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云峰的女频言情小说《见多识广朱元璋朱云峰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朱元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虾.....云峰。”从地窖里出来之后,朱棣的表情就有些不好看。朱云峰走到客厅把之前在超市买的菜提溜出来,向厨房的方向走去。朱棣则跟在他身后,脸色略微阴沉,迟疑片刻,还是出声说道:“云峰,你之前对父亲说的那些话?”朱云峰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道:“怎么,不高兴?”“你说呢?”朱棣的眼神略显不善。他的直系子孙居然不帮自己,这太让人痛心了。而且最难受的是,他还说自己坏话,居然讲自己为大明江山埋下了祸根。这岂不是让父亲忌惮自己,从而更加降低他上位的可能性?朱云峰倒是能够猜得到朱棣的心思,摇摇头道:“二祖,你得相信,我这么做是为了帮你。”“帮我?”朱棣睁大了眼睛道:“你之前明明可以.......”“你看,你又急。”朱云峰打断他道:“你也太想进步...
《见多识广朱元璋朱云峰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虾.....云峰。”
从地窖里出来之后,朱棣的表情就有些不好看。
朱云峰走到客厅把之前在超市买的菜提溜出来,向厨房的方向走去。
朱棣则跟在他身后,脸色略微阴沉,迟疑片刻,还是出声说道:“云峰,你之前对父亲说的那些话?”
朱云峰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道:“怎么,不高兴?”
“你说呢?”
朱棣的眼神略显不善。
他的直系子孙居然不帮自己,这太让人痛心了。
而且最难受的是,他还说自己坏话,居然讲自己为大明江山埋下了祸根。
这岂不是让父亲忌惮自己,从而更加降低他上位的可能性?
朱云峰倒是能够猜得到朱棣的心思,摇摇头道:“二祖,你得相信,我这么做是为了帮你。”
“帮我?”
朱棣睁大了眼睛道:“你之前明明可以.......”
“你看,你又急。”
朱云峰打断他道:“你也太想进步了,网上还有人说你很尊敬朱标,根本没想过谋反,是被朱允炆逼反,结果实际上还不是想着那个位置?”
“那位置本来就该归我。”
朱棣不服气。
后世很多人都说朱棣尊敬朱标,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并非真心尊敬。
因为他如果真尊敬也不至于诬陷朱标谋反了。
是的。
朱棣后来造谣诬陷过朱标谋反。
而且不止是造谣谋反,还造谣朱标陷害自己,造谣朱标嫉妒自己等等。
根据《明太宗实录》以及《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在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就写了很多小作文抹黑朱标。
这其实也能理解,毕竟朱棣这皇位来路不正,为了解释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只能选择抹黑,从而来否定朱标一脉的皇位合法性。
并且朱棣还把朱允炆给朱标追赠的帝号和庙号通通取消,不承认朱标是皇帝,只承认他是太子,后来甚至干脆将朱标一脉全部开除出了大明皇室。
由此可见,朱棣对朱标心中只有惧意,而没有尊敬一说。不然的话,也不会为了皇位,把大哥的子孙后代全部给清除干净。
“以前这个位置确实是你的。”
朱云峰手里提着买的菜,边向厨房走去,一边说道:“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朱棣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
朱云峰来到厨房,把菜拿给季赫,两个人开始处理食材。
他一边洗菜一边说道:“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依旧是历史按部就班,那你就依旧当你的永乐帝去,没有任何影响。现在的问题是,老祖宗忽然来了。”
“父亲来了,然后呢?”
“老祖宗来了,那朱标还会死吗?”
“这......”
朱棣皱起眉头。
风寒在现代只是小问题,朱标历史上死于风寒,朱元璋只需要带他过来到医院看看就解决了,怎么可能还会死?
“所以嘛。”
朱云峰回过头,对着他双手一摊道:“朱标不死,你觉得光我三两句话,就能动摇朱标的地位?你也太小看朱标这个历史上权力地位最高的太子了。”
“站在朱标身后的是整个大明文官武将,马皇后是亲妈,他出生的时候就是吴王世子,老祖宗当皇帝的时候就是皇太子。”
“他麾下的太子属官是李善长,太子少师是徐达,太子少傅是常遇春,太子少保是冯胜,耿炳文、廖永忠、刘基这种级别的在太子府都排不上号。”
“满朝文官武将唯他马首是瞻,老祖宗都放心大胆让他监国,几千年封建皇权社会太子地位最没有争议的就只有这独一份。”
他接着将洗好的一块肉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切肉,继续说道:“就算我能说动老祖宗,让老祖宗相信你才是真命天子,想要废除太子,你们将要面临的是整个大明的压力。”
“不止是朝堂,还有后宫、军营以及民间,你们至少得血洗大半个明朝官场,还得清洗整个淮南勋贵集团,马皇后到时候也要跟你们父子俩拼命,你觉得老祖宗会为了你做到那个地步吗?”
“不可能的。”
“他为了朱允炆这么干,是因为朱标死了,朱标一死,朱允炆压不住武将勋贵集团,他只能举起手中的屠刀。”
“现在朱标没死,那他就不会对淮西勋贵集团动手,在他的心里朱标一直都是合格的继承人,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把你吹得再好,老祖宗也不会那么做。”
“何况谎言终究会被戳穿,现在是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你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明朝,可只要来到了现在,认真学习的话,认知水平就会提高。”
“到时候老祖宗提高了认知水平,看到了你为大明江山埋藏下来的祸根,说不准回去还得废你一次,我也会被你连累,又何必这样?”
“相反现在还不如实话实说,以后也就没有谎言被拆穿的危险。万一将来朱标早死的命运不可改变,他得的不是风寒,而是其它不治之症,那么老祖宗就一定不会再选朱允炆,而是你了。”
说着朱云峰已经切好了肉,将肉放在一边,扭过头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朱棣说道:“这已经是我在那个时候能够想到的对二祖你最有利的方案,希望二祖你别犯二,好好想清楚其中的利害,就知道我没有害你,反而在帮你。”
归根到底,朱元璋其实只是想要一个答案。
如果朱云峰闲着没事干,想给大明上点眼药,那他当然可以使劲吹朱棣而黑朱标。
朱元璋要是没信还好,要是信了乐子可就大了。
到时候真要废太子,除了要杀光满朝文武以外,还得废皇后。
整个国家都得动荡难安。
因而要是刚才真为了自家老祖宗朱棣不管不顾,那就是真把大明江山玩了命地搞。
所以朱云峰清楚,朱元璋需要的只是一个太子能否当起重任的答案后,他自然也要给出正确的答案。
否则朱元璋可能大概率不会废太子的同时,对朱标和朱云峰也会有意见。
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这......”
朱棣如今毕竟才十九岁,还不是未来那个叱咤风云的永乐大帝,一时间睁大了眼睛,期期艾艾道:“好像......好像是这个道理。”
“是吧。”
朱云峰笑道:“那你先去客厅坐着,饭菜马上就做好了。”
“好......好吧。”
朱棣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自己竟然无言以对,就只好走了出去,都忘记了他之前还打算兴师问罪来着。
等他出去之后,旁边已经把米淘好,饭煮上,正在往锅里倒油准备炒菜的季赫说道:“峰子,以前怎么没发现你口才这么好?忽悠起来一套一套的,朱棣快被你忽悠瘸了吧。”
“别尬黑,没忽悠他,是真的。”
朱云峰一边切辣椒一边摇摇头道:“现在的朱棣还是太天真了,以为我帮他吹两下就能改变朱元璋的主意,却没有想过朱元璋不可能废太子。”
“为啥?”
季赫纳闷。
“朱标在的时候藩王全部外出就藩,没有一个人留在京城与他竞争。以蓝玉为首的整个大明二代军事集团是朱标的铁杆亲戚,以宋濂这些儒臣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早就围着朱标转,文官武将全部对朱标支持。”
朱云峰看着他道:“朱元璋也对朱标没有防范,给予了他极大的权势,朱标可以直接插手国政,左右每一个官员的职位去留,甚至能够轻易干涉那些在外就藩的兄弟命运,你说说朱棣怎么跟朱标抗衡?”
说着他撇撇嘴。
自家这位永乐大帝老祖宗野心是有的,但可惜的是还太年轻,看不出局势。
这已经不是朱元璋首肯就能换太子的事情了。
而是朱标现在当了十多年太子,监国也已经三年多,地位根深蒂固,整个大明的官员百姓乃至宗室都围着他转,他就是大明的中心,仅次于朱元璋的存在。
朱元璋要动他那就是动摇整个大明上下所有利益集团的利益,所有人包括马皇后在内都会反对。
这一点参考万历的“国本之争”就能看出端倪。
泰昌帝在地位远不如朱标的情况下,能让整个文官集团与皇帝对峙长达十五年之久,要是动朱标的话,说不好会引发更加剧烈的国家动荡。
所以他即便把朱棣吹得天花乱坠,比李世民还要牛逼的存在,朱元璋深思熟虑过后,也大概率不会选择换人。
到时候要是朱元璋发现事情真相,朱棣并没有朱云峰吹得那么厉害,反而会让朱云峰以及朱棣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
朱云峰其实还好。
他是现代人,并不怎么倚仗朱元璋。
朱棣才尬住,里外不是人。
“那既然朱元璋不可能废太子,之前又为什么问你呢?”
季赫纳闷道。
朱云峰想了想道:“可能是想从我这儿要一个满意的答案。”
“答案?”
“是啊,毕竟历史上朱标死了,朱元璋这么在乎大明江山的人,肯定得去想朱标的后代没有前例可循,会不会葬送了他大明江山。朱棣后人好歹坐稳大明将近三百年,有后车之鉴,他肯定会有这方面的顾虑。”
朱云峰继续道:“但严格来说,就算我帮朱棣吹几句,朱元璋大概率还是不会换太子,朱标的地位已经夸张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会造成整个国家的动荡,朱元璋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
“原来是这样。”
季赫对明朝历史了解不多,只知道朱标地位很高,现在才知道到底有多高。
“对了。”
他忽然又想起了点什么,边炒菜边说道:“我听说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人,都是一身毒人,走到哪瘟疫就传染到哪,朱元璋和朱棣过来跟我们接触,会不会感染病毒啊?”
“少看点营销号,哪那么夸张。”
朱云峰笑了起来,说道:“这个问题我为了写小说研究过,还在逼乎上咨询过一些医学专家,得出的结论那都是网上胡说八道的。”
“尊嘟假嘟?”
季赫惊讶不已,他也是看小说的,这个说法在小说圈可是广为流传。
“真的,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确实可能会引起瘟疫,但前提条件是在这个人穿越之后,身上必须携带对古人来说致命的病菌。”
朱云峰解释道:“很多疾病在古代都是致命的,比如天花、鼠疫、霍乱、疟疾等等。现代人接种了疫苗有抵抗力,古人抵抗不了,那瘟疫就传播出去了。”
“而普通细菌病毒在古代根本不叫事,现代人有的那种危害性较小的细菌和病毒,古人一样也有,抗体是一样的。难道在细菌病毒没有被发现之前,它们就不存在吗?怎么可能嘛。”
“所以真正致命的还是那些高传染性和高危害性的疾病,在古代叫瘟疫。”
“可问题是天花、鼠疫、霍乱、疟疾在国外那些贫困国家还存在,但在我国已经被消灭多少年了?哪个中国人身上还携带着这种致命病菌?”
“除非这个人特意跑到国外去染病,然后再跑去古代,不然的话,我们就老老实实呆在乡下,上哪去感染那些恶性传染病去?”
他一边切菜一边继续说道:“当然,要是几年前口罩事件还在的话朱元璋和朱棣过来可能要遭殃,不过现在那种病毒也早就消失了,这种病毒又不是终身携带的,所以他俩还算安全。”
“还算安全?”
季赫想了想道:“要不带他们去医院打疫苗?”
“医院就算了,那地方细菌和病毒多,疫苗还没打万一感染了肺结核之类的其它传染病挂了就不好。”
朱云峰说道:“等以后咱们有钱了,直接网上买疫苗给他们打就是了,怕什么。”
“也是。”
季赫觉得有道理,只要有钱,现在网上什么疫苗买不到?
他把炒好的辣椒炒肉出锅装盘,忽然说道:“对了峰子,我怎么感觉你之前怪怪的?”
“哪里怪怪的?”
“说不上来,就是觉得好像刚开始你很怕朱元璋,后来他要走之前你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语气都有点厉害,他不是你老祖宗吗?你难道不恭恭敬敬?”
“呵呵。”
朱云峰笑了起来,摇摇头道:“刚开始我确实比较怕,因为我是朱家后裔,研究过明史,了解他,所以才担心我俩的小命,但后来我想通了。”
“想通了?”
季赫纳闷道:“想通什么了?”
“想通了咱们的价值,还有咱们应该所处的位置。”
朱云峰看向季赫道:“他是我二十多代的祖宗,哪还有什么感情,虽然我们中国人是敬畏祖宗的,非常看重血缘关系。但他不是一般的祖宗,是一个皇帝。”
“皇帝怎么了?”
“皇帝就不要想着血缘关系了,明朝皇室对待亲人残酷的少吗?建文帝废了周王、逼死湘王,逼反朱棣。朱棣把大哥一脉全部清除干净,李世民还手足相残呢?”
朱云峰摇摇头道:“为了那个位置,皇室就没有亲情可说。所以我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明朝皇室参与到其中去。就把自己当一个外人,与朱元璋是平等的关系,他要我帮忙强盛大明,我要他给我古董金银珠宝发家致富,大家各取所需,维持一下表面对祖宗的尊敬就行,不要代入进去,如果你自觉是皇室子孙,天家贵胄,想要去争权夺利的话,那就是违背了初心,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听到他的话,季赫先是睁大了眼睛,随即慢慢醒悟过来,竖起大拇指道:“峰子,你真是人间清醒。”
“这叫不忘初心。”
朱云峰笑道:“还记得我们的口号是什么?”
“搞钱!搞钱!搞钱!”
季赫也大笑了起来。
是了。
在现代如果有钱的话,回古代给个皇帝都不换!
“粮食是立国之本,大明初期为什么过得比较艰难?就在于乱世虽然已经平定,但生产还未完全恢复,百姓的生活困顿,吃了上顿没下顿,国家自然不能稳定。”
屋子当中,朱云峰轻轻敲了敲茶几,把正在发呆的朱家父子三人唤醒过来。
他们回过神,朱元璋已经把手中的毛笔放下,静静地聆听朱云峰之后的话,而朱标和朱棣则都目光炯炯地看向他,等待着他的发言。
朱云峰在朱标和朱棣的脸上扫了一圈,然后笑着说道:“这是大明现在的主要矛盾,只有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那么接下来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经济,亦或者经济、工业、军事、教育等等,同步进行,都将畅通无阻。”
“包括收复云南,北上灭亡蒙元残余势力,对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还有加大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海外贸易,以及最重要的工业文明的建设。”
他循循善诱道:“如果是我自己穿越到了古代,这些东西肯定非常难办,可能需要一步步来,通过各项政策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比如先把国家的弊病除去,让政治清明,官场秩序井然。再轻徭役减赋税,慢慢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之后采取更加宽松的商业政策,加速国内商品经济的流通,让财政富余。接着整顿军事力量,等手中有一定武力自保之后,就正式开始搞工业革命,大力发展煤炭和钢铁行业,然后研究蒸汽机,搞蒸汽动力,最后向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
“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没有整个时代的积累,没有数理化和技术材料的应用,光靠一个穿越者,也许要三十年?五十年,乃至上百年都有可能。”
“但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朱云峰看着二人咧嘴一笑道:“你们的运气太好了,石碑没有限制,现代科技产物、发展知识都是现成的,这样将会大大缩短大明强盛的时间。”
说话间他想起了一位故人。
那位成绩优异的初中同学——赵骏。
赵骏是隔壁梅山镇那边的人,与他们蓝沙镇离得不远。
不过直到上初中他们才互相认识。
因为朱云峰老爸是90年代的大学生,在省城读书,毕业后分配在了长沙某国企上班,后来下海经商,颇有家资。
只是他因经商常年东奔西走,朱云峰老妈看他手里有了点钱,怕他出轨就选择夫唱妇随,夫妻二人没有固定地方,不方便带小孩。
所以朱云峰就没有被送去长沙的学校,而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被送到了县里一小,寄宿在一个当老师的亲戚家里。
相比之下,赵骏则是隔壁梅山镇赵家湾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父母在外打工,他在乡里小学完成了小学学业。
但赵骏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一中附属中学。
朱云峰成绩就差了很多,他跟季赫就是在一小的同班同学,两个人吊儿郎当地从县第一小学毕业,然后也一起来到了这里。
当然。
季赫的成绩比朱云峰相对好一点,踩着分数线进来。而朱云峰则是买进来的,花了他爹一万多块的择校费。
进了初中朱云峰就跟赵骏同班了,那家伙一直都是前三,朱云峰也是前三,只不过是倒数。
老师常说朱云峰很聪明,就是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其实不怪他。
他初中高中那会儿家里是真有钱,老爸身家几千万,一身的名牌衣服,他确实不需要像别人那样努力。
而在家道中落,父母离婚之前,朱云峰虽然不爱学习,却很喜欢历史。
恰好那位赵骏也喜欢,虽然他们之前闹过不愉快,甚至还打过架,但却不影响后来慢慢成为朋友,两个人时常讨论古代。
他们曾经聊过这样一个话题——假如穿越到古代当皇帝后,该如何发展治理国家。
那时候还太年轻,想法也很幼稚。
满脑子都是杀光奸臣,重用忠臣,然后励精图治,光速发展科技,让帝国旗帜插满世界。
不得不说,那时候的少年热血与盛气还历历在目。
两个人都有相同的想法,就觉得相见恨晚。
可现在长大之后才明白,那时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太肤浅。
什么是奸臣?
什么是忠臣?
忠奸之间真的能分清吗?
还有励精图治又该具体怎么做?
改革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时候考虑过会不会落水吗?
科技又是那么好发展的吗?
你连一个班的人际关系可能都弄不明白,更别说要治理好一个庞大的国家。
如今回头再看那时年少的自己,大抵也只是微微一笑,只当是少年不懂愁滋味,对这个世界认知还远远不足。
初中毕业之后,朱云峰和季赫都去了相对差一点的三中。
朱云峰依旧是买进去的,最后花钱读了个三本。
而赵骏去了更好的一中,甚至听说后来考上了人大历史系。
只是长久不联系,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如果他在自己身边的话,或许还能找他问问如今对古代社会该如何发展的看法。
想来以他人大历史系的才能,应该能帮到自己很多。
朱云峰想着。
或许回去之后,是时候翻翻手机,找找那张快被遗忘的同学录了。
“你是打算从现代带回杂交水稻吗?”
朱标的话打断了朱云峰的思绪,将他从思绪当中拉回了现实。
朱云峰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不止是种子,还有化肥!粮食增产无非两种,一个是育种,另外一个是肥料。育种方面已经不需要考虑,现代科技帮你们做好,而化肥是增产的另外关键。如果这些都能够运来的话,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大明将很快从亩产三四百斤,飞跃至上千斤,人口也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要那么多人做什么,现在都快养不活了。”
朱棣在旁边嘀咕了声。
朱云峰对着他摇了摇手指道:“错了,大错特错。人口非常重要,因为人口代表着国家的潜力。人口多,潜力才大。当然,印度除外.......一旦教育、工业和经济发展普及开来,整个国家的实力也将迎来飞速提升。你们要清楚一点,大明强盛不是说大明地盘大,土地多。而是大明人口多,比周围所有少数民族都多,所以才能够对他们形成压制。”
这一点毋庸置疑,人口红利不仅在现代社会国力增长的标准,在古代同样如此。
人口多就意味着劳动力多,耕作的田地多,可征的粮食、兵员以及徭役多,能砌长城、修运河、打异族。
中原王朝除了晋、宋以外,其它时候都是压着异族打,其余王朝常年暴揍异族。包括大明,即便是在晚明也能够压制蒙古人和女真人。
比如万历三大征。
直到明末内乱,大明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灭亡,女真人才趁着这个机会南下入主中原。
因此人口代表的是国家基石。
现在才十九岁的朱棣不明白这个道理,未来他当了皇帝大抵会清楚,但可惜估计以后当不了皇帝了。
“粮食和人口增长只是第一步,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我打算对大明的发展做了三步规划。”
朱云峰又摊开一页纸说道:“第一步规划,我在现代成立一家粮食公司,收购大量的种子和化肥,还有其它包括玉米、红薯、土豆等现代高产作物运到大明来,让大明两年之内粮食翻倍。”
“第二步,粮食翻倍的同时,要着手建立工业基础。而且不是蒸汽机那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落后产物,而是跟我国建设初期那样,直接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发展。”
“第三步,大明的坚船利炮向着全球各地驶去,对他们喊,开门,自由贸易。逼他们购买大明的商品,让大明向强盛的道路越走越远,一骑绝尘。”
“当然,这里面每一步规划都肯定还有很多细节。包括制度改革、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军事力量以及科技研究。”
“比如说科技研究并不是说让你们从零开始搞科研,而是我把现代科技和科学技术带过来,你们把原理搞懂,学明白,然后将科学在教育当中普及,从而奠定科学教育的基础。”
“还有经济发展,这个更简单粗暴。废除老祖宗那坑人的宝钞,我从现代带银子过来,现代的银价便宜得跟大白菜一样,跟金价差了一百倍,你们拿金子来换,直接都能赚十倍差价。”
“然后军事发展的话也简单,我到时候想办法搞到现代枪支弹药的原理,再想办法搞到怎么制作原材料。最后把知识带到大明来,再带一些车床之类的制造工具,在大明建立军工厂,直接手搓造枪。”
“至于教育发展的话,这个就麻烦点。没有现成的老师,光带教材你们根本看不懂,我就先弄一批平板电脑、投影仪之类的东西,充好电,或者用太阳能充电方式带过来,下一批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名师讲学,你们再找聪明人照着学,学废了再去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东西急不得,只能慢慢来。”
“最后就是制度改革,老祖宗坑人的制度非常多,比如开历史倒车,闭关锁国,活人生殉,分封藩王,废除丞相制,设立锦衣卫,设立卫所,大搞宝钞,户籍世袭,大开杀戒,严苛法律,大兴株连,到头来害人害已。”
“不过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研究的,只要蛋糕做大了,就能够极大缓解矛盾,一些制度老祖宗喜欢搞也没什么,以后咱们再.......”
他这边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里屋忽然传来“砰”的一声。
“够了!”
朱元璋拍案而起,随后低着头阴沉着脸,双手背负在身后,怒气冲冲地从书房走到了暖阁内,目光死死地盯着朱云峰。
朱云峰一时诧异,手不自觉地摸向了战术背心上衣口袋里的辣椒水按钮,将喷口对准了朱元璋。
要是老朱想动刀动枪,他为自保,也只能被迫做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了。
朱元璋脸上已充满怒意。
他看着朱云峰面色不善,怒火中烧吼道:“你小子从之前就一直在说俺不是,俺忍了,可从头说到尾,还有意思吗?俺到底做了什么让你如此贬低朕?难道朕为一国之君,制定的国策真就这么差?何况你说的这些很多朕都还未实施,拿朕还未实施的东西来面刺朕,如此诽谤祖先,你这厮还当得起朱家子孙吗?”
因为生气,连自称都换了。
要知道在自己家人面前,或者有时候下诏书,对李文忠、徐达、常遇春、汤和、沐英这些比较亲近的大臣都不怎么说朕。
一般就是“我俺”。
但现在却自称为朕,显然朱元璋在告诉朱云峰,他是大明的皇帝!
是大明朝说一不二的陛下!
你想教训我。
你还不够资格!
然而朱云峰也委屈。
他先是说道:“老祖宗,真没贬低你的意思,就事论事。”
接着他摁了摁桌上的纸加重了语气道:“咱们可是约法三章了的,理智对话,不义气用事,上面盖了玉玺,老祖宗可不能说话不作数!”
“约法三章?”
朱元璋大怒,抬手想打。
但看到朱云峰头上那么厚的头盔,身上那么厚的战术背心,也没有能打的地方,就瞄准了桌上的打印纸!
“俺让你约法三章,让你理智对话!让你不意气用事。”
他上前抢走那叠打印纸,作势要撕。
可忽然想到这纸上可是有他大明的强盛计划,便咬咬牙,扔给旁边的朱标。
然后站在暖阁小床前,狠狠地拍了一下朱云峰面前的茶几说道:“俺告诉你,上面没俺批红,那就做不得数!”
“啪!”
那小桌还挺坚硬,在朱元璋全力拍打下毫发无损,但发出巨大的响声。
朱元璋咬牙切齿地指着他道:“来,你身上还有什么东西?都掏出来,俺必给你全部打烂!”
朱云峰身上虽然没有榴莲,但却有三角倒刺箭头,就放在装复合弓的背包里。
他很想掏出来。
但他看到朱元璋右手缩了回去,拍打桌子的地方已经发红了,正单手背负在身后,强忍着剧痛对着他大喊大叫。
如果自己真把三角倒刺箭头掏出来的话,说不好会刺激得朱元璋拿刀砍他。
朱云峰不由得缩了缩脖子,默不作声。
自家这暴躁老祖宗。
情绪太不稳定了。
虽然咱小朱也不是不敢跟老朱干一架的人,可现在合作还没有谈成。
小说断更了,欠的网债没还完,那点存款全买了电锯防刺衣这些武器装备,就指望从大明着薅点羊毛回去发家致富。
惹怒了老朱,两边断绝来往,大明那边损失肯定最惨重,可他这边也不好过。
毕竟上交国家,得到国家奖励的前提是确定能够穿越。
只有让镇里领导亲眼看到,然后层层往上报,镇里报县里,县里报市里,市里报省里,省里报中央才可能引起重视。
而这中间时间和效率跨度必然很大,不是三言两句就能搞清楚,比如县里可能要确认,市里还要确认,不可能镇里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
有很大可能朱云峰上报过去,达到最上面重视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好几天,甚至十几天乃至个把月去了。
可这样一来,就会给予老朱这边极大的反应时间。
一旦与老朱交恶,移动大明这边的石碑断绝了往来,那他那块石碑就完全没有任何价值。
上面派来的人无法通过石碑来验证。
国家也不会相信这种事情,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
唉。
这就是成年男人的悲哀啊。
暖阁内,因为朱元璋的忽然暴怒而陷入寂静。
关键时刻,还是朱标站了出来对朱元璋劝道:“父亲,孩儿觉得尚不必如此大动干戈,莫气坏了身子。”
朱元璋双手叉腰,气呼呼地道:“合着他之前一直说的不是你,还有你!”
他又扭过头看向朱棣吼道:“这小子还说你做的国策害了俺们大明江山,你就在旁边跟死人一样杵着?不会反驳一二吗?”
“额.......”
朱棣也缩了缩脖子,在父亲的威势下连声都不敢吭。
他委屈。
他冤枉啊。
虽然朱云峰说了他的政策害人,可问题是他连自己到底制定了什么政策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哦。
何况现在他的身份很尴尬,由于朱云峰戳穿了他后来篡了侄子位,又取消了大哥的追尊,还把大哥的子嗣全部贬为庶民。
结果搞得他在朱标面前根本抬不起头,一跟朱标对视,他就想起了这件事,哪还能主动谈什么国家大事?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呐。
“太伯爷,老祖宗情绪太不稳定了。”
朱云峰忍不住对朱标抱怨道:“他制定的国策是害人害已嘛,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怎么还不让人说了。”
“好了好了,你少说两句。”
朱标见朱元璋已经在盛怒的边缘,就从小床上站起来,拉住朱元璋道:“父亲,我看云峰不是无的放矢的人,这件事事关大明江山,还是应该汲取后来的教训,不如先听听他怎么说,终究父亲也不希望大明以后灭亡了吧。”
“哼!”
朱元璋就气呼呼地走回书房把椅子拽出来,重重地砸在地上,一屁股坐下道:“俺倒要看看这小子嘴里能放出什么屁!”
看自家老祖宗那么生气,朱云峰撇撇嘴。
这些情况其实在预料当中,因为以他对自家老祖宗的了解,他做的那些政策必然都是得意之作。
虽然其中还有很多都没有实施,但大部分都已经完成或者有了腹稿。
比如大肆杀戮功臣,再距离一个月的时间,就以胡惟庸案为引子,掀起一场功臣浩劫。
还有设立锦衣卫的事,也将在三年后由现在的仪鸾司改名而来。
其余诸如分封制、闭关锁国、卫所制度、发行宝钞、户籍世袭等等现在都已经颁布实施。
所以朱云峰说的那些政策,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精心策划,为大明江山制定的千古谋略,他自认为可以保大明数百年无忧。
结果到了朱云峰嘴里,左一口一个折腾大明,右一口一个祸害大明江山,怎么能不让朱元璋生气?
然而朱云峰也有理由说的。
这是事实嘛。
就那些制度,导致了许多严重后果,如果不是于谦挽救大明,加上张居正改革,大明早亡了。
事实如此不让人说,就太过分了。
“那我们就说说老祖宗的那些策略,到底是怎么把大明折腾没的。”
朱云峰瞥了眼脸色愈发难看的朱元璋,然后继续说道:“还记得我之前跟老祖宗说过,大明的灭亡是多个因素导致的吗?”
朱标微点下颌道:“我记得。”
“而老祖宗和二祖制定的一些国策,就是这些因素的其中之一。”
朱云峰说道:“先从开历史倒车,分封藩王开始。我想问问老祖宗,为何要分封藩王?”
朱元璋毫不犹豫地道:“自然是为大明开疆拓土,继续抗击暴元!何况这分封藩王,本就袭承了元制。”
“既然立志要驱除胡虏,又为什么要继承胡人的制度呢?难道以前汉人朝堂没有制度可循?”
“这.......”
“而且老祖宗说开疆拓土,抗击蒙元,怕是不止吧。”
朱云峰笑眯眯地道:“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名将在,却偏偏要分封都没怎么打过仗的子嗣,真是为了打击蒙古吗?”
朱元璋一时噎住,便也只好坦白道:“不错,我就是为了削弱那些大将们的兵权!”
“可老祖宗有没有想过,武将们手握兵权威胁到了皇权,那些藩王手握兵权有没有可能威胁到皇权呢?”
朱云峰瞥了眼朱棣道:“二祖在这件事上应该就很有发言权吧。”
我是谁?
我在哪?
我要干什么?
朱棣瞪大了眼睛,浑身绷紧坐在那手足无措。
特别是感受到大哥投来的不善目光之后,就觉得后背发凉。
我有发言权?
我有个屁的发言权?
我要是真造反成功当了皇帝才有话能说啊。
可现在我才十九岁,还没到以后造反的时候,哪有什么说话的资格?
俺的好曾曾曾曾曾曾曾曾孙,咱能别提这茬了吗?
“自然是想过。”
朱元璋淡淡地道:“可再怎么样,那也是俺朱家子孙。”
“肉烂在锅里嘛,这一点无可厚非,而且您晚年也让朱允炆削藩,只是让他慢慢来,不许他急躁,说明您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朱云峰继续道:“然而老祖宗应该没有考虑过,一旦削藩,藩王造反,有没有可能造成七王之乱,八王之乱这种情况?就算中央朝堂能够平定,可会不会造成生灵涂炭呢?”
“哼,那又如何?”
朱元璋眯起眼睛。
生灵涂炭?
只要保住他老朱家江山,死再多的人又有何惧?
看到他不在乎的样子,朱云峰摇摇头。
后世有人说朱元璋爱民如子,但正因为是朱家人,深入了解过明史,才知道自家这位老祖宗想的是什么,也才对哪怕是老祖宗也要处处防备。
先不提那户籍世袭,贱民等继承元朝的种姓制度,以及为了报复支持张士诚的江南百姓而施加的数十倍的重税。
单说在四大案中,杀的人保守估计就在十万人以上。
而且多是受牵连者。
有人说,在朱元璋兴起的四大案当中,那些受到牵连的受害者并不无辜。
因为“祸不及家人的前提,就是惠不及家人。而那些贪官他们贪污,家人朋友们得到了好处,难道惩罚的时候他们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但朱元璋可不止是杀贪官污吏的家人,而是屠县。
《明史》当中多有美化,对这些只字不提,但有不少同时期的学者偷偷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元末明初俞本著的《皇明纪事录》就记载“以应天府所属上元、江宁二县之民与胡惟庸为党,将男妇长幼悉屠之!”
又有祝允明《野记》记载:“洪武二十三年,京民为逆,僇其半,以半迁之化外。”
以及陆容《菽园杂记》:“二十三年大杀京民。”
就连朱元璋在自己所著的《大诰》以及《明太祖御制文集》当中都承认,大屠杀加大流放过后,至少有二到三万户,也就是十多万名南京百姓不知去向。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因为在南京屠杀太多,导致朱元璋从洪武二十四年起,陆续从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浙等外地迁来数万户人民填充上元、江宁县缺口。
光是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就从各地强迁了两万多户民众,移入南京,补充人户。
胡惟庸真能够让首都附属的两个县全部百姓跟他造反吗?
显然不是。
再加上朱标忤逆自己,不愿意给孙贵妃披麻戴孝这件事,弄得朱元璋连亲生儿子,嫡长子都要拔剑砍这件事。
足以见得朱元璋虽然是个政治生物,但性情却非常残忍嗜杀,情绪很不稳定。
在朱云峰看来,百姓在朱元璋心中只能排在第四。
第一是大明江山。
第二才是马皇后和朱标。
第三则是其他子嗣。
毕竟连马皇后和朱标的劝说都不听,非要大肆屠戮功臣以维护统治就足以看出这一点来。
并且根据朱元璋自己所著的《御制纪非录》记载,他的那些儿子大半都在封地为所欲为,残忍对待百姓。
结果朱元璋要么只是训斥,要么只是把犯法的藩王剃掉头发,根本没有什么严重的惩罚。
可见他的儿子比那些百姓重要得多。
哪怕史书里多次记载朱元璋重视百姓的言论,也呵斥子嗣要善待百姓。
然而论迹不论心,嘴上说要重视百姓,实际上却对百姓极为残忍暴虐,难免有些言行不一。
说句不好听的话,也就是朱云峰对他有价值,能对朱元璋看重的大明江山这件事上起到挽救大明未来灭亡命运的关键作用。
否则的话,一个朱家二十多代后裔,没有任何感情的子孙,说杀也就杀了。
毕竟连跟随他多年的亲外甥李文忠都差点难逃一劫,若不是被马皇后保住,恐怕早就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更何况朱云峰这个后人呢?
“所以这就是我要说的老朱家灭亡的真正根源啊。”
朱云峰长叹了一口气。
“怎地?”
朱元璋冷笑道:“死几个百姓老朱家就没了?大明就灭了?那么多藩王兵权在手,又有何惧?”
朱云峰摇摇头道:“错了,真的错了,我想说的是,表面上看分封制最差的结果也就是导致八王之乱一类,但里面的深层次逻辑其实是让各地藩王失去了对大明的归属感,一旦大明陷入到危难之际,这些人根本不会认为大明江山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从而眼睁睁地看着大明灭亡。”
“何意?”
朱标看情况不对,连忙打岔询问,试图分散朱元璋的注意力。
“很简单,分封制后,势必导致中央皇权旁落,那些藩王在地方上拥有兵权、财政权,就有造反的能力。”
朱云峰双手一摊道:“那么中央皇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就会削藩。削藩之后,又该如何对待宗室?二祖的办法就是养着他们,拿国家的钱养着一群蛀虫,如此长久以往,离心离德。回看明末历史,国家到了灭亡之际,只有极少数藩王愿意出钱出力帮崇祯,大部分藩王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福王朱常洵家财万贯,豪宅田地无数,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进攻洛阳,当时的洛阳巡抚和南京兵部尚书急忙来到福王府上,苦苦哀求富甲天下的福王能够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军饷。”
“朱常洵拒绝,饿着肚子守城的明军士兵愤怒的说,福王富有天下,却不肯拿出一丝一毫给我们填饱肚子。于是愤然打开城门,福王被李自成斩杀。”
“蜀王朱至澍富甲天下,刚开始还能拿点钱犒赏守军,但四川巡抚刘之勃劝他把家财拿出来招募人手守城,却被他严词拒绝。”
“结果成都被张献忠攻破,家产全都被张献忠夺走,要钱不要命的下场就是钱和命都保不住。”
“之后几年的时间里,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军饷开支基本上就来源于福王府和蜀王府。如果这笔钱交给朝廷,又怎么可能灭不了流寇呢?”
“而且明末本就混乱,官员腐败无能,加上天灾人祸,朝廷没有银子,还得花钱养那么多米虫,更加加大了国库的开支,可以说分封制度是导致大明灭亡的根源之一!”
他看着朱元璋,认真地说道:“分封制让藩王与中央皇权离心离德,让被分封地的官员百姓卫所士兵与大明离心离德,而日益庞大的赡养藩王开支又严重拖垮了财政,老祖宗您自己说说,这分封制是不是开历史倒车,是不是祸害了大明江山?现在您还觉得自己没有错吗?”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都是你的一面之词罢了。”
死鸭子嘴硬。
朱云峰腹诽了一句,然后说道:“那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回去之后给你整理一份明朝藩王怎么祸害大明的资料,您自个儿慢慢看去吧。”
“你!”
朱元璋气急败坏。
朱云峰双手环抱在胸前,扭过头去,不太想理他。
这些话本来就是客观事实,他也没有恶意中伤的意思,甚至很多事情都说得比较委婉了。
像那些藩王在自己领地怎么祸害大明百姓,明朝后期几十万宗室有的富家天下,有的穷困潦倒,明亡之后,各地藩王称帝,小朝廷多达五个等等事情他都没有聊。
可以说,有明一朝,除了朱元璋时期的藩王还有点九边镇塞的作用以外,其余时候基本上都是大明江山的蛀虫,不断地啃食着大明的根基。
但显然“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老朱觉得这是自己引以为傲的手笔,如今却被朱云峰批得一无是处,自然怒火中烧。
朱标忙道:“这样也好,亦有后事之鉴,便可参谋参谋。父亲,如今大错尚未铸成,还有挽回的余地,切不可讳疾忌医,而一意孤行。”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从椅子上站起来道:“要听你自己听吧。”
他回到了自己的书屋,眉头紧锁。
朱云峰作为后世人,肯定对他做的政策有了盖棺定论,因此他并不怀疑朱云峰的话是假话。
但作为大明说一不二的开国皇帝,被朱云峰左一句农民出身目光短浅,右一句害了大明江山,脸上实在是挂不住。
何况他也并不认为就一定是自己的政策害了大明江山。
因为他觉得这些政策是目前维护大明江山的最好手段。
如果不分封藩王,又怎么合理地把下面那些骄兵悍将的兵权收拢回来?
如果不设立卫所,又怎么安置那么多大军?
如果不严格管控百姓,不让他们随意离开本地,不让他们世袭户籍,以至于流寇四起,治安混乱该如何是好?
这些明明策略都让大明江山稳固如初,又怎么可能会害了大明?
所以这必定是下面的那些贪官污吏作祟,歪曲了他的好意,将他的政策,导致大明灭亡。
想到这里,朱元璋眼中的杀意更甚。
朱云峰说他大开杀戒,导致大明灭亡,那他就更要大开杀戒,杀得血流成河。
对那些贪官污吏,便要剥皮充草,如此重刑之下,将来看哪个官员还敢如此捏造歪曲自己的国策,败坏自己的大明江山!
那边朱云峰和季赫在炒菜准备吃饭的时候,这边朱元璋也回到了大明。
此时笼罩在金陵的烟雨虽然还未散去,但也已经小了许多。
当朱元璋从二十一世纪回来的时候,地坑的积水已经没进小腿,踩在泥中一步一个深坑。
这还是马皇后跟朱标一直拿扫帚把周围的水扫开,防止大量的积水流进去,不然地坑下面的积水肯定会更深。
看到朱元璋出来,马皇后拖着疲惫的身子拄着扫帚道:“重八,你可算回来了。”
“妹子辛苦。”
朱元璋看到马皇后憔悴地站在坑上,眼中露出一抹心痛。
他知道由于自己吩咐石碑的事情不能传出去,所以他们没办法叫人过来清理地坑里的水。
毕竟谁也不知道朱元璋什么时候回来。
如果马皇后他们喊人过来帮忙,诸多宦官宫女干活的时候,朱元璋那么大个活人突然出现,宫里很多人就得要被灭口。
但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地坑里的水一直积攒,万一水太深朱元璋恰好回来就麻烦了。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自己干活。
昨天晚上马皇后跟朱标就没怎么睡。
朱标还好,年轻小伙子,离他病逝还有十多年。
马皇后今年都五十岁了,一晚上没休息,又担惊受怕,还得干活,身子骨怎么吃得消。
“没事。”
看到朱元璋回来,马秀英原本担忧的心情总算是放下了。
之前接季赫的时候是朱棣来接的,他说过朱元璋在那边没遇到什么危险,但也说了那边的官府衙役把他们带走了。
虽然已经明确告知了他们朱元璋不会有事,可马秀英和朱标还是提心吊胆了一晚上。
如今总算是看到他回来,心情顿时一松,随即就觉得头晕目眩。
“娘!”
朱标看到马秀英摇摇欲坠,连忙上去搀扶。
“妹子。”
朱元璋正在爬梯子,见此情形大骇,连忙三步并作两步爬上来,焦急近前抱住马皇后道:“妹子,你怎么了?”
“没事,就是有点累着了,昨晚上一夜没休息。”
马皇后摇摇头。
朱元璋大喊道:“王东、吴吉、毛骧死哪去了?”
这声喊仿佛惊炸了锅。
从乾清宫两侧立即涌出大量的宦官、宫女和侍卫,一窝蜂跑到了近前。
内使监监令王东,御马监监令吴吉以及仪鸾司都督佥事毛骧急匆匆跑来,身后跟着一群内侍。
他们人离得并不远,就在乾清宫两侧以及后门外随时等着召唤。
毕竟马皇后让他们离开是因为有秘密不能让他们看见,但又必须随时保证皇帝皇后太子呼唤有人在,只能躲在建筑物后面不看地坑方向的同时,还得不能拉开距离。
众人到了近前,马皇后贴身宫女锦儿见到马皇后被搀扶着,脸色不好看,便连忙扑上去道:“娘娘。”
王东、吴吉、毛骧等人后背发凉。
这是发生甚么事了?
在他们的视角来看,从今天乾清宫外出现地坑起,情况就愈发诡异。
先是陛下无故消失许久,过了近一个时辰才找到。
接着又让他们搬一块石碑进乾清宫,然后又屏退乾清宫所有侍从、宦官和宫女,不让人靠近。
之后陛下就一直呆在乾清宫内,然后太子和皇后娘娘就站在宫外地坑里,又让他们离开。
而且这中间陛下还出现过一次,喊他们过去的时候只看到地坑上面有两具穿着古怪,短头发的尸体,陛下让他们剁碎了喂狗。
接着又让他们离开。
整件事情透露着各种蹊跷,而似乎又围绕着这个地坑展开。
莫非这地坑有异?
只是想是这么想,他们却也不敢问,王东等人到近前说道:“参见陛下、娘娘、太子。”
“娘娘乏了,快送去坤宁宫,让娘娘休息休息,再喊太医来看看。”
朱元璋说道。
“是。”
诸多宫女就过来搀扶着皇后。
凤辇随即驶了过来,宫女们搀扶马秀英上了马车,向坤宁宫而去。
看着凤辇离开,朱元璋松了一口气。
他自然也明白估计是马皇后昨晚熬了一夜,身子骨又不太好,稍微休息休息应该就没事了。
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只是这种担心又很快被其它思虑取代,因为他也很清楚自己不是大夫,担心也没有用,还是等御医看过之后再说。
实在不行,那就诛了御医九族,然后把皇后送去现代医院去看看,总比他在这瞎担心强得多。
这边坤宁宫的宦官宫女们簇拥着皇后走了。
朱元璋看了眼朱标,就说道:“标儿,随我进来。”
“是。”
朱标知道他有话跟自己说,便跟着朱元璋往乾清宫去。
接着朱元璋又让人在殿外,门关上,不许进来。
屋子里很快就只剩下父子二人。
朱元璋带着朱棣去了乾清宫偏殿书房里。
乾清宫不止是朱元璋的寝宫,同时也是他处理政务的地方。
在看明清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皇帝在乾清宫召集大臣议事,如康熙怒斥群臣就发生在这里。
所以在午门外上早朝基本也就图一乐,真正的明清帝国权力中枢还是得在乾清宫。
不过现在是父子相谈,在外面肯定不合适,因此二人来到了书房里。
两人就坐,朱标权力很大,相当于常务副皇帝,很多国家大事都能与朱元璋据理力争,关系也不像弟弟们一样与朱元璋那么拘谨。
等他坐下之后就马上问朱元璋道:“父亲,那边......”
“正如我之前说的那样,那边确实是几百年后,准确来说应该是六百四十五年之后。”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长呼了一口气道:“现在让你四弟留在那边,我回来处理点事,顺便也与你商量商量。”
“六百四十五年之后?”
朱标张大了嘴巴,原本以为最多三四百年,没想到居然是六百年后。
这是个多么遥远的时代。
要知道眼下大明洪武十二年的六百四十五年前,那可是唐朝开元年间,所以眼下大明与后世的时间跨度之远,可想而知有多大。
“嗯。”
朱元璋沉吟着点点头,说道:“现在我要跟你说的事情非常重要,你好好听,到时候与我好好说道说道,不过切记不可传出去。”
“是。”
朱标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严肃地点点头。
接着朱元璋就把事情前因后果说了一遍,他没有任何隐瞒,包括朱标未来会死,以及与朱云峰谈起的谁更适合当大明继承人的问题。
朱标听到自己三十多岁就早逝了,脸色微变。
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早死,更何况后面还听到朱棣篡了他儿子位的事。
不过听到后世医术已经非常强大,他未来得病去后世应该能治好,心情便放松了许多。
至于朱棣篡位。
呵呵。
只要他还活着,老四就还是老四,只是个弟弟而已。
中间他也听到了关于大明继承人的问题,这倒是没有什么脸色变化。
虽然他还不是后来那个监国十多年的大明太子殿下,可朱元璋是吴王的时候他就是吴王世子,如今做了十多年太子,心性早就已经非常成熟。
因此他很清楚,除非他做太子会导致大明灭亡,否则就算是天塌下来,朱元璋也不可能换他,地位稳固如山。
事实上也是如此。
他听到那位老四家的后人分析,亦是这样说的,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因而朱标表现得很平静,听着朱元璋的叙述。
“事情就是这样。”
把所有的情况说给朱标听之后,朱元璋眯起眼睛道:“接下来我该怎么办,现在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朱标沉吟思索了一会儿,说道:“父亲刚才说,当聊起老四为大明埋下了祸根到底是何祸根的时候,朱云峰居然敢不继续讲下去,而且他之前还颇为敬重父亲,后面态度却愈发不敬?”
“嗯,这小兔崽子翻了天。”
朱元璋点点头,脑子里浮现出那个敢打断自己的话,甚至揍自己的小子的模样。
要是在大明,这家伙九族再多都得被屠屠光。
只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朱云峰从最开始的恭敬到后面,至少在现代人眼里,依旧还是恭敬的,只是没有最开始那么恭敬。
但在古代社会,你敢打断皇帝的话,敢用不回答皇帝的问题,敢用那种吊皇帝胃口的语气说,那九族确实是批发的。
所以当时朱元璋很敏锐地察觉到了朱云峰的态度变化,也迅速捕捉到了其中的含义。
不过当时他也没有发作,而是暂时选择了隐忍。
毕竟他对后世实在是一无所知,还是不能够轻举妄动,随自己心意行事。
否则要是换了在大明有人敢这么跟他说话,哪怕是朱家子孙,至少也得是个被圈禁至死的下场。
现在朱标也发现了这一点,他思索道:“根据朱云峰的说法,在他们现代早就没有了皇帝,是人民当家做主,百姓面对官员也早就不需要三叩九拜,人人平等,他是希望以现代的方式跟暂咱们相处。”
“不错。”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道:“我给那小子出了道难题,那小子解决之后,反手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啊。所以我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立即回来。一来处理那地坑的事情,让人修缮一下,做个地窖,方便以后进出。二来就是问问你的看法,以后咱们与那小子打交道,该如何处之?”
朱标毫不犹豫道:“就按他的方式吧,平等互惠,不可与之交恶。”
“为何?”
朱元璋问。
“因为是咱们有求于他,而非他有求于我们。或者即便如父亲所说,他有求于我们,但要的也不过是富贵,而我们要的是大明江山。”
朱标摇摇头道:“这当中的差距已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因而咱们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跟他对话,哪怕他是朱家后世子孙,也应该以平等关系论处。否则与之交恶,受损的只会是我们大明江山。”
“好!”
朱元璋抚掌哈哈大笑道:“标儿不愧是我的好大儿,虽然与我的想法有些相左,但在这件大事上没有犯糊涂。”
这其实还是掌握主动权的问题。
朱云峰刚开始遇到朱元璋他们的时候的确吓了一跳。
因为是朱家后人的原因,血脉压制,所以当时对朱元璋就特别恭敬,他说什么就听什么,老老实实,不敢有任何态度不恭敬的地方。
但等朱元璋去了一趟派出所,不管是去还是回来的路上,都给了朱云峰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
这个问题就在于之后与朱元璋他们该怎么相处。
时间通道的打开是既定的事实。
朱云峰可以选择报警处理,上交国家。
可偷狗贼的出现却让他很尴尬。
上报的话,偷狗贼的问题就有点说不清了。
两条人命,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糊弄过去的事情。
何况朱云峰也有点小心思。
既然两界通道门打开,让自己小人物乍富一下不过分吧。
中华家泱泱大国,回到明朝干预历史也不像话。
所以这件事情就先隐瞒下来,跟这边的大明世界合作共赢才是上策之选。
那就回到了开始的问题——与朱元璋该怎么相处。
是当孙子。
还是平等关系?
以朱云峰的身份,当当孙子倒也没什么。
中国人向来都尊敬祖宗,听到别人骂自己,草泥马,日你仙人之类的话就会当场红温。
不像日本人数典忘祖,听到草泥马和日你仙人都不知道对方为啥要干我祖先,只有当别人说他是个对社会没有价值的垃圾时才会生气。
因此朱云峰可以在朱元璋他们面前当孙子。
但这里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保证自己的利益。
毕竟都多少代了,有感情,但不多。
如果要让他朱云峰无条件什么都帮他们,那有什么劲?
在现代当牛做马就算了,去了明朝还当牛马?
更何况朱云峰也不觉得自己会经常来大明,待在现代生活条件不比古代强吗?
因而考虑再三,朱云峰认为必须要跟朱元璋他们约法三章。
即。
我帮你们,你们也得帮我。
这才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否则一直让他无条件帮他们,对不起,就算你是我二十多代直系祖先,我也不答应。
只不过当时朱云峰没有明说,而是用那样的态度表达了那个意思。
朱棣没有领悟到是他才十九岁,还是个愣头青。
朱元璋就懂了。
所以他就找了个借口回来,就是要琢磨琢磨这件事情。
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一年这段时间,朱元璋不断册封诸皇子,老二朱樉为秦王,老三朱棡为晋王,老四朱棣为燕王,老五朱橚先为吴王,后改为周王。
朱樉和朱棡于去年就藩,朱棣由于才十九岁,尚未及冠,所以暂时留在应天府,历史上直到洪武十三年才前往北平封地。
而在秦王与晋王就藩之前,几名年龄满十五岁以上的皇子都要前往中都凤阳轮流领兵驻守。
之前包括朱元璋的第六子楚王朱桢,齐王朱榑等人在内都去过。
此番恰好朱橚与一些皇子前往凤阳,目前还留在应天府,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确实也就朱棣,让他去最为合适。
至于朱元璋,除了朱棣陪他去最合适之外,他自然还想知道自家这老四后来做过什么。
当下朱元璋就让人把朱棣叫来。
过了大概三刻钟,也就是差不多45分钟的时候,朱棣才匆匆赶来。
他还在睡觉呢。
半夜三更忽然听到父亲召唤,而且还让他带上佩剑。
虽然不明就里,但也就只能急忙穿衣服过来。
进门就发现不对。
乾清宫大殿内没有别人,只有他老爹朱元璋,老妈马秀英,还有大哥朱标三人坐着。
这架势把朱棣搞得有点懵。
心道自己也没干坏事,怎么看得像三堂会审?
而且父亲这鼻青脸肿的。
什么情况?
难道和母亲打架了?
这不可能啊。
“父亲,母亲,大哥。”
朱棣先拱手行礼。
朱元璋就说道:“老四,叫你来是有些事情要跟你说。”
“父亲吩咐就是。”
朱棣想了想,自己可能要去就藩了。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接下来的话让他震惊不已。
就听到朱元璋说道:“俺刚才掉入宫外的地坑里,地坑中有一石碑,让我去了数百年后的世界,我想再去一次,恁大哥想陪我去,但我觉得太危险,他还得留下来监国,我就想问问你,你愿意陪我去吗?”
数百年后?
朱棣张大了嘴巴,怀疑自己老爹是不是出幻觉了。
但他又不敢问。
只能唯唯诺诺道:“孩儿愿意。”
“嗯。”
朱元璋站起身,指着厅内地板上的石碑道:“到这儿来。”
朱棣就走到了石碑边。
朱元璋也走了过去,让朱棣和他一起踩着石碑,一起摸向那石碑上面最大的龙凤中间的凸出位置。
马皇后跟朱标站在一旁,都伸长了脖子想看看奇迹的发生。
然而让他们尴尬的是。
一秒。
两秒。
三秒。
两个人依旧蹲在石碑上,两只手摁在圆球处,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马皇后跟朱标以一种诡异的眼神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脸上顿时露出尴尬的表情。
“父亲,无事发生。”
朱棣不解道。
“你走开,我试试。”
朱元璋怀疑两个人过不去,只能他自己来。
这或许与他是真龙天子有关。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朱棣走开后,他一个人不管怎么摸都没有用。
折腾了半刻钟,朱元璋自己都绷不住了。
他甚至怀疑自己刚才在做梦。
但摸了摸脸上的淤青,之前被朱云峰和季赫暴揍的场景历历在目,他确定自己没有做梦。
“一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对。”
朱元璋在石碑边上走来走去,沉思了片刻,脑中忽然灵光一闪道:“对了,必是那地坑!”
他欣喜道:“必然是需要将这石碑安在原处方可。”
“够了重八。”
马皇后生气道:“你今日到底是摔进了坑中把脑子摔坏了,还是在戏弄俺呢,若文武百官和百姓们见你这般疯癫,到时候会作何想?”
朱元璋见她不高兴,连忙上前搂住马皇后道:“妹子,我对天发誓,是真事。要不这样,我再试试,把石碑放回原处,若是不成,我就当那是一场梦,梦里被人打了一顿总成了吧。”
“要试你自己试去,俺困了,回去睡觉去。”
马皇后甩袖离开。
朱元璋从坑里出来就变得神神叨叨,总说些不着调的话,让她很是厌烦。
虽说陪着自家男人胡闹一会儿倒也没什么。
只是如今他们已经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帝室贵胄,大明皇家。
倒不是说忘本。
主要是他们成为皇室之后就得为天下做表率,为百姓起带头作用。
现在正值天下初定,还不稳当。
若是传出皇帝疯疯癫癫,那大明江山可就岌岌可危。
所以正因为马皇后是识大体的人,才不希望朱元璋这么神神叨叨下去。
只是她也清楚朱元璋的性格。
固执己见,想轻易改变他做的决定很难,便也只能这样发发脾气,告诉朱元璋自己的态度。
见马皇后推门离去。
朱标朱棣兄弟面面相觑。
朱元璋就道:“还愣着做甚,把石碑搬回原处。”
“是。”
俩兄弟硬着头皮搬石碑。
朱元璋出来之后,就让乾清宫外所有卫士、宫女、宦官都离开,不许在宫外出现。
他左手拿火把,右手撑伞。
俩兄弟搬着这百来斤的石碑倒也不算沉重。
父子三人来到坑前,大坑里马车之类的东西早就已经清出来,不过梯子还在,俩兄弟吃力地冒雨把石碑抬下去。
朱元璋打着伞下来,指挥二人将石碑放在他之前记忆的地方。
虽然下面积攒了很多泥水,淹没脚踝。
不过由于泥水没干,而且毛骧让人挖出来的时候原地有个泥模,倒很容易就放了进去。
“过来。”
等石碑放入泥中,朱元璋再次拉着朱棣到近前,向着那石碑上的凸出圆球摸去。
“轰隆。”
便在这时,头顶天空忽然又是一道惊雷划破。
朱标猝不及防吓了一跳,眼前白光一闪,不由得抬起头看了眼天空。
白光迅速过去,照亮了整个大明宫廷,然后又变作黑夜。
朱标本想说一句这巨大的闪电真是恐怖,再回头看向朱元璋和朱棣。
原地空空如也。
“父亲,四弟?”
朱标睁大了眼睛。
地上只剩下刚才朱元璋扔在一旁的纸伞,以及落入泥水里,顷刻间熄灭的火把。
“标儿,你父亲呢?”
朱标的头上忽然传来马皇后的声音。
马皇后虽然嘴上不饶人,但还是怕朱元璋他们淋雨冻了身子,所以走到半路还是心软回来看看。
结果在旁边宦官手中火把的照耀下,只看到了下面地坑里朱标原地傻站着淋雨。
“噢.......”
听到母亲的话,朱标才反应过来,说道:“呃......刚才父亲说累了,回寝宫休息了。”
‘回寝宫休息了?’
马皇后一时狐疑,她知道朱元璋的性子,向来都比较执拗。
标儿虽然监国两年,但意见常常与朱元璋相左,每次朱元璋都固持己见,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她看到朱标有些惊慌失措,心中顿时冒出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陛下休息,那我就去看看,你们都撤了吧,陛下不希望被人打扰。”
马皇后面无表情地对身后跟着的宫女宦官们说道。
“是,娘娘。”
诸多宫女宦官便离去。
贴身宫女锦儿正给她撑着伞。
马皇后回过头把伞接过来,对她道:“你也走。”
“额......是。”
锦儿有些意外。
以前皇后娘娘向来都与她寸步不离,怎么今天忽然让她也走了。
不过想到万岁爷今天掉到坑里去了,想来皇后娘娘是想与万岁爷说些贴已话,不便让近侍跟着,便也走了。
很快整个乾清宫外包括服侍的宫女、侍卫、宦官都离开。
倒也没有走远,都去了乾清宫背面,离着乾清宫正门也就二十来丈的距离。
作为宫里人,他们怎么可能傻到皇帝和娘娘让他们离开就真走了。
做这行得有眼力见。
即保证不出线在他们视野里,也得保证随叫随到。
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见旁人都走了,消失在自己视野里,马皇后打着伞对下面喊道:“标儿,人都走了。”
朱标已经从地上把伞捡起来,走到梯子边慢慢爬上去,边爬还边有些颤抖地说道:“母亲,父亲和四弟真不见了,就一晃的事情,我和四弟把那石碑放下去,他们一摸石碑,人就不见了。”
得知此时,马皇后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脸上的表情先是惊讶,随后冷静下道:“你先上来,咱们就在这儿等着,兴许他们过会儿就回来了。”
“好。”
朱标爬上来,接着问道:“可若是父亲和四弟迟迟没回来呢?”
马皇后眉眼间闪过一缕忧愁,说道:“那你先去把今天的国事处置了,娘就在这儿一直等着,到时先让人在这儿搭个棚子,把坑遮起来,将水排干净,娘亲自过去一趟。”
朱标默然。
现在他们也确实没什么办法了,只能等下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