖一会,才道:
“这些方法无从验证,臣不敢下定论。
笔记中关于微虫的说法,臣也闻所未闻,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理论依据的话,似乎佛门中有类似说法。
可佛门的道理,毕竟不是医家的理论!”
“陛下,臣反对!”
刘基话音落,宋濂却主动站出来。
他平时本不怎么参加晚朝议事,今天是朱元璋特意让他来的。
正好看到皇帝讨论瘟疫的事情,又拿出这么一套方案。
宋濂站起来,旗帜鲜明的反对:
“臣反对焚烧尸体,不留全尸。
这些灾民已经够可怜了,死后连最基本的尊严都留不下,不是仁君的做法……”
朱元璋微微一愣,旋即明白宋濂的反对是有道理的。
死无全尸,对于汉人而言是个非常严重的诅咒。
将人烧成骨灰,虽然在乱世中,尤其是行军打仗经常用到,可对于内部统治而言,这种做法却显得很特殊。
尤其是大量烧掉百姓的尸体,对朝廷而言确实是不小的压力。
宋濂引经据典,将姚广孝给喷得体无完肤。
简而言之,宋夫子觉得所谓身有微虫的说法,就是胡说八道。
是不知道哪里来的妖人的胡言乱语。
而根据这份理论而来的做法,宋濂自然要反对。
等宋濂说完,其他官员也纷纷站起来附议。
朱元璋面沉如水,却没有再说话。
他当然可以强行将这个政策推行下去,可如果这样的话,并不符合他的利益。
君王并非想一意孤行就一意孤行,除非他想做一个昏君。
验证道衍的想法,并不是朱元璋的核心利益。
他不觉得因为此事给群臣留下一个暴君的印象是个好主意。
“此事暂且搁置!”
老朱心头有火,却也拿宋濂没办法。
他自然而然将话题转移到其他地方。
北方的战事、朝廷的财政……
各种现实中的麻烦,很快将瘟疫这件事给略过去。
“宋濂留下!”
等晚朝结束的时候,朱元璋单独留下宋濂。
宋濂心中还颇为忐忑,他以为皇帝要因为赈灾的事情为难他。
“宋先生不用紧张!”
朱元璋看出宋濂的紧张,出声安抚:
“朕要做的事,朕自然会说服尔等,我这次让你留下,是询问你别的事!”
“陛下请讲,臣必定知无不言!”
确认皇帝并没有因为顶撞自己生气,宋濂松了一口气。
他赶紧起身正要行礼,朱元璋让他重新坐回去。
“朕问你,如果让你修元史,你需要多久时间准备?”
宋濂闻言一愣,皇帝怎么好好的问他修元史的事情。
这前朝还没灭呢,皇帝未免也太急了?
华夏有后朝为前朝修史的传统,可大明想要为元朝修史的前提是,前朝已经是前朝。
可元大都还在北方好好的,大元也还有数十万军队盘踞北方。
如今大明和前元的关系,最多算是两雄割据,还谈不上一统天下。
他从朱元璋的话语中,能感受到这位君王扑面而来的自信。
陛下,豪气冲天呀!
他有些失神,发现朱元璋在盯着自己,宋濂赶紧咳嗽一声说:
“陛下,如果前朝覆灭,您想修史的话,臣有信心在两年之内,为陛下修出满意的史书……”
“两年……”
朱元璋喃喃自语,果然需要那么久吗?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宋濂一眼,从某种意义上说,姚广孝的推测其实没错。
如果今年能打下大都,他让宋濂修元史的话,
他肯定不会给宋濂那么多时间。
半年就是老朱的心理预期,可半年时间肯定修不出什么好东西。
老朱比较不爽的是,那个和尚只是根据道听途说中的自己,却能清楚猜出自己的行为模式。
那个叫做《心理学》的学说,确实有些邪门。
被人猜到,他并不高兴,所以他想小小的改变结果。
“朕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从开始修编元史开始,朕最多给你半年时间,不过朕可以允许你现在提前准备……”
朱元璋丢给宋濂一个莫名其妙的任务,让宋濂压力倍增。
半年时间修史,鬼才能修出什么东西?
虽然觉得皇帝莫名其妙,可万一以后大明真的拿下大都,又让他半年修史,他可要为难死了。
“臣遵旨!”
宋濂来不及细想,赶紧应下了朱元璋的任务。
“行了,那你出去吧!”
“臣告退!”
宋濂从御书房出来之后,整个人还是迷迷糊糊的。
皇帝给他安排的任务,太过莫名其妙。
“陛下未免也太急了,北方战事就算顺利,也是明年的事,修史明年再说也不迟……
明年……明年……等等……”
宋濂突然想起来,有个人关于他明年的断言。
洪武二年的自己,会有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也会遗憾一生。
这就是那个叫做道衍的和尚给自己算的命。
现在,可不就是应验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直到此时,他才反应过来,朱元璋这次给自己的机会,不就是道衍师父的预言。
“小神僧,果然名不虚传!”
宋濂本还觉得朱元璋提前让他准备修史的事情不靠谱,可此时他顿时紧张起来。
难怪道衍师父会说他明年有个名留青史,却会遗憾一生的机缘。
这可不就是修元史嘛。
“不行,我必须好好准备,陛下的性子说半年就是半年,那可来不及!”
宋濂莫名其妙的焦躁起来,可他的焦虑却和朱元璋无关。
“太子,明日你随朕出宫走走!”
“父皇,您可是要找道衍大师要证据?”
知子莫若父,一直只观察,却不说话的朱标,此时一眼看透了老朱的想法。
刚才群臣,尤其是宋濂反对他救灾的事,朱元璋表面过去了,可心里应该很不高兴。
“哼,他必须给朕找点能说服百官的理由,不然朕跟他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