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岑岑和吕春丽手拉手往村子中心走去,离老远就看见那边有三五个大娘在聊天晒太阳。
可别小看这些大娘,她们往往掌握一手消息和丰富的劳动成果。换个菜换点儿布没啥问题。
当然,得让她们占点儿便宜。
这是规矩。
韩岑岑前世被困在筒子楼里,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社交。得空时就爱在阳台看楼下那棵桂花树下的老太太们聊家常。
她们看起来又自信又惬意。
吕春丽走上前挨个打招呼,“阿姨们好,我俩是刚来的知青,初来乍到请你们多多指导多多教育。”
张桂芬正嗑着去年收上来炒过的瓜子,看着这两个姑娘有点儿感慨。
这姑娘不光长得好还很高挑,又有礼貌。
“这孩子外道什么,既然来了跟自家孩子一样,什么指导不指导的。缺什么少什么就跟婶子开口。”
韩岑岑看着笑眯眯的张桂芬,暗自提气鼓励自己三秒钟。
“婶子,我来的匆忙,想问问你家里有没有空余的被子,布票和钱都可以跟你换。”
张桂芬看了看跟她一起聊天的老姊妹们,眨了眨眼。
“这孩子,我们这乡下可不兴投机倒把那一套。你从城里来的应该带了不少乡下没有的稀罕玩意儿,我就从里面挑一个两个的就行啦。”
吕春丽和韩岑岑对视一眼,顿时心领神会。
两人手挽着手,跟着张桂芬就往她家走了。
一进院子就能看出来这个婶子着实是位爽利能干的人,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两旁的柴火堆的又高又整齐。
看样子已经喂过那两只鸡了,它们在栅栏里干爽的地面趴着呢。
现下正是七月份,如果是懒散一些的庄稼人,地里又没有太多活了,当然是好好歇着,不会在房顶晒这么多的小河鱼。
张桂芬撩开布帘请这两位小知青进屋,把家里那床还没做完的被褥打开。
“孩子,我这套被褥正是想做完留到冬天盖的,又厚实又暖和。你要不嫌弃我跟你换。”
韩岑岑从口袋里掏出手帕包着的钱和票,“婶子,你这被褥一定是抽时间一点一点做的,我也会针线活,但是没你做的好。”
“辛苦你把它做完,这里是五块钱、布票和棉絮票。”
张桂芬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她是存着换点儿钱的心思,但是也没想宰人。
“孩子,我这布加上棉花一共才两块钱,我贪心赚你一块钱就很多了。这两块钱你拿回去。”
韩岑岑也爽快答应,“行。谢谢婶子。”
“那你们过两天来拿被褥,我把线都绷好,行地密实一些。”
“多谢婶子了,我还得回去归置东西,就不多待啦。”
张桂芬出门送他们的时候特意大声叮嘱“你俩记得把要换的枕巾和糖带过来啊。”
吕春丽配合的答应。
两个人就喜滋滋的回去了。
这场置换双方都觉得占了便宜。
……
鲁市这边韩父韩母已经从知青办公室了解到韩岑岑下放的地方根本就是在黑省。
只是具体位置没法得知,毕竟谁也不知道远在两千公里之外的开荒作业具体到了哪里。
韩父从回到家就开始抽烟,其实仔细看韩父的长相很是端正,韩岑岑就是遗传了他的浓眉大眼。
如果忽略眉心上深深地川字纹的话。
一直抽到韩父自己都有些咳了,他才表态:
“黑省开荒的地方是能冻死人的,她愿意去就去,立业正好可以在家安心娶媳妇。”
韩父磕了磕烟袋
“至于王家,我去陈厂长那走一趟,王越国他爸一直指望副厂长把厂长挤下去,帮着干了不少缺德事。”
“我去当这个苦主,就说岑岑被逼的想喝药,为了保孩子一命连夜决定让她下乡。收钱的事咬死了不认就是。”
韩母还是觉得不甘心,“可是所有的钱都被那个赔钱货偷走了,加上王家给的五百,可是将近八百块钱。那是咱们家的全部积蓄啊。”
韩父似是因为年纪渐长有些佝偻了,缓缓地说: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不管是厂长还是副厂长,想让我当卒子都行,得把钱给到位。”
“那死丫头怎么办?”韩母的声音有些尖利。
“瓦罐不离井口破,她只要活着就得有回家的一天。到时候我把她吊在房梁上抽。”
……
韩岑岑和吕春丽挤在一个被窝里,好像比之前更加亲近了。
“春丽姐,咱们下乡的时间真好,要十月份才开始收地呢。正好适应适应,过两天去地里挖排水沟,每天的工作量都不会很大,干半天就能结束。”
韩岑岑伸了个懒腰,有点儿惬意。
旁边的杨梅也是这次下乡的知青,凉凉的说道:“那也得手不被锹杆磨起泡才行。”
韩岑岑没接话,她的想法和杨梅不会相同,一个是来寻找新生,一个认为自己来到这里就是最大的失去。
韩岑岑睡得很香,晚上五点多村子里就开始传来鸡鸣狗叫。
她尽量放低声音起来洗漱,用外面的灶台贴了几个玉米饼子,等吕春丽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吃了。
大家都刚到这里还没商量出来大锅饭怎么做,就先早点儿起来轮着用灶。
吕春丽起的也不算晚,昨天说好了要跟韩岑岑去领两个人的口粮,顺便熟悉熟悉村里。
张奋斗领着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在大队部已经先到了。
虽然说要公平对待,可是这玉米面和白面都是兵团派下来的,就算是同一批也有参差。
张奋斗看着早到的知青,让他在名单上签字,这样他也能认识一下这些新来的知青。
“何翔”
“大堆的是玉米面一袋30斤,小堆的是白面一袋15斤。你各拿一袋吧。”
韩岑岑和吕春丽是第二批到的,扫了一眼粮堆,没好意思像何翔一样挑挑拣拣,只拿了没有泥污的袋子。
张奋斗挑了一下眉毛没说话,默默把她俩的名字后面打了个勾。
韩岑岑和吕春丽把粮袋子送回去后就在村子里逛。
整个红卫村应该有三百多户人,六七个知青一间房,当地人另算。
红卫村是归六师68团管辖内的,村子里有一半都是知青,其实主要的开荒任务还是在68团的转业官兵身上。村里人把划分过来的农田侍弄好,按量交公粮就行。
出了村子就全是麦田,韩岑岑看着黑土地还是有些新奇的。
田边的水坑里有三个孩子在玩儿,韩岑岑看见他们用小桶兜了不少鱼,赶紧上去讨教。
“小孩儿,这鱼你们拿回家怎么吃呀?”
“我妈用酱炖,我们有时候烤着吃。”
“那我们可以跟你们一起抓鱼吗?”
大一点儿的孩子正是张桂芬的儿子,挠挠头说:“我们这里鱼有的是,你跟我们一起兜,可以分你一些。”
吕春丽有点儿感慨,这地方虽然偏远,却不能算是穷山恶水,自然资源丰富,只要勤快会过得很好。
韩岑岑挽了裤脚脱了鞋,正专注的跟张山学抓鱼技巧,没看见吕春丽似是惆怅又转而欣慰的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