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嫣朱由检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张嫣朱由检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萧冰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由检人生第一次朝会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虽然有些遗憾,但好歹他的目的达到了,通过一连两个事件,向群臣展露了自己的强势,接下来的事情会好办很多。华夏的集权制度发展到现在,只要中z央完备,地方基本没有作大的可能。更多的权力博弈,都在中z央,确切的说,是皇权和相权间的博弈。明朝虽然没有了丞相,但内阁却取代了这一角色。自张居正上台,内阁在和六部的争斗中取得胜利,彻底将六部给压到身下,使之成为单纯的执行机构后,内阁就成了有实无名的宰相。所以内阁辅臣,还有另一个名字,宰辅!张居正之后,无数人想要复制他的成功之路,而其中东林党是最成功的,尽管东林党是在他的逼迫下才渐渐聚集的,是敌人,但往往敌人才是最了解你的人。东林党通过讲学,议政,宣传自己的...
《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张嫣朱由检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朱由检人生第一次朝会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虽然有些遗憾,但好歹他的目的达到了,通过一连两个事件,向群臣展露了自己的强势,接下来的事情会好办很多。
华夏的集权制度发展到现在,只要中z央完备,地方基本没有作大的可能。更多的权力博弈,都在中z央,确切的说,是皇权和相权间的博弈。
明朝虽然没有了丞相,但内阁却取代了这一角色。自张居正上台,内阁在和六部的争斗中取得胜利,彻底将六部给压到身下,使之成为单纯的执行机构后,内阁就成了有实无名的宰相。
所以内阁辅臣,还有另一个名字,宰辅!
张居正之后,无数人想要复制他的成功之路,而其中东林党是最成功的,尽管东林党是在他的逼迫下才渐渐聚集的,是敌人,但往往敌人才是最了解你的人。
东林党通过讲学,议政,宣传自己的‘天下为公’的言论,从多个方面,窃取权柄,而无疑,他们也是成功的,一度达到了他们所谓‘众正盈朝’,左右朝政的地步。
所谓的‘六君子’‘七君子’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美好,那么坚贞,他们只是一群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是美化宣传出来的,将他们视为道德楷模,那是不负责任的。
东林党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所有的一切言论和行为,无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他们只是一群封建士大夫,而不是革命先烈。
通过‘中宫案’,朱由检对这一点已经认识的非常透彻,他不论是对阉党,还是东林党,都不抱期望,他们只是封建士大夫,是因为权力而划分出来的党派,而不是后世的政党。
也许曾经的天启对东林抱有某些期望,但极度的期望往往带来的是失望,或许天启后期,疯狂的对东林打压,在诏狱中以酷刑虐杀杨涟等人,就是这种失望的体现吧。
在和相权的斗争中,如今朱由检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而这,不会是最后一步。当然,他最感谢的还是皇兄天启,为他留下了一个还不错的局面。
中枢中,东林一扫而空,留下的大多都是所谓的阉党,这些人在东林党的逼迫下,愿意投靠一个太监,本身也不是多么坚贞的人,而这样的人,无疑是很好控制的。
处理完国子监的学子后,朱由检便回到了乾清宫,看了一会‘中宫案’的卷宗后,时间已经来到了中午。
“万岁爷,该用午膳了。”刘若愚过来禀报道。
“嗯,去准备吧。”朱由检头都没抬,继续看自己的卷宗。
等他看完,午膳已经准备好了,数量不多,三菜一汤,但每个菜都很精美,色香味俱全,也看不出来是不是提前有人试吃,就算有,这个环节也不会出现在他面前。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但很多人依然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是舍不得吃,而是吃好,但不浪费,来到明朝,这个习惯朱由检依然带了过来。
每餐都是三菜一汤,绝不多,也绝不少,再少就说不过去了,让人觉得小气吧啦的时候,朱由检自己也吃的不爽。
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他和信王妃周氏一同吃饭,如今只有他一个人,皇后暂未册封,目前整个宫中,能和他一同吃饭的没几个。
“若愚,将许显纯叫来。”朱由检坐下后吩咐道。
“是,万岁爷。”刘若愚立刻下去传召。
朱由检如今正处于十七八岁,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饭量很大,三道菜每个分量都足,但也刚刚够他吃,一个人正好吃完,非常符合他不浪费的习惯。
不得不说,御膳房的御厨们很有水平,菜做的好,这个量也把控的非常到位,不多不少,刚刚合适。
不过,吃到一半的时候,许显纯就来了,这倒出乎他的预料。按理说此刻他带着锦衣卫在宫外办案,没这么快能进宫。
“来的这么快?”朱由检随口问了句,筷子不停,朝一道黄焖羊肉夹去。
“参见陛下。”许显纯行了个礼,没敢起来,低着头回道,“京师中的人员都抓的差不多了,微臣正好在衙门内核对名单。”
“哦。”朱由检答了句,也没在意,而是西里呼噜的大吃起来,风格非常猛。这也是他前世养成的,当初他当了两年兵,后来才考进体制内工作,这个吃饭的风格就是的当时养成的,就一个字,抢。
虽然不符合他此时的身份,但不得不说,这种吃法非常的痛快,也非常的香。
光是听声音,就让许显纯觉得有些饥肠辘辘,进宫前他就准备用餐,然而听到皇帝传召后,立刻进来,此时勾起了馋虫,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
朱由检瞥了眼,没去管他,依然照着自己的吃法大吃特吃,吃完后又喝了碗汤,才让人将食案撤下去。
期间,许显纯一直低着头,一动不动的跪着,哪怕饿也没让他动一下。
朱由检没有假惺惺的叫他一起吃饭,许显纯凶名是有了,但地位太低,还不够格和他一起吃饭。何况,对于自己手中的一把刀,一条狗,朱由检觉得,也没礼贤下士的必要。
“今儿天气有点凉,起来吧。”朱由检看了眼道。
“谢陛下。”许显纯稳稳的站起身来,哪怕跪了快小半刻钟,腿脚却丝毫没有发麻的感觉
“‘中宫案’的犯人,还有京外的没有去捉拿吧?”朱由检敲了敲桌子问道。
“是的。”许显纯道。
“定了人选吗?”朱由检停下了敲击的动作。
“还没有,不过大体是让当地的千户捉拿。”许显纯低着头道。
“人犯主要是集中在东南江浙吧。”朱由检想了想道,然后也不等地方回答,断然道,“这次行动,你亲自带人南下,去捉拿案犯。”
许显纯一愣,然后立刻应道,“微臣遵旨。”
“这次你多带个人,将驸马巩永固带上,让他多听,多看,多学,有合适的事,也可以让他去做做。”
“是。”许显纯身体一震,低头答应。
随后,殿内陷入了良久的沉默,朱由检不说话,许显纯不敢出声,依旧弯着腰,默默的站着,等候着皇帝后面的吩咐。
明朝官员一般全年无休,只有这个时段才能难得休息一下。
因此,十一月份的工作是最繁忙的,所有事情都要做完,尽管有朝臣分担,但朱由检要处理的事情也不少。
哥哥天启的后事,亲娘及其家人的追封厚赏,皇后的册封,皇后家人的册封,这些事情都是非常耗费精力的。
目前,朱由检已经处理了大半,现下也就只留下了两件事,皇后人选,以及哥哥天启帝的庙号。
前者好说,略微思索了下,他就有了决定——田妃田秀英。
原因无他,田妃才艺俱佳,容貌出众,也就是说,长的漂亮还有才,而且是非常漂亮和有才,在信王大婚的选秀中,田妃是第一名。
《明史后妃传》中,从来都不描写后妃们的容貌,但唯独四个人例外:“宣宗孝恭皇后孙氏,幼有美色;宪宗妃孝惠邵太后,有容色;嘉靖曹妃有色;(田秀英)妃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
由此可见,田妃的容貌才艺在整个大明历史所有的后妃中,是能排得上前四的。相比于所谓最美皇后的张嫣,在明史中,也只有一句“性严正”的描述。
在选秀中,若不是有张嫣帮着作弊,第三名的周氏怎么可能成为信王妃。
因此,田秀英为皇后,当之无愧。
这件事轻易而决,但下一件,天启帝的庙号,朱由检就难以决断了。
自从谥号滥用之后,庙号就成了一个帝王的盖棺定论,由不得朱由检不慎重。
和历史上一样,内阁拟定的字是“熹”。
初看起来,“熹”的音调和“嬉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嬉戏’‘玩闹’的意思,但给天启定庙号的是崇祯,哥俩的关系相当好,天启留下的名言除了‘吾弟当为尧舜’外,还有‘弟弟爱我’,因此崇祯不可能给哥哥一个不好的庙号的。
而且,给天启上庙号的时候,是在天启七年(1627年)的十月,那时候内阁首辅还没换,还是黄立极,六部七卿也是天启的老班底,不可能给自己老大取个不好的字。
因此熹肯定不是通假字,通“嬉”。
只是,朱由检对字意字形着实没什么研究,确实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身边又没有百度。
但好在,他之前为了防范这个情况,特地将太监中的文化人——刘若愚给调来身边,因此现在倒也有个咨询的地方。
“若愚,你说这个‘熹’字好不好?”
刘若愚上前一步,大略浏览下题本,然后微微思索了下,笑道,“万岁爷,这‘熹’乃微弱晨光之意,亦可指代黎明拂晓之光,即将照耀天下,用在大行皇帝身上,有种痛惜之意,惜哉天启老爷早夭。”
“此乃美字,尤符大行皇帝之生平!”
这番解释,当真是听得朱由检目瞪口呆,明明只是一个字,竟然解释出了如此众多的引申含义,汉语果然博大精深,自己果然不学无术!
既然是美字,不是如后世不学无术之人认为的是嬉戏玩闹的意思,朱由检自然没有什么不允的,他大笔一挥,在题本上打了个......钩???
就算是同意内阁所上的折子。
明朝批题本很有意思,各有特色,有的是画圈,有的从来只批‘知道了’三个字,而朱由检则是打钩和打叉,同意打钩,不同意打叉,颇有后世批阅小学生作业的风范。
他的这个风格,通过这几个月的奏章交流,已经被朝臣广为知晓,除了开始有人诧异外,后来大家都习惯了。
而且周氏身体特殊,令他颇为留恋,然而,朱由检有着成熟的三观,自然不会如历史上崇祯那样,对她眷恋不去。
‘中宫案’基本已经水落石出,在造成朝野震动的同时,涉案人员也多达三万余人,此案牵扯甚广,官吏、士绅、宫女、太监都有,其中光是太监和宫女,前前后后,包括王体乾清理的,就有上万人。
如此广阔的人数,在洪武、永乐之后堪称罕见。如此多的犯人关押,也成了一个大的难题,好在朱由检思路广阔,参考后世劳动改造制度,直接大笔一挥,将所有犯人都划归工部,参与德陵的修建。
天启帝正当盛年,根本没考虑过陵墓的修建,因此他的后事全部需要他这个弟弟来承办,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陵墓修建。
以往的帝王的陵墓都是雇佣人来修,而今有这么多的好劳力,朱由检是不可能放弃的,毕竟现在国库没钱,不用付钱的工人他巴不得多一点。
至于一些身份比较高的,例如皇嫂张嫣,信王妃周氏,包括魏忠贤以及客氏、刘昭妃等,朱由检没有过分为难,而是判他们守陵终身。
魏忠贤和客氏在他看来没有大恶,而其他一些妃嫔,多少有些亲情瓜葛,虽然得位不正,但也不好过分处置。
如此这样最好。
但饶是如此,宣布这个处置后,面对周氏,朱由检心情依然很不好过,从坤宁宫出来后,他就来到了御花园,明朝称呼为宫后苑的园林所在,散散心。
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刘若愚和王承恩,其他人则远远的跟着。
在宫后苑中走了走,朱由检便来到了一个亭台中休憩,然后习惯性的背负双手,望向天空。
不知道为什么,他最近越来越喜欢看天空了,天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悠远,那么的神秘。
“你们说,我做的对不对!”朱由检看着天空,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些人影。
刘若愚和王承恩相互对视一眼,又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陛下最近越来越喜欢自问自答了,而且每次都是看着天空。
果不其然,下一刻,朱由检便毅然回答道,“我做的没错,我是在挽救这个国家,他们都是国家的罪人!!!”
两人赶紧低下头,脚步挪动,稍微的离远了点。
皇帝的声音毕竟小,隔远一点就听得不太清楚了,不过饶是如此,还是有些词汇钻入他们耳朵中,什么汉族沉沦、百年黑暗、民族之林等等,听得他们心惊胆战,不知道陛下会不会灭口啊。
正当他们战战兢兢的时候,皇帝忽然深吸一口气,然后长长的吐出来了,一口气喷了将近十几秒才停歇。
他们知道,皇帝又恢复正常了。
转过身,做完心理建设的朱由检从迷茫中恢复过来,再次成为那个日渐威严的大明皇帝。
他看向王承恩,问道,“锦衣卫内部情况摸的怎么样了?”
王承恩赶紧回答,“都摸清楚了,名单上的人员已经监视起来,随时可以抓捕。”
“那就行动吧!”皇帝神情有些厉然,又有些凶狠:“锦衣卫是该清洗一遍了,作为天子鹰犬,不该发挥这么点作用。”
“是,万岁爷!”回答时,王承恩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作为东厂提督,他可是清楚的知道,皇宫中,除了明面上被抓的那些太监宫女外,还不知道有多少死于非命,这一次,屠刀挥向了锦衣卫,再度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大礼参拜后,群臣起身,肃穆而立,朱由检从左扫到右,打量着下面的群臣。
皇极门的内廊并不大,只有身穿绯红色公服的大官才能站在这里,躲避风雨,而很多品级不够的,只能站在廊外,露天上朝。
还好此时天气并不算冷,也没有刮风下雨,不然这早朝上的简直是受罪。
廊内,官员按照文左武右的规矩分班站立,旁边还有纠察御史,负责早朝的纪律。
武官首位的应该就是英国公张维贤,他是武臣,也是勋贵地位最高的,一般都是他位列首位。他长得很不错,三寸长须看起来很是威风,相貌堂堂,非常正派的样子。
至于文官首位的,应该是首辅,但朱由检却不认识,相当的陌生。
“这是内阁首辅黄立极大人!”王承恩非常灵光,立刻看出他所想,附耳说道。
黄立极?朱由检嘴中念叨这个名字,然而思索再三,他对这个名字还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能做到内阁首辅,不可能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只能说没有什么出众的事情,让人无法记住。
但,绝不容小视。
很快,遗诏宣读完毕,众臣行跪拜大礼。
“参见信王殿下!”
由于并未登基,朱由检虽然代行皇帝大权,但称呼还是不能叫皇帝,只得以信王代称,想要改口,得等到举办登基大典之后。
“殿下,这是臣等拟定的年号,请殿下定夺。”
宣读完遗诏,君臣见面,过了遍程序,算是承认朱由检的法统,随后,首辅黄立极出班,奏报年号。
王承恩下去将题本接了过来,然后拿给朱由检过目,他大致扫了一眼,略过前面一大堆骈四俪六的文言文,直接看向后面,找到了备选的四个年号。
乾圣,兴福,咸嘉,崇贞。
这几个年号是内阁早就准备好的,在天启帝召信王进宫时就备下,以防不测。毕竟有备无患,若是真等到皇帝驾崩再来临时准备,难免会出纰漏。
阁臣都是从惨烈的科举中杀出来的,而且一般都在一二榜,不然不可能升任阁臣,甚至出任首辅,他们仔细琢磨定下的年号,不论是寓意还是读音、字形等,都非常的好。
朱由检扫了一眼,目光一一划过这几个年号。
乾圣,乾为天,圣则神,这个年号很好,但历史上的崇祯帝觉得太高大上,自己担不起,便放弃。
兴福,中兴福泽,很明显的中兴之主的预兆,崇祯帝觉得自己没这么厉害,做不了刘洵、刘秀这样的中兴之主,也放弃。
咸嘉,咸字右边有个戈,崇祯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兵乱四起了,再来个带兵戈的年号,岂不是永无平息的时候,遂也放弃。
崇贞,被改为崇祯,崇,高大的意思,祯,吉祥吉兆的意思,又谐音‘重振’,故此,否决了前面三个年号的崇祯帝,最终选择了这个。
这便是历史上崇祯年号的由来。
但做为一个穿越者,不论是为了自身性命,荣华富贵等私人利益,还是为了国家利益,汉人命运,都势必要改变大势,既然要变,那就索性从最开始就变。
崇祯觉得担不起的年号,就让我朱由检来担当吧!
我的身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血泪冤魂,是亿万万被打断脊梁骨的汉人殷切的期盼,无论是最深沉的罪孽,还是最神圣的名号,我都一力担之!!!
“就选乾圣!”朱由检放下题本,掷地有声道。
其声音朗朗,咬字清晰,充满了朝气,在殿内特殊的结构下,让暮气沉沉的群臣徒地精神一振。
“是,殿下!”黄立极受此影响,也大声应道,随后身子一躬,退回朝班当中。
年号确定了,接下来就没有朱由检什么事了。散朝后,他来到了文华殿。
乾清宫还停着天启的灵柩,他现在暂住于此,当他刚到时,王体乾恰好带着人在这里整理文件,见他来了,连忙上前见礼。
“微臣参见殿下。”王体乾满脸的笑容,“殿下要的奏章臣都找出来了,由于时间紧,只来得及召这两年的,天启五及之前的还在文渊阁。”
殿内放着几个大箱子,就是王体乾所说的奏章。登基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司礼监给出的时间,最快也要两天的时间布置,因此登基时间定于十九日。
这两日朱由检就在文华殿等候,因为无聊,他就要王体乾把弄些题本文书,方便他了解时政。
王体乾露了个脸,也不多留,他是司礼监掌印,同时也是登基大典的负责人,要办的事情很多,没法一直在这里陪着朱由检。
朱由检也不在意,让王承恩把题本分类摆好,便在书案前坐下,慢慢的翻看这些题本。
这批东西里,有些是题本,有些是奏本,还有纯文字记录,似乎是因为考虑到阅读方便,都用红笔做了断句和批注,让他看起来并不吃力,只是因为阅读习惯问题,朱由检看古文需要先转成白话文,才好理解里面的含义,因此看的很慢。
但也正因为慢,他才能发现王体乾选择这些文书,似乎蕴含着很特别的含义。
啪嗒!
朱由检放下一本文书,再次拿起一本,却不想一份折叠的纸张掉了出来,落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是?”朱由检拿出来一看,发现是张上好的硬纸,上面密密麻麻的用蝇头小楷写着很多名字。
他从头到尾,一一浏览起来。
这些名字有的很熟悉,比如孙承宗、左光斗等,有的则是名声很大,朱由检见过,比如文震孟,江南四大才文征明的后人,同时也是朱由检的老师,给他上过课。
不过,名单上大部分对他来说都非常陌生,听都没听过。捏着名单,慢慢的看着看着,朱由检忽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
张国纪!
和皇后张嫣的父亲一模一样!
“有意思!”朱由检眼睛眯起来,看向了门外。
王体乾,你.....是想提醒朕什么吗?
和往常一样,今日的早朝还是很早,大概六点钟的时候,百官就聚集在午门外,等五凤楼上响了三通鼓后,便有官军旗校入内摆好仪仗,而后钟鸣响起,左右掖门打开,官员抱着牙笏,依次入内。
来到金水桥前,朝臣们按照品级开始排队站好,期间还有鸿胪寺官员的大声斥责,排好队后,朝臣们通过金水桥,来到皇极门的丹陛前站好。
此时队伍已经成了两列,文左武右,众人安静的等着皇帝的到来。
今天这个早朝,是当今乾圣帝登基后的第一个早朝,登基一个月后,官员们终于再次见到了皇帝陛下。
而百官们的表情,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悲戚,有的欣喜,有的胆寒,有的冷笑。
东厂的行动从昨天下午开始,到现在已经传遍整个京师,开始还有官员愤慨一二,但到了后来,听到一些风声后,却是统统噤声,没有一个再敢说话。
事涉宫闱,还是牵扯两代皇后三代帝王的秘事,这里面的水太深了,非东林一系的官员谁都不敢插嘴。
倒是有几个不知死活的言官前去诘问,结果被当成同党给带走了。
大臣们安静,但言官那一片却是阴沉沉的,这里是东林党在朝中最后的势力,此刻大部分东林骨干领袖被抓,这些人自然没有好脸色。甚至有些忍不住的冷笑,看向宫中的眼神,是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此时天刚拂晓,寒露已过,北方天气渐渐转凉,早晚温差有点大,不少官员已经很久没有上过早朝,不太习惯,穿的有点少,此时正瑟瑟发抖。
不过早朝自有规仪,有御史盯着,他们只能咬牙坚持着。
等了大概七八分钟,皇帝的仪仗出现,簇拥着明黄衮服的乾圣帝踏上金台,待皇帝安坐后,礼乐响起,鸿胪寺官员高唱“入班”,左右文武走上御道,口呼“万岁”,行一拜三叩之礼,至此,整个过程算是完成了,接下来便是议事的环节。
明朝的早朝其实非常辛苦,除了站在最前头高品官员,因为队伍挪动,可以站到皇极门廊内外,后面绝大部分官员,都是站在外面,露天上朝的,哪怕刮风下雨,还是下雪,都是这样,最多穿个雨衣,遮挡雨雪。
当然,严格的早朝制度只在洪武年间执行,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由于天气冷,官员行礼完毕后,就都挪到右顺门的偏殿去,有事入奏,无事就去办公。
不过这个规矩官员们一般只在皇帝上朝勤快的时候执行,像嘉靖万历这种常年不上朝的,上一次早朝,官员们巴不得见见皇帝呢,怎么可能回去躲避。
朱由检这次的早朝也是如此,一个月不上朝,朝臣们心里已经有不祥的预感,此时好不容易见皇帝一次,就在外面坚持站着,谁知道以后还能见皇帝多少次?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刘若愚出班喊了一句,随后有太监将他的话一句句传下去,不多时,整个上朝的官员们都听见了。
明朝官员奏事并无规定顺序,谁要上奏,就自己先咳嗽一声,然后出班,走到御前,跪着奏事。
当然,说是这样说,但一般官员自有自己的规则,当先的机会肯定是让给内阁辅臣的,只有他们并不愿意当先出班,其他人才会奏事。
“咳咳!”首辅黄立极咳嗽一声,抱着题本走了出来。
他本就靠近御前,走了两步便停住,然后跪了下去,打开题本,照着念起来。上朝时不能使用口语,必须用书面语,所以想要奏事都要先写好题本。
能当上首辅,不说其他的,八股文肯定写的很好,一句句骈四俪六的题本下来,朱由检听得晕乎乎的,完全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若是原来的崇祯,估计能听懂,但他不是,他是乾圣。好在,旁边的刘若愚很有眼色,深知他不懂,简短的解释就飘了下来。
“陛下,首辅是说东厂拿人的事情,希望陛下给个说法。”
听完后,朱由检恍然大悟,原来是问说法的,说那么多干什么。等过了几分钟,黄立极念完题本后,他立刻微笑道,“爱卿请起!”
皇帝开口,黄立极才从地上起来,站回朝班,然后朱由检看了一眼刘若愚,示意对方可以开始。
其实朱由检早就料到今天会有大臣提这件事,但他本以为会早上朝后处理了一会政务后,才有官员提出,没想到,一上早朝,这些人就安奈不住,而且还是黄立极出班奏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令朝臣诧异的是,这封圣旨非常的白,非常的口语化,没有骈四俪六刘的行文,也没有之乎者也的语气助词。
不过这种白不是后世现代的白,而是民国时期的那种白,在现代人看来有点文韵,但在此时士大夫看来,简直丑拙不堪。
“今上之风格,颇有太、成之风!”首辅黄立极嘴角抽了抽,看了眼正在念旨的刘若愚,心中暗自盘算着,自己今后是不是也要学一学。
昨晚东厂抓了多少人他不知道,但却知道一些,和东林党瓜葛很深的人都进去了,比如陈仁锡!
这一动作,颇让他心中升起一点希望!
皇帝,似乎没有以前认为的那样,被东林蒙蔽了!
能够爬到朝堂上的,都是老油子,黄立极的想法,基本上也是其他人的想法,各个都在肚子里盘算,自己今后该如何应对。
反对?赞成?还是漠视?
这其实也是朱由检希望的效果,自己身为皇帝,当作为一个新的风向标,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国家。
治大国如烹小鲜,改变圣旨的用语,就是他烹小鲜的第一步。
这封圣旨很长,刘若愚念得也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往下念,通过传话的太监,一句一句的传给所有朝臣知晓。
刚开始还是神宗万历年间选妃的事,也就是刘昭妃如何蒙混过关,进入后宫,这段听得众人莫名其妙,只有很多年纪大的,嗅觉灵敏的,才闻弦歌而知雅意,立时反应过来。
之后,便是冷汗津津,汗如雨下!
这些人都是老狐狸,政治嗅觉极其灵敏,在朝堂混了几十年,一些事哪怕不清楚内里,但也有所耳闻,更不要说端坐皇宫的主人——皇帝了。
他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些黑幕弹劾政敌或者进行权力制衡呢?
无他,捂盖子罢了,毕竟,是皇室丑闻,宣扬出去,有抹黑皇室的嫌疑。
但朱由检却不怕,过得十几年,大明都要亡了,还遮掩什么丑闻?
就这么突然间,一场惊天大案,被皇帝给揭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