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阅读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绣结局+番外小说

大明锦绣结局+番外小说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就在朱元璋在宫人的搀扶下,准备移步坐下时,朱允熥再次叩首。“皇爷爷,孙儿有一事相求!”“说!”朱元璋大手一挥,悲切地道,“你我爷孙之间,但说无妨!”朱允熥面容悲戚,双眼红肿,“父亲在时,孙儿顽劣,没少让父亲操心挂怀!”说着,擦下眼泪,继续说道,“父亲去了,孩儿想入皇觉寺,为父亲守孝三年,日日吃斋念佛,诵经听佛。为父亲,为皇爷爷,在佛前积累功德!愿父亲英灵常在,皇爷爷长命百岁!”说着,再次叩头,“请皇爷爷恩准!”朱元璋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翻涌起来。“多孝顺的孩子呀!”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一个男儿,最基本的准则。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让人欣赏的道德品质。世人皆信奉佛家家功德一说,朱元璋又少年时在皇觉寺出家为僧。这个十四岁的孩子,甘愿用自己三...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11-11 11: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就在朱元璋在宫人的搀扶下,准备移步坐下时,朱允熥再次叩首。“皇爷爷,孙儿有一事相求!”“说!”朱元璋大手一挥,悲切地道,“你我爷孙之间,但说无妨!”朱允熥面容悲戚,双眼红肿,“父亲在时,孙儿顽劣,没少让父亲操心挂怀!”说着,擦下眼泪,继续说道,“父亲去了,孩儿想入皇觉寺,为父亲守孝三年,日日吃斋念佛,诵经听佛。为父亲,为皇爷爷,在佛前积累功德!愿父亲英灵常在,皇爷爷长命百岁!”说着,再次叩头,“请皇爷爷恩准!”朱元璋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翻涌起来。“多孝顺的孩子呀!”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一个男儿,最基本的准则。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让人欣赏的道德品质。世人皆信奉佛家家功德一说,朱元璋又少年时在皇觉寺出家为僧。这个十四岁的孩子,甘愿用自己三...

《大明锦绣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就在朱元璋在宫人的搀扶下,准备移步坐下时,朱允熥再次叩首。

“皇爷爷,孙儿有一事相求!”

“说!”朱元璋大手一挥,悲切地道,“你我爷孙之间,但说无妨!”

朱允熥面容悲戚,双眼红肿,“父亲在时,孙儿顽劣,没少让父亲操心挂怀!”说着,擦下眼泪,继续说道,“父亲去了,孩儿想入皇觉寺,为父亲守孝三年,日日吃斋念佛,诵经听佛。为父亲,为皇爷爷,在佛前积累功德!愿父亲英灵常在,皇爷爷长命百岁!”

说着,再次叩头,“请皇爷爷恩准!”

朱元璋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翻涌起来。

“多孝顺的孩子呀!”

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一个男儿,最基本的准则。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让人欣赏的道德品质。

世人皆信奉佛家家功德一说,朱元璋又少年时在皇觉寺出家为僧。

这个十四岁的孩子,甘愿用自己三年的大好年华,舍弃荣华富贵。为父亲,为祖父,在佛前诵经祈求。只求父亲英灵常在,求祖父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这是何等的大孝?何等的美名?朱元璋如何能不动容?

看着朱允熥那张情真意切的脸,看着朱允熥那张像极了儿子的脸,朱元璋心里又是酸涩,又是欣慰。

男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

这个孙子,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他真正长成了一个男儿!

孙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一瞬间,朱元璋忘记了朱允熥懦弱,蠢笨的性格,忘记他平日顽劣的表现。

朱元璋甚至有些生气。

我这么好的孙子,平日在别人地嘴里,竟然是那样的口碑!

一个如此孝顺的孩子,怎么会是顽劣的?怎么会是蠢笨懦弱的?

想到此处,朱元璋又有些自责。

自己这个皇帝祖父,平日是不是有些忽略了这个孙子?

见朱元璋看着自己,久久不说话,朱允熥再次叩头,郑重道,“皇爷爷,请成全孙儿的一片孝心吧!”说完,膝行两步,将手放在朱元璋的膝盖上,泣不成声。

仔细地看着朱允熥消瘦的脸颊,红肿的双眼,再想起这孩子听闻父亲去世,当场哭昏了过去。

朱元璋顿时心疼,柔声道,“好孩子,咱知道你孝顺。可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父亲刚走,你要爱惜身体,好好活着,才是真的孝顺!你不为别人想,也要为你爷爷这把老骨头想想!”

“皇爷爷!”朱允熥眼含泪光,慢慢把头靠在朱元璋的腿上。

“痴儿!痴儿!”朱元璋亦是眼含泪光,轻轻抚摸朱允熥的头发,喃喃说道。

奉安殿中,呼吸声清晰可闻。无论是臣子,还是宫人,皆是动容。

朱元璋虽是祖父,但他先是皇帝,才是祖父。

朱允熥虽是孙子,但他先是臣,才是孙。

讲究礼法的封建时代,哪怕是对自己最爱的儿孙,皇帝都不能轻易真情流露

可是现在,皇帝却像一个平常百姓家的祖父那样,和孙子相依细语。而这个孙子的身份又是嫡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尤其是吕氏,则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朱允熥。

为太子守孝,是她早上特意交代儿子朱允炆,要说给皇帝听的。可是此刻,却被这平日不显山不漏水的朱允熥给说了。一时间,心中大急,赶紧又碰了碰儿子。

朱允炆顿时会意,同样爬到朱元璋身边,哭道,“皇祖父,孙儿.....孙儿也要为父亲守孝!”

看着朱允炆那张苍白地脸,朱允熥心中冷笑。

“一步先,步步先。

守孝是我先提出来的,你朱允炆只不过是拾我牙慧。

我是真情实意,你是锦上添花。

我的孝在朱元璋心中是百分百,而你的孝,则是要打个折扣!

在关乎大明皇储地位的交锋中,我占得了先机,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春夜地风,依稀有些微寒。

风从奉安殿外吹进来,殿中的烛火随风摆动,将跪着的人影拉得很长。

跪太久了,两条腿已经麻木。

可是在这个礼法人伦为天的年代,朱允熥不能有任何的松动。

只是跪着,再累还能有在现代社会,起早贪黑赚钱累?

现代社会,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是个男人都不能放松自己。

回到大明,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地位,关系到自己的生死,更容不得放松。

几个小的弟妹已经忍不住,躺在宫人的怀里昏昏睡去,眼角还带着泪痕。

只有吕氏,朱允熥,朱允炆,还跪在灵前。

“二哥!”朱允熥看着同样消瘦地朱允炆,开口说道,“要是累了,你先去歇歇,弟弟在这守着!”说着,看看吕氏,“母妃也去歇会吧,孩儿给父亲守灵!您,身体要紧!”

闻言,昏沉的朱允炆忽然觉得这个三弟有些陌生,以前这个三弟可不是这个性子。

而吕氏也是同样不住的打量着朱允熥,一天之内,这老三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以前朱允熥可不会如此沉稳,更不会如此体贴别人,甚至都不会主动开口和他们说话。

“哪有当哥哥的去歇息,让弟弟守着的道理?”朱允炆淡淡地笑下,“还是三弟去歇会吧!父亲去世前一个月,都是我在塌前侍奉,我习惯了!”

帝王家,哪里有兄弟情谊?朱允熥只不过随口一说,就引来朱允炆这么大的反应。

这是在示威?还是在宣告主权?

脑海中的记忆告诉朱允熥,朱标去世前的一个月内,确实是朱允炆用长子的身份,在身边侍奉。

可是朱允熥同样知道,不是原来的朱允熥不想侍奉,而是靠不上前。

当家人要走了,后妈自然是要带着她的亲儿子做出样子给别人看。不是她的亲儿子,她防还来不及,怎会让人看到好的一面。

奉安殿中一片安静,但是周围还有许多双眼睛,许多只耳朵,朱允熥知道,他们在灵前的对话,一定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于是,朱允熥不咸不淡地说道,“辛苦二哥了,自打父亲病重,弟弟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多少次想侍奉于床前。可每次去,都被母妃给挡回来了,说有二哥在,无需我担心,多一个人反而不方便。”

说着,朱允熥低头揉着眼睛,“我知道母妃是好意,可我毕竟也是父亲的儿子,没能亲手奉上汤药,伺候父亲,实在是.........生平大憾!”

瞬间,吕氏的眼睛看向朱允熥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

她本是庶妃,太子妃常氏去后,她掌管东宫,对于这个太子正妻所出的嫡子,自然是防备及深。幸好这个太子的嫡子,不甚精明,平日被她拿捏得死死的。

可怎么今天突然变了个人!不但在皇帝面前博取欢心,而且言语之间,也不再唯唯诺诺。

再想到今日皇帝对朱允熥的爱怜,吕氏更加有些揪心。

她出身不高,能以普通庶妃的身份,爬到太子继妃的位子上,自然不是普通女子。对于太子和皇帝的喜好性格,可以说了如指掌。

这位皇帝可不是容易动情的人!上一次见皇帝如此真情流露,还是在已故马皇后的葬礼上!

自己这么多年费尽心思,为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能继承太子的大统。但是儿子庶子的身份在心里却是一根刺。

现在那个平日看着没有一点长处的嫡子,居然突然变得能讨好皇帝,能获得欢心,吕氏的心中顿时不平静起来。

甚至,隐隐有些恨意。

此时,忽然一位宫人嬷嬷,轻手轻脚地走来,在吕氏耳边轻语几句,又慢慢退下。

吕氏擦下眼泪,“老三,你哭了一天,守了一天,是不是饿了!去歇一下,用些东西!”

这是今天,吕氏和自己说的第一句话。

朱允熥心中又反复思量再三,开口道,“母妃,孩儿不累,不饿!”

“去吧!”吕氏柔声道,“你们有孝心是好的,但是不能累坏自己的身体!你先去,等你回来,我再让你二哥去!”说着,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去吧,听话!”

无事献殷勤,必有蹊跷!

可此时众目睽睽之下,朱允熥不能说不。

“是!”低头应了一声,扶着膝盖站起来,深吸一口,朝后殿走去。

吕氏看着他地背影,眼神如刀。

“儿子,你看,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老三平日装得多好,你父亲刚走,就跳了出来!”

朱允炆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吕氏和儿子靠近些,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父亲临终前,跟娘说,要对你那些叔叔敬而远之。我看,你要敬而远之的,反而是这个老三!”

且说朱允熥走到后殿,见周围无人,伸展了下手臂。

宫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说话做事都要三思后行。这才是穿越的第一天,就如此难熬,以后呢?

以后,只有得到了朱元璋的欢心,得到了那个位子,日子才会真正的好过,才能真正的随心所欲。

朱允熥随意的在地上走着,脑中却不停的思索。

对于朱元璋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除了取的他的欢心之外,想要那给位子,必须要有能力!

自己有什么能力?自己虽然爱好历史,了解大致的走向,但其实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如何证明呢?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他这一生从未在任何事上犹豫过,杀人他从未手软。

为了家族江山,他不惜人头滚滚,哪怕血流成河。

他是帝王,他根本不在乎天下人怎么看怎么想,他是皇帝,唯我独尊的帝王。

但是今天让他恨到了极点的那个儿媳妇,却还一时杀不得。

她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妇,是三个皇孙的娘,其中两个皇孙还是孩子。

朱元璋一生杀过很多人,唯独没沾过自己亲人的血。

”她好自为之吧!“朱元璋心里叹息一声,”让她做个富贵闲人,咱也算对得起死去的儿子了!“

心中种种复杂的情绪让朱元璋忍不住抽出手,轻轻抚摸着朱允熥的头顶。

感到头上有只大手在缓缓动手,朱允熥瞬间从梦中醒来,惊喜的抬头,”皇爷爷,您醒了?“

看着朱允熥脸上还清晰的泪痕,满是血丝的眼球,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嗯,醒了!“

”太医!“朱允熥对外面喊。

顷刻之间,几个太医慌忙进来。

围在朱元璋身边,先是把脉,后来看看舌苔,然后小心的取出连夜配置的参丸,小心的放在朱元璋的嘴里。

”皇爷爷怎么样?“朱允熥关切的问道。

”回殿下,陛下无大碍,但最近要好好调养。不能吃太咸的,太甜,禁酒,禁海味.......“

太医说着,朱允熥记着。

随后,朱允熥笑着对朱元璋说道,”皇爷爷,孙儿就说了,您老呀,一定没事!“

朱元璋也笑起来,揶揄地问道,”昨晚上,咱听见你喊,说找了算命的给咱算过,咱长命百岁?“

”是呀!“朱允熥随口扯谎,”那天孙儿出宫,路上遇到一个算命的老头,白胡子这么长!“说着,朱允熥在自己胸口比量一下,”孙儿看他好像有点学问,就把皇爷爷的生辰告诉了他。“

私下拿皇帝的生辰算命,放在别人的身上肯定是抄家砍头的罪过。但是在朱允熥这个嫡孙身上发生,不过是对祖父的关爱罢了。

”他咋说?“朱元璋笑道。

”他说!“朱允熥学着算命老头,眯着眼睛,哆嗦着,”呀,小老儿算了一辈子命,没见过这个贵重的命格。这位少爷您放心,您家中这位长辈,一定是个长命百岁之人!“

”呵呵!“朱元璋笑出声,”净他妈扯淡!“

老头知道骂人了,知道骂人就是真没事了。

朱允熥心里悬着那个口,也慢慢放下。

随后,宫人们鱼贯而入,拿走檀香,吹灭烛火,拉开窗帘让清晨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来。

”守了咱一夜,累了吧!“朱元璋看看朱允熥脸上的倦意,”去歇着吧,咱既然挺过来了,老天爷就不会收了咱去!“

”孙儿不累!“朱允熥坐在床边,又对黄狗儿说道,”去在外面给我搭张床,这些天我在这伺候皇爷爷!“

”啧!“朱元璋皱眉,”胡闹呢!这么多人还用你伺候?“

”这么多人也都是外人!“朱允熥笑道,”你孙子伺候您,还不是天经地义!外人哪有自己孙子尽心?“

朱元璋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那也不中,你是监国,有朝会有奏折,还要接见大臣!“

”就在外屋看,遇到不懂的孙儿还可以随时请教皇爷爷!“朱允熥笑道,”再说啥监国不监国的,跟皇爷爷比,啥都算不上!“

老人都爱听儿孙的好话,都喜欢让儿孙惦记他们。

而且朱元璋也知道朱允熥说的是实话,昨夜宣布他是监国之后,朱允熥没有任何骄纵,每一项的布置,都是为了大明的平稳,没有任何私人的企图。

”皇爷爷,饿不饿,给您熬一碗粥吧!“

”好!“朱元璋点头笑道,”咱孙子说吃啥,咱就是吃啥!“说着,又是一笑,”人老了,儿孙做主,哈哈!“



“皇爷爷!”朱允熥笑道,“这都是百姓爱戴您呀!”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此言一出,朱元璋又是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老爷子高兴,朱允熥也高兴。

这些日子老爷子又是急病,又赶上云南的沐英走了,在宫里整日没个笑脸,别人说话都不敢大声说。

老年人需要沟通,朱允熥也怕老爷子再憋出什么病来。就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带老爷子出来溜达溜达。

朱元璋最喜欢什么?

他最喜欢人间百态,喜欢看百姓们的日子。

“这还只是京城一地,咱大明可有的是繁华的地方!”朱元璋看着下面依旧热闹,抢购邮票的人群说道,“扬州,苏杭,洛阳,嘉兴,淮安,泉州.....”

朱元璋对于天下了如指掌,笑道,“要是都开始卖,那得热闹成啥样?”

长安街上的人群还没有散去,并且后面隐隐有越来越多的人赶来。

皇帝御笔的邮票数目有限,但是其他的邮票随便卖。

这年月谁家都得写信,这东西也算是生活必需品。再说,就算是家里没人在外地的,别人都买了,自己怎么好意思不买,也不贵,两三个钱的事儿。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一多了各种附属行业就多了起来。

排队的人群边上,各种卖着吃食的小贩挑着担子赶来。这年月没有城管,小贩们满街跑。

没一会儿,各种食物的香气就开始在街上弥漫。

“包子!”

“大饼!”

“驴肉蒸饺!”

“芝麻烧饼鸭血汤咧!”

人多了,生意的好的不像话,商贩们忙得一头汗。

朱允熥和朱元璋从茶楼下来,见到这繁华的街市同时又是一笑。

“皇爷爷,要不中午不回宫了,孙儿请您在街上吃?”朱允熥笑道。

“好!”朱元璋背着手,一身布衣趿拉着布鞋,就跟寻常人家老翁似的,“宫里的菜,吃的肚里的虫儿都瘦了!”

说着,鼻子动动,对朱允熥笑笑,“唉,驴肉蒸饺的味道不错!”

朱允熥扶住老爷子,“得嘞,咱爷俩走着!”

~~

一会还有一章,感谢大家支持。



“自己一个大男人,不能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太没容人之量了!”


朱允熥想的没错,男人的容忍是种心胸,更是一种气魄。

心思手腕不可少,但若一辈子这样算计来算计去,不会有什么成就。况且他在朱元璋心中,是未来的大明皇帝。

一个皇帝,要知道什么能容忍,什么不能容忍。

老百姓还要讲究家和万事兴,若是皇储和继母闹出不和的传闻,她能算计你,但是你不能不孝顺。若是传到外面去,说母子水火不容,那真就是名声遗臭万年了。

即便是将来要弄死她,也要神不知鬼不觉,她死之后还得披麻戴孝哭上好几天。

男人,很难。

名声,面子。

~~~

此刻,奉天殿的偏殿中,一个看不太清楚面容的中年男子,恭敬的匍匐在朱元璋脚下。

“奉陛下旨意,江夏侯,定远侯,东平侯,宋国公,普宁侯等人的家中,臣等都安插了人手........”

一连串人名爵位从跪着的中年人嘴里说出,他说所的都是大明开国的淮西武人集团中的代表人物,各个一身战功,功劳赫赫。

而且这些人,还几乎都是同一阵线之上,曾经受过已故太子庇护的恩德。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此刻脸上没有半点在朱允熥面前时的慈祥,而像是一只眯着眼睛打盹儿,即将醒来的老虎。

“蓝玉家呢?颍国公家?还有常家?”朱元璋忽然轻声问道。

那中年官员毫不迟疑地说道,“也有。”

朱元璋点点头,勾勾手,那人赶紧膝行向前。

朱元璋在龙椅上俯下身子,几乎贴着他的耳朵,“从明天开始,这些人家的事,都要上报!无论巨细!”

“臣明白!”

“去吧!”朱元璋说完了一摆手。

那官员叩拜三下站起身,慢慢往后退去。

偏殿中再次剩下朱元璋一人,他拿起一张奏折看看,随后又丢在一边。

随后深邃的眼睛看着窗外热烈的阳光,表情若有所思。

“咱要看看,你们这些人是真的忠还是打着攀附的心思!”

作为出身草莽的帝王,崛起于乱世见过太多的尔虞我诈阴险诡计,朱元璋是个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在当了皇帝之后,耳目遍布天下。

今天他叫来了比锦衣卫还要好用的暗卫,就是要看看,这些淮西武人集团的贵人们,是否会忠于自己的孙子。

他们若是真的,一心一意想让朱允熥上位,即便是有投机的心,也没什么。

可若是他们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那朱元璋就要动手杀人。

随后朱元璋站起来,走到朱允熥所用的书桌边,微微笑道,“傻孙子,爷爷帮你看看到底谁能用,谁不能用!”

~~~~

大家不要看到嬷嬷,请安就以为是清代的。

清宫的很多东西都是脱胎于明代的,明代也多多少少带了元朝的影子。

清朝入关在北京建国之后,宫里的规矩大致和明朝差不多。在关外的时候,清朝皇后还睡火炕呢,是吧,还掉在摇篮里晃悠呢,是吧。

礼节这个东西,是相互融合的。



”你吞吞吐吐地干啥,咱爷孙俩有啥不能说,直说!”朱元璋说道。


“大明年年都有地方闹灾,江南在这边还好,北方山陕边地,黄河边上的中原等地,还包括淮西等地,隔三差五不是闹旱,就是洪水!”

朱允熥缓缓开口道,“当地的官府本就不富裕,连年拿出粮食救济百姓,也是一种负担。而且...."说着,看看朱元璋的脸色,”而且,那些地方官也未必是尽心救济!“

”呵,甚至有的干脆把朝廷的赈灾银子粮食装进了自家的口袋,是吧?“朱元璋冷笑。

朱允熥沉默一下,算是赞同。

”所以,孙儿想,为什么有灾难的时候,朝廷不把这些灾民组织起来,以工代赈呢?“

朱元璋皱眉琢磨,”这倒是个好法子!可是就怕地方官打着以工代赈的主意,给百姓增加徭役!“

这老爷子!

朱允熥心里发笑,原来是怕地方官滥用民力。

大明的百姓除了交税之外,每年还有徭役等。比方说修筑城墙,疏通水路,铺设官路等等。

有的百姓为了避免徭役,就会给官府交钱交粮,所以这也是地方上,那些官吏们发财的手段之一。

现在是朱元璋当皇帝,他两只眼睛盯着,地方官自然不敢胡来。可是明朝后期,因为百姓负担过重,也成了大明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孙儿说的以工代赈,和以往不同!“朱允熥继续开口,”比如说黄河,孙儿翻阅宫中的档案,发现从洪武二十年开始,三次治理黄河总共花费了白银一百二十余万两,动用民夫三十多万!“

”孙儿以为,若是用灾民取代民夫,朝廷不但可以赈济灾民,还能省下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以今年春天淮西发水为例,就是因为淮河没有疏通河道导致的。洪水这东西,堵不如疏,疏是一个细致漫长的过程。“朱允熥边想边道,“既然有了受灾的灾民,就是现成的劳力,朝廷与其不停的赈济,不如组织起来。”

“他们干活也是为了自己干,疏通好了河道,以后水患也少了!水患少,百姓的日子就好。所以孙儿觉得,以工代赈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听着朱允熥侃侃而谈,朱元璋不住点头。

原本因为生气而皱起的眉头也慢慢散开了,脸上甚至浮现出笑意。

他最满意这个孙子的地方,就是这个孩子独到的眼光,和敢于做事的勇气。

那么多皇子皇孙,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翻阅宫中的档案,知道治理黄河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人。

那么多皇子皇孙,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在这个岁数当着自己的面,说出心里的看法。

等朱允熥说完,朱元璋沉思一下,慢慢开口,“熥儿,咱听说你心善,救了一老一少两个流民乞丐?”

“是!”朱允熥知道自己的举动,肯定有人告诉朱元璋,当下开口说道,“孙儿让楚国公家的廖镛带回家里安置,想他楚国公的府里,应该不多两张嘴!”

朱元璋笑了笑,“那么多流民乞丐,你咋只救了那俩人?”

这话是随口一问,但是朱允熥却面色郑重起来。

“一老一少为祖孙,是爷爷带着一个孙女!”朱允熥小声道,“他们无依无靠的,孙儿...."

朱元璋明白他的意思,叹息一声,”好孩子!“

祖孙,孤苦无依的祖孙,朱元璋心中有所感悟,看着朱允熥的神色更加疼爱几分。

”再说,那么多流民乞丐孙儿也救不过来!“朱允熥一笑,自信的抬头,”救一人是小,救万人是大,孙儿要做能救天下苍生的,万人敌!“

”说的好!“朱元璋一拍大腿,”这才是咱朱家男儿,该干地事!“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