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型连载
张宣景,一个后世的准院士,在他的评选院士的结果出来前,意外身亡。醒来后,他发现自己重生了。但,重生的年代不对,早了1395年。重生的姿势也不对,他变成了刚刚出生的婴儿空有学识,奈何只会啊啊啊……
主角: 更新:2022-11-18 00:26: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其他类型小说《大唐县子搞科研》,由网络作家“年少三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张宣景,一个后世的准院士,在他的评选院士的结果出来前,意外身亡。醒来后,他发现自己重生了。但,重生的年代不对,早了1395年。重生的姿势也不对,他变成了刚刚出生的婴儿空有学识,奈何只会啊啊啊……
“告诉里面,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活患者!”
“需要什么东西,出来告诉我,我亲自去协调!”
某三甲医院手术室门口,胸口挂着“院长”牌子的男子,对着刚要进手术室的一个医生说道。
十五分钟前,他还在会议室开会,然后接到了一个电话。
“你听着,你们医院急诊科送来了一个年轻人,他是我们华科院年轻一代最为优秀的,尼恩医院一定要救活他,算我求你了,一定要救活他,他才44岁,我跟你说,他已经被提名为院士了,等上面审核通过之后,他会成为华国最年轻的院士。”
“好,我亲自去盯着!”
电话那头的人是华科院的副院长。
“散会!”
挂了电话之后,直接宣布散会,然后没有管其他人,径直就向外面走去。
一边走,一边拿起电话打给了急诊科主任。
电话没有接通,他有些急了,原来的快步走变成了跑。
等他到急诊科的时候,正好碰到了一个医生要进手术室,一打听,正好就是一个44岁的患者,出了车祸,送来的时候,就是大出血。
这个伤者叫张宣景,今年44岁,华科院科研人员。
院长问了问伤者的情况后,立马就和之前那通电话给对上了,然后才有了最开头的那番吩咐。
之后,院长一直守在手术室外面,他的身边还有之前送伤者过来的一位交警。
先前给他打电话的华科院副院长也匆匆赶来了。
和华科院副院长一块儿来的,还有几个工作人员。
没有任何人开口说话,所有人都在静静等待手术室的灯熄灭。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灯熄灭了。
一直盯着的医院院长走上前,迎面出来的是好几个科室的主任。
看着院长,打头的科室主任说了一句:“院长,我们尽力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
边上的华科院副院长听到科室主任的话后,激动不已,直接上前一把拽住了科室主任衣服,差点没把科室主任给拎起来。
“这位患者家属,我们尽力了。”
这次说话的人是另外一个科室主任。
“老周,你别这样,他们是我们医院最好的医生了,我了解过,他送来的时候,已经生命体征很微弱了。”
“他才44岁啊,你们知道吗?他马上是院士了……”
……
当天晚上,华科院社交账号发出讣告,沉痛悼念张宣景。
在所有人眼中已经去世的张宣景,发现自己好像身处于一个黑咕隆咚的地方,周围好像都是水,而且似乎还有什么东西绑住他了,他想要挣脱开,但并没有成功。
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好像从一个地方出来了。
再之后,他发现自己好像还有意识,只是不太能动,眼睛也睁不开,耳朵好像也不太听得到声音,隐隐约约听到类似“老爷,夫人”之类的描述,但具体是什么,听不大清。
以为这里是地府,之前受到的创伤让他的听力、视力都丧失了一部分或者是大部份的功能,很快他发现自己也嗅觉,味觉也是没有了的,他闻不到任何味道。
对于有人给自己喂的奶还是什么液体,自己也尝不出味道。
他估计是有人为了照顾他,在给他喂食流质食物吧。
之后,他又陷入了沉睡之中。
……
就这样,几天后,他发现自己的眼睛可以睁开了,但是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影子。
他想问问这是哪里,于是就开口道:“啊啊啊……”
这次车祸够严重的,自己的视觉也出现了问题,语言功能似乎也丧失了。
那天,他想到一个很好的点子,急着就往华科院赶,还骑走了自家老婆平时买菜用的小电驴。
结果在半路上,被一辆失控的土方车给撞了。
他被撞飞出去,然后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之后,他就没有意识了。
此时此刻,他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死过一次了。
他喊完之后,没一会儿,就发现自己好像是被抱起来了。
他隐约感觉到了自己好像变小了,很小很小的那种,就类似于婴儿大小,仿佛他刚出生一般。
之后,他好像还听到了有人喊“奶娘”,还有“少爷”什么的。
他特别想知道这是哪里,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啊啊啊……”
再然后,他的嘴里被塞进来一个很柔软的未知食物,身体的本能反应,让他开始了吮吸。
然后,有一股液体流进了他的嘴里。
在那一刻,他大概意识到了自己的变化。
自己似乎是变成了一个婴儿,那个奶娘是来给自己喂奶的。
不过,他暂时还没搞清楚,自己在哪儿,又是怎么来的这里。
接下来的好长一段时间,他都在任人摆布当中度过。
刚开始,他还很不适应,自己本身是个年近半百的人了,还吃奶,多少有些抗拒。
第一次的时候不知道也就算了。
第二次被喂奶的时候,他就有些不由自主地把小脑袋移开了。
不过,没用,他的头被轻轻地掰了回来。
要不说是任人摆布呢,次数多了,他也就放弃了。
他还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车祸受伤过重,然后大脑被移植了。
但后来想想似乎不太现实,哪有拿婴儿的身体作为手术的受体的啊。
再然后,他想起了曾经自己儿子跟自己闲聊时,问的一个问题。
……
他儿子问他:“爸爸,你们华科院有时空机器的研究吗?”
“我不知道诶,可能有也说不定。”
“那爸爸你能帮我问问吗?如果有可能,我想坐一坐,然后穿越回过去。”
“你想穿越去哪儿?”
“我想回去看一看奶奶。”
儿子说的是张宣景的妈妈,在张宣景读大一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
遗像就挂在张宣景他家的一个空房间里。
当时的张宣景,只是默默地摸了摸儿子的头,没有说话。
作为科学家而言,穿越什么的,并不现实。
……
但这一次,他对比了自己的现状,张宣景意识到,自己可能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穿越了也有可能。
不过,眼前,他的身体很小,眼睛也看不清周围的事物,一切都待求证。
除了等,自己似乎啥也做不了,说话只能发出“啊啊啊”的声音。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宣景也一天天长大了。
他慢慢地能够看的更清楚了,虽然眼里的世界依然还是黑白的,但好歹能看的到一些东西了。
他隐约看见房间里进进出出的人,穿的不是现代装束,应该是古装,但看不清,没法辨别是哪个朝代的衣服。
如今之计,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
慢慢地,他也“认识”了这个世界的父母亲。
这边的双亲既然能请得起奶娘,而且这几天进进出出的人也挺多的,总应该是什么富贵人家吧,不知道能不能支撑起自己搞科研的。
自己来了这个世界,要是搞不了科研,岂不是白来一趟?
在前世,自己从博士毕业的时候,就被导师带进了华科院。
后来组织上给自己分配了房子,单位还给自己“分配”了对象,也就是后来的老婆。
老婆虽然不是科研人员,但也是华科院的工作人员,算是负责后勤工作的。
生活上没什么压力,张宣景才能毫无顾虑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科研任务。
只可惜,自己出了车祸,来到了现在这个世界。
如果,家里没钱,那就只能先搞钱。
毕竟有些简单的科研成果,在这个未知的朝代,说不定还能换大钱。
时间过得很快,张宣景来到现在这个世界两个月了,一直过着饿了哭,不舒服了哭,吃完睡,睡醒了吃,偶尔被抱着在屋里屋外转转的日子,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
他发现,这个世界的父亲好像这段时间很忙,很少出现在这里,来看他们母子俩的时候,也是行色匆匆,对于照顾自己母子的奶娘也是稍稍打了个招呼,拜托她照顾好自己的媳妇和儿子,然后就匆匆离去。
到了后面几天,他甚至就直接不出现了。
直到有一天,他回来了。
他手里好像拿了一大包东西,对母亲说这是赏赐,然后嘱咐母亲收拾起细软,又把奶娘拉到一边,不知道说了什么,奶娘听完之后也没犹豫,便回了自己的房间打包好自己的东西,跟父母亲告辞离开。
母亲收拾着行李,而父亲则是一趟一趟地把打包好的包裹往外拿。
到了最后,母亲抱着张宣景,出了门,上了后门的一辆马车,这段时间被抱着出来溜达时候见过这个门,但是这个门一直没有打开过。
父亲搬完剩下的东西也上了马车,不过坐在了前面赶车,一直朝着目的地去了,这是张宣景在这个世界经历的第一次“搬家”。
后来,张宣景才知道,他们家这一次的搬家最终落脚地叫做雍州府玉山县,父亲在县城里租了一套别院,一家三口就这么定居下来了。
原来,张宣景的父亲在搬来这个县城之后做起了小生意,然后慢慢积累了不少钱财,而母亲又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日子越过越好。
这一年,张宣景也终于过上了满地跑的日子,跟着父亲去过好几次集市,也终于知道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名字,是父亲前些天在书房写给自己看的,叫做李宣景。
嗯,还是叫宣景,只不过姓改了,虽然自己很不愿意,但也算是和过去告了别。
作为一个穿越族人士,李宣景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但好像又什么也做不了,原因是自己实在太小了,身高才三尺,换成现代的计算法,差不多也就90公分。
也就是这个世界的营养有点跟不上。
换成李宣景,哦,不应该是叫张宣景的时候,他儿子一周岁零一个月的时候,身高就已经90公分了。
而此时李宣景已经两岁了。
他也就在家里稍微有一点点的话语权,在家里能够做到饿了有人喂,冷了有人给添衣,嗯,父亲给家里买了好几个丫鬟回来,分配了一个给李宣景,专职照顾小少爷。
跟父亲打探了一下,这一年的年号,父亲说,这一年是新皇登基的第二年,年号叫贞观。
他这才知道,自己原来是穿越到了唐朝,李世民刚刚开始当政之后。
想到贞观二年,李宣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拍小脑袋,暗道一声:“晚了,哎呀,要完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解救。”
他前世休息的时候,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东西。
唐朝的有关书籍,他看过好多。
好像记得有一本书里有提到:贞观二年六月,京畿,旱,蝗。
具体是哪本书,李宣景现在是记不清了,如果按书里算来,他们这里应该算灾区,不知道有多少人遭了灾,得问问爹爹家里有没有种粮食。
本来李宣景是不知道自己在的地方算京畿,还是之前上集市的时候,看到蓝田县字样,于是问父亲:“爹爹,我们这里不是玉山县吗?”
(唐朝时称父亲为哥哥、大人、耶耶、阿耶。哥哥在唐代既指父亲,也指兄长。哥哥原本不是中原的叫法,在唐朝属于外来语,一般称父亲为耶耶,私下里某些场合可以称哥哥,但在较为正式或者特殊的公开场合,还是得叫父亲或者大人,本文为了方便阅读,还是改为爹,爹爹)
父亲笑了笑说道:“我们这里本来是叫玉山县,去年新皇登基后,将玉山县入了蓝田县,现在属于关内道京兆郡。”
按照先前父亲的说法,所谓关内道京兆府可不就是书里说的那个京畿吗?
所谓京畿就是国都和周边地区。
想到这里,李宣景抬起头,望着父亲说道:“爹爹,咱家可有田地?”
一提起田地,父亲似乎有了些许愁容,不过愁容一闪而过,很快就笑着说道:“当然有田地,爹爹虽然经商,但经商也不会次次得利,总归会有失利之时,所以我就置办下了不少良田,加上本来有的,差不多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五百亩田地。”
听到这里的李宣景,一脸诧异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我爹这么厉害的吗?竟然给我置办下了这么大的产业,五百亩田地,按照唐时的亩换算成现代的算法那也有四百亩了,当初读的那所大学好像占地就是八百亩,这就是半个学校啊。
要是有机会,李宣景倒是想创办一所学校,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给整理出来,然后教授给其他人。
有这么大一块地兜底,自己应该能建一个很大的学堂了。
说着说着,父亲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事,不禁叹了一口气,转瞬间又恢复了笑脸模样。
李宣景听到那一声叹息,也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估计那五百亩田地遭了蝗灾了。
“爹爹,爹爹,你能带我去田间转转吗?我想去看看庄稼长什么样?”
李宣景想去田间地头看看自己这里的灾情,然后顺便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一下蝗灾。
李父一时间也没注意眼前这孩子怎么能说出来这么多的词汇,只想着怎么去拒绝眼前这个孩子去飞蝗漫天的田里。
只可惜,李父到最后也没能拒绝一心想去救灾的李宣景,无奈之下只能叫来随从抱着小少爷跟着出了门。
被人抱着的李宣景仔细环顾着四周,想着该怎么去提醒父亲用鸡鸭去吃蝗虫,身体不停扭动,家里的随从死死地抱着自家少爷,生怕他磕着碰着的。
一行人走到前院的时候,正好撞见后厨负责买菜的家厨拎着刚买的菜回来了,见到老爷少爷之后,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恭恭敬敬地打了声招呼,想等老爷少爷出门之后再往里走。
就这么多看了一眼,李宣景就看到了家厨手上拿着的鸭子,于是乎,一个计策上心头,看着父亲说道:“爹爹,我要那只鸭,我想带着它去田里玩。”
“儿子,这个鸭子是我们等会儿要吃的,你换个别的,爹爹给你去找来。
“不嘛不嘛,我就要这只鸭子。”
说着说着,李宣景眼睛里都有泪花了。
李父见状,就只好答应。
幸亏采购食材的这个家厨,为了保证鸭子的新鲜感,没有买宰杀好的鸭子回来,否则李宣景还真是不知道想什么办法了。
家厨见少爷看中了自己买的鸭子,先是一愣,而后笑呵呵地递给了老爷身边站着的另外一个随从,然后心里略微一盘算,换另外一个菜来代替。
另外一边,一行四人一鸭上了提前等在那里的马车,抱着宣景的随从跟着自家老爷进了车厢里,另外一个随从则是坐在了车夫边上。
不多时,马车到了田间不远处停下,四人下了车,李父吩咐车夫在边上等着。
他原打算,就让儿子远远地看一眼就回去了,结果,李宣景看到不远处的场景后,就挣扎着要下去。
李宣景看到满天飞的蝗虫,就确认自己来晚了,不过,应该还有救。
他从随从身上下来之后,就毫无顾忌地往前走,想要凑近观察一下。
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治蝗,要是不能近距离观察一下,那只鸭子不就白带了吗?
大老远跑来这里是为啥,老老实实在家吃鸭肉不香吗?
突然想到了什么,他转过头,走向抱着鸭子的随从,然后示意他把鸭子交给自己。
随从当即就把鸭子递给了自家少爷。
李宣景抱着鸭子向田里走去。
趁着李父注意力在不远处的蝗虫上面,他偷偷地越走越快,其中一个随从想要过去把他抱回来。
李少爷在那摆了摆手,然后又把一个手指放在了嘴上,示意随从不要说话。
就在随从左右为难之际,李父刚好收回了远眺的目光,转身过来想跟儿子说话。
结果,就看到两个随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唯一不见的是自己儿子。
另外一边,悄咪咪的李宣景,已经靠近了田边,然后在跟手里的小鸭说:“撒欢吧,小宝贝!”
小手一松,小鸭子就飞了,冲着田里去了。
飞出去的鸭子冲着田里那些蝗虫就开始下嘴,李宣景一看可开心了,就想让父亲过来看这个场景,转过头,李父已经跑到近前了。
此时的李父已经停下了脚步,抬起脚,用手脱下鞋子,拿在了手上,那动作,简直是一气呵成。
李宣景一看这场景,似曾相识,在前世,自己小时候,父亲要来打自己就是眼前这幅模样,李父脸上的表情也差不多一样,于是乎,他转身就跑。
他一个两岁小孩,哪里跑得过李父,李父为了揍儿子,都没有顾忌自己一个脚没有穿鞋。
没跑多远就被李父给追上了。
眼看自己老爹的鞋子,要和自己的屁股有亲密接触了,李宣景连忙大声喊道:“爹爹,爹爹,你先看看那只鸭子,快看看,它在吃虫子!”
李宣景装作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还假装自己不知道这是蝗虫。
李父听了他的话,把自己的鞋子扔在了地上,又把李宣景给放了下来,然后才看向田里。
然后,他就看到了神奇的一幕,那鸭子看到眼前的蝗虫,如同一个饿了两天的汉子,看到满桌子的餐食,肯定是兴奋地手舞足蹈,双手并用,往嘴里塞食。
而那鸭子进了田里,一看到那么多的蝗虫,一下子胃口大开,然后大开杀戒,一口一个嚓嚓怪,鸭嘴如同一个开动的马达,它周围一片瞬间就都空了。
李老爷看到眼前这场景,也顾不得打儿子了,原本就是吓唬吓唬他的,省的他下次调皮,一个人跑出去玩。
而看到那鸭子,李老爷就在心里想,自家儿子是个福星啊。
自打那蝗虫席卷而来之后,自己是一直想着解决办法,但始终没有结果,眼看着庄稼都遭了殃,李老爷有时候晚上都睡不着。
可自己儿子第一天来逛,就直接把问题解决了。
一只鸭子就能吃这么多,一群呢?
想到这里,他转过身,大声呼喊,让两个家丁过来,而两个家丁还在那眺望远方,赶车那位也在不远处车口打盹,三人也是都没有听见老爷的喊声。
李老爷也顾不得儿子了,一手提起衣服,往家丁的方向跑去。
而李宣景很开心,来到这个世界两年,终于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看着跑出去的爹,他也是莫名一笑。
李老爷是一边跑,一边喊,另外一边的两个家丁终于是听到了老爷的呼喊,赶忙回过头来,扶住了气息有些微喘的老爷。
李老爷这回也没有计较那么多,没有怪罪前面两人半天没回神的事情,对着两人说道:“你们俩快去街上买500只鸭子回来!快去,坐马车去!”
两人眼神交流之后,一个留下陪老爷和少爷,一个急匆匆地跑向马车,然后疾驰离去。
此时已经渐渐平复的李父,这才想起儿子还在那边,于是乎,又颠颠地走了过去,在李宣景不解的眼神中,他蹲了下来,然后一把拉住李宣景的小手,静静地看着田里的鸭子。
另外一只手一直在捋着自己那不算很长的胡须,脸上的表情一脸的欣慰。
就叫什么,这叫后继有人,自己儿子这么聪明,肯定是像自己的。
而一旁站着的李宣景,则是在心里想着,自己要怎么把蝗虫可以吃,甚至可以入药的事情透露出来。
好像记得“蝗虫入药”最先提出来的人也是唐朝的,但是不记得这个人是谁了,也不清楚这个人出生了没有,该怎么整?
要不先把蝗虫可以吃透露出来,反正鸭可以吃蝗虫,看起来吃了这么多蝗虫,也没什么问题,自家老爹应该是让人去买鸭了吧。
等到时候,大批量的鸭子吃了都没问题,自家老爹不知道是会闷声发大财,还是把消息放出去。
要是把消息放出去的话,全城的鸭子估计也会拿去对付蝗虫。
到时候,大家都不会再“谈蝗色变”了,自己到时候,就顺势地把蝗虫能吃这回事给放出去,至于入药什么的,就留给后人去研究吧。
毕竟,自己才两岁,说药用这回事,就有点天方夜谭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之前离去的家丁又坐着马车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大群雇来的马车,上面全是一个个的鸭笼,家丁还去了趟庄户住的地方,叫来了一大帮庄稼汉来帮忙。
一群人好奇着看着眼前这个场景,随着家丁的一声令下,一群庄稼汉三两下,就把那些马车上的鸭笼卸了下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仪式感在作祟,只见那些鸭笼被摆成了一长溜,就如同是一字长蛇阵一般。
然后,负责采买的那个家丁李三迅速地跑到老爹身边,然后身体一躬,然后拱手禀告道:“老爷,您吩咐买的500只鸭子都在这里了,您看?”
“开笼,放鸭!把鸭都往田里放!”
此时的李德贵(也就是李父)搓了搓手,一脸的兴奋,苦恼许久的问题终于要解决了。
李三听到李德贵的声音有点懵,这批鸭子可是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在城里兜兜转转,凑了好十几户卖鸭子的才凑够的数,就这么放田里了,老爷这是准备养鸭子,不种庄稼了?
李三和李四之前光眺望远处的风景了,并没有看到之前那只鸭子吃蝗虫。
不过他也没有迟疑,转过身喊到:“都有了,把笼子打开,把鸭放进田里!”
一群农夫在那里面面相觑,窃窃私语,不知道这位李老爷意欲何为,本来庄稼都被祸祸了,庄户们最近一段时间也是只能在家待着,能试的方法大家都试过了。
哎,李老爷可能也是急糊涂了,也罢,就随他去吧,反正这些田也都是李老爷家的。
第一个笼子被打开,鸭子一早就看到这满天飞舞的猎物了,不用人赶,就急匆匆地朝着田里去了。
而后一个个笼子陆陆续续地被打开,鸭子大军冲着蝗虫大军发起了猛烈进攻,而李宣景他们从家里带了的那只鸭子,此刻已经吃饱了。
屁股一扭一扭地从田里出来了,就在田边四处晃悠,就如同军营里看着士兵们训练的大将军一样,巡视着自己的领地,那模样简直傲娇的不行。
同样傲娇的还有老爹李德贵同志,叫来李三李四吩咐道:“你们两个现在赶紧动身去附近大量收购鸭子,趁着现在消息还没传出去,先买回来,不要怕花钱,再试着买点鸡回来试试,先不过不要买太多,买个50只回来试试。”
“老爷,我们走了,您和少爷怎么办?我们怎么放心留你们在这田间地头……”
李一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德贵给打断了。
“得得得,别在这表忠心了,我们跟你们一块回去吧,顺便你们从家里账房上多支点钱去。”
李德贵说完之后,又把庄户中领头那位给叫了过来,说道:“老张,这就交给你了,等这些鸭子吃饱了之后呢,你就带着庄户们把鸭都赶回去,找个地方圈养起来,等到明天再放到这个田里来,这些鸭子现在可是我们的宝贝,你们记得小心看护啊!”
“还有,鸭吃蝗虫的这个事情你们都给我保守秘密,现在还不是往外传播消息的时候,等我说可以往外透露的时候,你们再往外传。”
李德贵没想一直把这件事情瞒着,只是想瞒一阵子,这样一来,自己的利益不会受损,说不定还能靠着时间差,赚上一笔。
管事的庄户还是从李德贵老家移居过来的,当初李德贵买完田地之后,缺一个管事的,需要找个懂行的人。
于是就派人打听,最后在老家找到了老张头,老张又帮着李德贵在老家张罗,顺带搬来了来了一大帮子庄稼好手,之后收留了不少老实本分的流民,组成了现在这个庄户团队。
刚刚500只鸭子大军飞扑吃蝗虫的场景,深深震撼了老张头他们这帮庄户,对于这些鸭子,现在早已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此时李德贵这么一番吩咐,老张头赶紧点头称是:“老爷,您就瞧好吧,我现在就招呼人回去找个地方盖鸭舍,这些鸭子现在吃的正欢,留一部分人在这看护就成。”
“行,老张,你看着安排吧,完了,等他们买回来下一批鸭子,再让他们往这里送,你们那鸭舍再往大了建,别小家子气,实在没地方就往田里建,舍掉一部分的庄稼也行,治理好眼前的飞虫是大计。”
“好的,老爷,全凭您吩咐,我们整个田庄的庄户唯您是从。”
李宣景心里想:“这老张头当个佃户屈才了呀!”
李德贵嘴上说着:“别别别,老爷我也不是总做得对,这些农活上面的事情还是你们拿手,不说这个了,我先回去了,这就交给你了,老张。”
李宣景看的出来,李德贵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自从置下这些田地,庄户们估计也就是正常过生活,年底交租,李老爷为了不破坏市场,还是跟着周围邻居一样的比例抽成的。
所以,庄户们也没对李老爷有多少尊重,毕竟佃户么,在哪里种田不是种。
而那些留下来的流民倒是挺感激李老爷的,毕竟他们被收留下来,李老爷还给入了籍,让这些人可以定居下来。
而今天,李老爷想到了别人都想不到的方法来治蝗,光这一手瞬间收了这些庄户们的心,李德贵老爷的形象在他们眼里瞬间拔高了许多,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这一手,却是边上那个两岁儿童弄出来的。
李德贵心里一点不担心被别人知道这事的发起者是自己儿子,因为这是他的儿子,说明他教育的好。
里外里,李老爷都能得好处。
收起父子俩的心思不表,两个人上了马车,进了车厢,李德贵靠在位置上闭目养神,而李宣景则是靠在父亲怀里睡着了。
很快,马车到家了,李德贵看着熟睡的儿子,只能是抱着递给了先下车的李三,之后下了车又重新抱过儿子,冲着跟前的李三李四努了努嘴,示意他们去忙自己的事情。
李德贵抱着熟睡的儿子轻手轻脚地回了儿子的房间,然后把他放在床上,拉过被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又轻轻地把门带上。
转身去了隔壁自己房间,绘声绘色地向自己夫人描述了自己儿子之前的那一番表现,听得李夫人是咯咯直乐。
李德贵最后又多嘱咐了一句,千万别跟附近邻居去炫耀这件事,现在还不是好时机。
这之后,他去了书房,写了一份书信,也不知道是写给谁的,写完还检查了一遍。
然后仔细装好,之后封了一层蜜蜡在上面,拿着信,匆匆出了大门,左拐右拐地去了一个地方,将信件递了出去,悠哉悠哉地回了家,路过烧鸭店的时候,还买了一只烧鸭回家。
李府后院,李宣景睡了一觉之后,偷偷叫来了一个小厮,据说是李三的儿子,名叫李小宝。
这个名字据说还是李老爷给取的,年方十三,今年刚被李三带进李府,被李老爷安排给了李宣景,这岁数按照李宣景后世的法律法规,算是童工,当然,这是题外话。
李小宝得了李宣景的吩咐,匆匆忙忙从后门溜出了府门,主要怕被李老爷李夫人看见,然后从街边叫了一辆牛车,吩咐牛车往自家村里方向去了。
李三和李三的夫人在被李老爷李夫人带进李府之前一直生活在这个村里,李小宝去李府之前也是在这个村里长大的。
牛车到了村里之后,李小宝下了车,就看到一群儿时的玩伴在村口的大树下玩耍,于是乎大声招呼他们过来,又压低声音在他们耳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这群半大小子,便急急忙忙地往自家田里跑去。
过了很久,这群孩子又陆陆续续地跑回来,把那一串又一串的蝗虫递给了在牛车上等待的李小宝,李小宝则是从自己兜里拿出来一些个铜钱,这些铜钱都是李少爷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这可都是为了以后建实验室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要不是考虑到治蝗大计,他才不会拿出来,前面雇牛车用掉了一部分,现在手里的是剩下部分。
李小宝数了数每个人手里的蝗虫数量,按照少爷安排的奖励制度,分别发放了铜钱,然后又把那些个蝗虫放进了刚刚去家里拿来的布袋里。
趁着这些小伙伴去田里忙活的时候,他回了趟自己家,看望了住在这里的祖父母,可惜这次来的匆忙,没能给两位老人带点东西回来,不过老人看到孙子回来,特别开心。
李小宝是祖父母带大的,父母从小就在外面忙活,直到后来进了李家,一个跟着李德贵在外面忙生意上的事,一个在李家厨房当厨娘。
李小宝小的时候还被送去念了一阵子书,但是对于那些之乎者也的,丝毫没有兴趣,反倒是对于算学比较感兴趣,在进李家之前还在一个铺子里,当过一阵子的账房学徒,这也是李宣景会派他出来的原因之一。
再说李小宝收购完小伙伴们手中的蝗虫,跟伙伴们挥了挥手,跳上牛车,便往李家去了。
到了李家后门,又偷偷地从后门溜进去,到厨房找到了自己老娘王氏,当李小宝的老母亲看到自己儿子手里那一袋蝗虫时,忍不住想要揍自己儿子一顿。
看到老娘那熟悉的眼神,李小宝一下子全招了,有少爷在前面顶着,老娘肯定不会揍自己。
王氏一听是自家少爷打算试试这个方法,去解决蝗虫问题,不禁感叹:“人比人,气死人”。
自己儿子比少爷大了十几岁,还没少爷懂事,真的是好想揍一顿解解气。
李小宝见老母亲心情平复,便将少爷教的蝗虫的处理方法说了出来,比如去掉翅膀啊,先用热水过一遍,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再油炸等等。
王氏听了也很是诧异,少爷这个两岁孩子还懂这个?
想到这里,她问李小宝:“这个方法少爷是哪里学来的?”
“哦,娘,这个我问过少爷,少爷说是书里学的。”
王氏听言又起了揍李小宝的心思,自己儿子不争气,早早地放弃了读书,看看少爷这两岁孩童尚且知道这么多道理,自己傻儿子要是好好读书,现在也在懂不少。
当初,要是这孩子认真读书,自己和他爹说什么也要供孩子上学,以后万一中个秀才什么的,还能回来教书,挣点束脩钱,养家糊口,虽然秀才不是这么好中的,但好歹有个念想。
不过呢,自家孩子现在就跟着少爷,以后说不得能跟着少爷干出一番事业,就像他爹现在帮老爷做的那些,至少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想到这里,王氏收起了心思,按照自己儿子刚刚说的方法处理起了那些个蝗虫,拿出来一个平常不用的锅,洗干净之后接了一锅水备用,然后又拿出一把备用的刀开始处理那些蝗虫。
(此处省略500字,具体的说法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根据自己的肠胃适应能力尝试,量力而行)
很快就到了最后一步,王氏往锅里放了一勺(这也是备用的)盐,王氏是个专业的厨娘,这个事情虽然是少爷提出来的,但少爷毕竟只是个两岁的孩童。
这种时候,不能拿整个李府上上下下的几十口人的性命去冒险。
做完这一步之后,王氏将处理完的蝗虫盛出来,放在了一个旧的碗里,这旧碗是之前淘汰下来的,然后又把锅里剩下的几只装在小碗里(也是旧的),自己先吃了几只,剩下的让自己儿子试吃。
在王氏眼里,老爷和夫人对自己一家恩重如山,况且少爷才两岁,虽说这是书里看来的法子,但书也是人编的,里面写的东西也没个准。
于是,就由自己和儿子先试吃,这是最合适的。
李小宝还以为自己母亲是准备给自己开小灶呢,出于对少爷的尊重,他还向母亲推辞,表示应该让少爷先吃才对。
王氏摸了摸李小宝的头,感觉自己儿子长大了一些,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笑着说道:“傻小子,我是让你替少爷先尝尝味道,万一味道不好的话,就不要拿给少爷吃了。”
李小宝听了之后,连连点头称是,还是自己母亲想的周到,于是拿起筷子吃了起来,王氏也去边上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娘,这个味道挺好的,少爷应该也会喜欢吃,我都从里面吃出来鸡肉味道了,上次吃鸡肉还是少爷拿给我吃的呢,那叫一个香!”
(那啥,我也没吃过,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味道,我也是查到的,说是有股炸鸡的味道)
王氏笑道:“儿啊,你想吃鸡肉了是吧,回头娘做给你吃。”
“我是说真的,娘,不信您再吃一个试试,真的是有鸡肉味。”
王氏之前急着在儿子之前吃下那些蝗虫,一旦有个万一,还能提醒儿子,所以压根就没尝尝什么味道,三两下就咽下了肚。
听到儿子这么说,又放下手里的活,张嘴吃下儿子用筷子夹过来的一只,细细咀嚼,还果真吃出来一股鸡肉味。
也幸亏这个时间点,厨房里其他人都不在,只有这娘俩,要不然还以为他们在背着主家老爷,偷吃什么东西呢。
李小宝吃完碗里剩下的那些蝗虫,便想着赶紧拿着新鲜出炉的那一碗去给少爷吃,结果却被王氏给拦住了,以碗里的蝗虫还烫为由,硬拉着自己儿子在厨房里给自己帮了大约半个时辰的忙。
作为厨娘,王氏有一套自己的计时方法,平时用来按点做饭。(具体怎么计时的,我也没法跟你们描述,因为我也不知道)
让李小宝奇怪的是,娘亲明明说之前太烫了,她怎么又把蝗虫倒进过里过了一遍油呢?而且还装在了一个新的碗里。
不过到最后,他也没敢问,娘说啥是啥呗,别问,问就是从心。
李小宝端着那个碗,兴冲冲地跑去少爷房间找少爷,此时的少爷正枕着一本书睡着觉,哈喇子都流到了桌子上。
李小宝走到少爷旁边,轻轻地将李宣景给拍醒过来,正在梦里吃着大餐的李宣景被这么一折腾,浑身一激灵。
而后,拿起手,在脸上抹了一把,又用袖子擦了擦口水,一两岁孩子活生生像一个油腻大叔,打着哈欠冲李小宝问道:“小宝,你回来了?做好了吗?”
“少爷,做好了,我找我娘按您教的法子做的,您尝尝。”
后世吃过很多次蝗虫的李宣景,此时看着眼前一碗纯天然无污染的蝗虫,不禁食欲大开,没拿旁边的筷子就准备上手,结果被李小宝给拦住了。
李小宝拿起一边的筷子,示意自家少爷用筷子夹,还说:“这是刚出锅的,少爷你还是用筷子吧,要不然烫着可不好。”
李宣景看着自己那双小手,愣了愣神,才想起自己这具身体才两岁,皮肤那叫一个嫩。
前世的时候,自己都快五十岁了,那皮肤皮糙肉厚的,家里蒸的菜,刚出锅,自己也能直接拿。
他拿起一旁的筷子,仿佛化身为之前那只鸭子,一口一个,那叫一个嘎嘣脆,那叫一个香啊。
不过,尝出味道的时候,他又感觉怪怪的,似乎是因为盐。
但李宣景看了看自己才两岁的身躯,还是忍了,自家吃的盐应该算好的那一批吧。
之后,他想起自己的目的,停住了自己的嘴,让李小宝拿起桌上的碗,跟着自己。
他问了问院里的下人,得知自家老爹去了前院,招呼着李小宝跟上来。
到了前院,发现父亲正在会客,于是乎,李宣景转身就走,打算等会儿再来。
而这一举动被李德贵看在眼里,有心在来客面前炫一炫自己儿子。
李德贵直接喊住了正要离开的李宣景,招呼到自己身边,然后向友人介绍自己的儿子,又向儿子介绍友人。
“来,哥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儿子。
儿子,这是你周叔,你周叔经营着我们这县城里最大的酒楼。”
“周叔好!”
“贤侄啊,周叔这次来的仓促,没带礼物,”一边说着,一边掏了掏兜,摸出一块玉来,递给李宣景。
“来,拿着这个小玩意儿,下次周叔再给你带好东西来。”
李宣景一看,这玉是眼前这位周叔随身携带的,肯定是他的心爱之物,连忙摆手拒绝,但另外一边的周由(取名小能手也就这水平了)执意要把那块玉塞给小李。
小李无奈,只能转过头看向老李,老李看着眼前这位朋友兼生意上的好伙伴一脸的诚恳,就冲着儿子点了点头,示意儿子先收下来。
小李看到父亲点头,眼前这场景也是推辞不过,便收下了那块无字牌的玉石。
这块无字牌的玉石,是周由在几年前从番邦商人手里买回来的,看到的时候就喜欢的不得了,买回来之后更是当做传家宝一样。
这次也是看到李宣景心生欢喜,一激动就把这块玉给送出去了,老李再拒绝一次,他也就顺势收回来了,谁能料想,老李点头了。
送出去的礼物,泼出去的水。
周由也没好意思再往回要,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怪不了别人,要怪就怪自己这张破嘴。
另外,他还看了老李一眼,这个老友也是损友一个,怎么不拦着我呢?
周由在心里埋怨自己交友不慎,考虑着有没有割袍断义的可能。
那边的老李在心里夸赞老周真是出手大方,以后要多走动,多合作。
另外一边的李宣景看着眼前经营酒楼的周叔,眼睛放光。
总之,三个人心思各异。
只见李宣景,从李小宝手里接过那一碗的精彩,递到李德贵面前,请父亲先品尝。
李德贵则是直接表示了拒绝,有客人在就应该由客人先尝,更何况,这客人还很大方,于是推辞让老周先试试。
客人周由看着眼前这一碗,也没在多想,拿过李小宝手里的筷子,夹起一个未知食物,就塞进了嘴里,开始咀嚼,面上表现得极为淡定。
但他心里却在想着:自己和老李家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况且自己刚刚表现的这么大方,应该不至于害自己吧,嗯,先吃一个试试,然后让老李也吃上,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吃着吃着,突然吃出来一种鸡肉味,然后就夹了第二个……一连吃了好多个,根本停不下来。
他一边吃,还一边点头,边吃边点头。
“老姨,之前肿么没给我吃过……这么好吃的?”
说话还有点含糊不清,然后又夹起一筷子塞进嘴里。
另外一边,老李急了,刚开始还想着老周是客人,既然这东西能吃,而且还好吃,就让老周多吃点,自己家应该还有,还拉过李宣景问他,让他再来一碗,李宣景把两手一摊,表示没了。
于是乎,他上手了,从周由手里一把抢过筷子,也不怕周由之前在给他下套,就觉得这个东西应该很好吃,夹了好几个扔进嘴里。
眼前两个大人差点因为这一碗蝗虫打起来,这两人居然吃上瘾了,这让李宣景和李小宝在旁边看着目瞪口呆。
周由问李宣景:“贤侄,此为何物,为何还能吃出鸡肉味道?”
“周叔,这就是田里满天飞舞的蝗虫,做法也是很简单的做法,周叔,您送我一个无字牌玉佩,我把这道油炸蝗虫的配方交给你如何?”
听到这玩意儿是蝗虫的时候,两个大人差点就吐了,李父更是站起身,作势要揍李宣景。
“爹,周叔,你们能先听我说吗?等我说完,你们要觉得不满意,你们再揍我也不迟!”
“你这个逆子,就听听你能憋出什么好屁来!”
“爹,周叔,就抛开食材本身,你们就说这味道好不好?”
“味道再好,它也是个虫子!”
“爹,你也算是见识过的了,在咱们家田里。”
这有周由在场,李宣景也没直接说鸭吃蝗虫的事情,生怕自己亲爹的安排,被自己给破坏了。
“这人和家畜是有区别的,家畜能吃,人不一定能吃,你这么……”
李德贵本来想说“你这么大个人,你还不知道”,结果一想,自家儿子才两岁,能知道什么。
“算了,周叔,不管我爹了,您从酒楼的角度想想,这玩意儿要是本身材质没问题,在您的酒楼里有没有市场前景?”
周由倒是没听懂什么市场前景这个词,他只是觉得李宣景说的有点意思。
抛开食材本身,自己要是在酒楼里卖这个,效果一定不错。
“贤侄,你说这个东西我们吃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不瞒您说,这玩意儿我在给您二位送过来之前,也吃过了,本身吃这个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看着周由的样子,李德贵心里一惊,自己这老友可是一个精明之人,他能主动发问,就代表他是起了心思的,他仔细一想自家儿子刚刚说的话也有道理,然后就想掺一脚。
他咳嗽了两声,周由倒是没注意,李宣景则是看了自己老爹一眼。
李德贵看到儿子的眼神,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周由。
李宣景也明白了自己老爹的意思,直接就摇了摇头。
李老爷很是不解,依旧冲着儿子指了指自己。
李宣景拽着父亲的衣袖走到边上说道:“父亲,你知道外面现在都是怎么传的吗?”
说完,他还欲言又止地望向了周由的方向。
李德贵摇了摇头,他这都是马车进出,压根知道有什么传言。
不过,他拉着李宣景的小手走回原来的地方,并告诉李宣景,让他当着周由的面直接说,他表示两人是过命的交情,两人互相都救过对方的命。
李宣景虽然很想知道两人之间的故事,但现在显然不是八卦的时候。
李宣景看了看四下,他们这个屋子周围没有其他人,这才开口道:“外面传言,当今天子……”
李德贵显然是更为小心,没等李宣景往下说,就直接捂住了他的小嘴,示意他先别说话,自己则是走到外面四处看了看,彻底确认了没有其他人在,李宣景还注意到周由的异样举动。
周由望了望房顶和房梁,似乎在确认上面有没有人。
两人的小心翼翼,把这个的氛围都弄得紧张起来了,搞得跟李宣景前世在单位的时候一样,要紧的实验室外面都是岗哨,要是出了什么成果,那就更紧张了。
自家便宜老爹不会是特殊部门出来的吧?
哦,对了,还有周叔,两人之间过命的交情,难道就是一起上过战场?
不过,看他们俩现在的身材,貌似也不像。
老爹很快走了回来,打断了李宣景的思路。
“你接着说吧。”
这氛围,搞得李宣景只能是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外面传言,当今天子,得位不正,所以,上天派了蝗虫前来惩罚,此为天罚,而非人祸,所以,这么久了,都没有办法救治。”
“什么?当真如此严重?”
很显然,两人都不知道这个传言,李宣景本来也是不知道的,还是之前李小宝说给他听的,之后又自己偷跑到街上,也听到了类似传言。
“嗯,所以我想把这个油炸蝗虫的法子给周叔,周叔既然经营着整个县城最大的酒楼,如果油炸蝗虫在酒楼里直接售卖,那么,这股风势必可以往外吹。
上层人士可能不会做什么,但是底层的百姓,尤其是家里没有多少粮食的百姓会如何?”
“会跑去抓那蝗虫!”
李宣景这个时候,很想来一句:爹,你很不错,都学会抢答了。
但是他没有,他怕挨揍。
“我们还可以这样,周叔可以在酒楼的外面,设置一个摊位,用来收购蝗虫,这样一来,那些不敢吃蝗虫的百姓,就会跑来卖蝗虫对吧?
周叔,您也不用担心亏本,收购价格不用很高,这买卖对百姓来说,绝对是稳赚的,就我们家的田里都有数不清的蝗虫。
这么一来,这股风就会从我们这个县城向着四周扩散,说不定其他的酒楼也会顺势跟进,这就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之后,李宣景也没有继续往下说,这笔账周由自然也能算的明白。
不过,李宣景不知道的是,这门生意,哪怕赔本,周由都会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边的李德贵感觉很诧异,我这是生了个什么妖孽,两岁的孩童居然可以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
李宣景听到父亲重复了自己的那句话,就感觉有点不妙,太嘚瑟了,一嘚瑟居然把后世的这句名言给说出去了。
这句话虽然最早出自《尚书》,但《尚书》里的说法跟自己说的这句还是有区别的。
想到这里,李宣景准备强行解释一波,转移注意力:“这句话我是上次听到别人说的,就感觉很有意思,还问了他们具体的意思,然后给记下来了,没想到今天还让我用上了,哈哈。”
两人狐疑地看了他一眼,随即讨论起李宣景那个点子的可行性去了。
而李宣景则偷偷地撤离了现场,回后院去了。
有道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第二天,县城里最大的酒楼知味轩推出了新菜试吃大会,新菜的菜单上加了油炸豆腐,油炸小鱼,油炸蝗虫等等,反正是顺势推出了一大堆的油炸食品,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是油炸蝗虫。
现在受灾地区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大多数人对于蝗虫都是恨之入骨的,这也是前面李宣景说起的那个传言广为流传的原因。
因为流言的存在,那些民众对蝗虫那是唯恐避之不及,知味轩试吃大会上的油炸蝗虫也是遇了冷。
眼见没人上前试吃,在楼上旁观的周由和李德贵对视一眼,马上就决定推出第二方案:派自己人上场试吃,这个方案是两个老狐狸讨论之后的备用选择。
周由不经意地冲着楼下摆了摆手,很快有几个人出现在油炸蝗虫的摊子前面,一人要了一份试吃,这几个人还装的很像。
除了要了一份蝗虫,还各自要了一份别的吃食,然后分别找位置坐下来了,不过都是找的人多的附近位置。
有先吃蝗虫的,也有先吃其他吃食的,就演的跟真的似的。
先吃蝗虫的有一个还是先把蝗虫夹成对半,然后夹住其中一半往嘴里放,还是慢慢地咀嚼。
另外一个则是试探性地夹了一个放嘴里,不过这个倒是嚼的很快的那种,生怕吃慢了,里面出现什么东西。
周围人看着那几个要了油炸蝗虫吃的人,一个个都停下了自己进食的动作,默默地看他们吃蝗虫。
先吃蝗虫的那几个,已经吃完了第一口,开始动第二筷,有一个人还一个接一个地往嘴里塞,嘴里也是不停咀嚼,就仿佛这是人间少有的美味。
很快,那一盘子的油炸蝗虫被吃完了,边上的油炸小鱼还没动,那位欲言又止,最后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叫了跑堂的。
“小二,小二,过来一下,对,就是你。”
“客官,有什么事您就吩咐?”
“我想问问,这试吃,我还能再来一盘吗?”
“客官,按照我们掌柜的规定,试吃只能来一盘,不过,既然您既然提了要求,我立马问问去!”
眼见着这位再来一份的架势,周围人愣住了,不是说蝗虫不好吃吗?
不是说蝗虫属于天罚之物么?
这几个人居然还敢吃的这么香,就不怕老天惩罚?
边上有个人忍不住开口了:“兄弟,这玩意儿可不兴吃啊,你不知道这是上天派下来的使者吗?”
“狗屁使者,我只知道,这玩意儿吃了我们家的庄稼,我没了粮食,就拿它们开刀,再说了,这东西这味道还真的不赖!”
这一套说辞都不用周由教,这位托自己就会,说的就是自己心中所想,前一天周由找人的时候,这人还是第一个举手的。
另外几个托看到前面那人的样子,知道该自己等人出马了。
他们也很快吃完了盘子里的蝗虫,同时要来的另外一份吃食,还或多或少地剩下了一些。
这都是为了证明蝗虫好吃。
为了推广吃蝗虫,周由还吩咐厨房把油炸蝗虫弄的更好吃,其他几个油炸食物稍微次一些。
那几位托也开始招呼小二过来,要求再来一份油炸蝗虫,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吃的那些人心动了。
心动之后就是心动,眼看着人多了,有的人怕自己等不到,还跑到摊位前,去自己领。
负责装盘的小二,不由地加快了速度。
很快,整个大堂的人都是人手一盘油炸蝗虫,而前面那几个托早就偷偷退场了。
最先那位托的那句话,打动了所有人。
能来这里吃饭的人,家里或多或少都是有田地的,虽然大多数人的田地不是自家出人种的,而是给了佃户种,但最后收成大部分还是他们的,糟了灾,损失最大的也就是田地所有者了,吃上几口罪魁祸首,也算是为自家的粮食报仇了。
正从楼上雅间里,看着楼下这幅场景的李德贵和周由深感欣慰,各自向对方比了一个大拇指,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随着楼下的人出门,又有新的人进来,新进来的都是跟前头在的人打听什么好吃,一说全是油炸蝗虫,本来没怎么动的油炸蝗虫,这会儿都快见底了。
在一边站着的小二连忙又去后厨搬来一盆新出炉的,然后等前面那盆装完,立马就续上了。
这天下午,从知味轩试吃回来的人纷纷告诉自己认识的人,蝗虫能吃,知味轩的油炸蝗虫是一绝。
而李德贵和周由安排的人手又出动了,满大街地散布吃蝗虫的事,没过多久,整个县城的人都知道了这回事。
然后就有许多百姓跑去田里抓蝗虫,有大人有小孩子,有大家族的家丁,也有街头小贩。
还有人跑到李德贵家的田里去了,结果一看,一大堆的“吃蝗大军”正在作业,能抓的蝗虫根本没多少,随着大量蝗虫被吃,周围的蝗虫开始跑路了,那些田中间地带就跟净空一样。
很快,这幅场景也被人传到了县城,李德贵心里一阵后怕,还好之前及时去买鸭子,还买了点鸡,要不然这时候不知道要多花多少钱采买。
消息灵通的大户们已经安排人去四处采买鸭,各色的鸭子也被一堆一堆地引进到了蓝田县,然后“派”进了各家田里。
也有那种特别会盘算的人,比如周由,一听到消息就跑来了李德贵家,然后对着李德贵就是一顿数落,什么不把自己当兄弟啊,瞒着自己等等的词就往外蹦。
对面的李德贵也是一脸的歉意各种道歉认错,而周由一看自己目的快达到了,也是很快收势。
然后开始道出自己的目的,打算买走李德贵家的这些吃蝗大军,自己这么一顿闹腾,眼前这位好兄弟肯定不会宰自己一顿,说不定成本价全都卖给我了,自己不仅省钱了,还省了安排人找鸡鸭。
李德贵也是实诚人,本来也就不打算靠这批鸡鸭卖钱,眼见自己兄弟这样,也就成本价出售了一半鸡鸭给他,剩下一半自己留着,以防万一。
周由也不想让李德贵吃亏,自己不想占便宜,这些鸡鸭自己用完之后,还能宰杀了,拿去知味轩做成菜往外卖,于是,就在李德贵的报价上多加了三成给他。
李德贵推辞了几次,见推辞不过,只能是收下了。
而在外面,鸡鸭的价格都炒疯了,连带着周围几个县城的鸡鸭价格疯涨,这股劲头很快往长安蔓延了。
那些专门售卖家禽的商贩,还特地跑来蓝田县打听消息。
这一打听,就知道了蓝田县“治蝗大军”的事情,顺带还听说了油炸蝗虫等等的事情。
这一天,朝堂上也有了治蝗大军的说法,起因蓝田县令看到自己县治蝗局势一片大好,而且没有出什么乱子,除了鸡鸭价格飙升,没什么别的缺点,亲自去了一趟田间地头,视察吃蝗大军的作业情况,还去了城里的酒楼试吃了蝗虫做的新菜。
自从知味轩油炸蝗虫火了之后,城里各个酒楼纷纷效仿,还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吃法。
县令大人一番出巡回府之后,心中大定,下笔如有神,很快就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写在了纸上,虽然没有提到任何夸自己的,例如治理有方啊,这些都没有,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思,就是求夸奖。
奏章写完之后,立马递交出去,然后就一级一级地传到了朝堂之上,报功折子变成了治蝗之策,李世民看着下面议论纷纷的文武百官,心里想着前两天收到的密报。
确切的说,密报有三封,其中两封来自一个人,还有一封来自于另外一人,这两人都是自己的老部下了,很多年前就跟着自己,之后因为一些原因,两人离开了这里。
两人的密报跟今天朝堂上的消息属于同一个,不过两人的奏报更为详细具体,整个事情的大概脉络都在其中,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一整个朝堂的大臣没能解决的事情,居然被一个两岁儿童给解决了。
不过在蓝天县令的奏报中,事件发起人是李德贵,并非两岁儿童,两相对比,明显是多年手下的密奏更为靠谱,不过朝堂上太乱,李世民也不想让所有大臣都知道此事,于是示意退朝,留下了几位大臣。
这些人里有齐国公长孙无忌(此时为齐国公,贞观七年改封赵国公),邢国公房玄龄(贞观三年改封魏国公),蔡国公杜如晦(贞观四年去世后转封莱国公),另外还有李孝恭(根据有关史料显示,贞观初年封为河间郡王,这个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没有魏征(此时魏征尚未走到台前)。
反正吧,最后就剩下了这么几个人,李世民便将实情告知,众人闻言无不瞠目结舌,知道所有情况的几人很快有了决定。
当天下午,就有人到了李德贵府中,告知了有圣旨下,准备接旨的消息。
然后,李府在一阵“鸡飞狗跳”之后,所有人开始打扫里里外外,而李德贵父子更是沐浴更衣,只等第二天的到来。
到了第二天,一大队人马进了蓝田县,先去了县衙宣旨,内容差不多就是蓝田县此举为国家灭蝗大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望他们继续努力灭蝗,早日完成灭蝗目标,另外朝廷以蓝田县为试点,拨款十万两用于鸡鸭采买。
很快这个消息也被县衙的人给传了出去,听说的人也是纷纷奔走相告。
此时,城里的人发现宣旨的人并未启程返回,而是朝着县城的另外一个方向而去。
此时的李府早已是中门大开,而李德贵和李宣景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准备站到院子里准备接旨,好几个家丁被派出去查看消息了,两人一组,方便随时回报。
没过多久,一个家丁回报,说是传旨队伍快到了,于是,李德贵便带着李宣景来到院子里站定。
很快传来了敲锣的声音,拿着“肃静”等字样的衙役则在门口站定,负责宣旨的李君羡则是大踏步进了院子,很快就到了父子面前,站定开始宣读圣旨:“门下,蝗之多成灾,……”
大致的意思就是,蝗虫成了灾祸,幸得有玉山县男父子出手,从多处着手,使得此次灾难得以出现转机。
鉴于玉山县男父子的功劳,特此下诏,擢升玉山县男为蓝天县子,当被李德贵在背后拍了一下的李宣景上前接过旨意,圣旨正式生效。
生效之后,他得到了田地500亩,食邑800户,而且还是实封的,还有一座待建造的县子府,其他赏赐不等。
抱着圣旨的李宣景,在听到旨意的时候就愣住了,自己之前居然是个县男,怎么一直没人告诉我呢?
这次成为蓝田县子之后,可得好好享受享受了一下,一个人在那里嘀嘀咕咕半天,真想问问自己爹,这圣旨应该去哪里供着,结果转身一看,人都走光了,前来传旨的人貌似还和自己老爹相识,两人一前一后进入了自家前厅。
也得亏李德贵想着圣旨的事情,特地安排了李三在那里等待李宣景。
李三上前,叫了自家少爷一声,他也是这个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眼见着自己家少爷成了县子,也是如有荣与焉。
虽然心中依旧奇怪,怎么是两岁少爷成了县子,而不是老爷受赏,不过他没有问出口,老爷如果愿意说,到时候自然会说。
李宣景跟着李三去到了一间房间,里面已经放了一份圣旨,想来应该是之前封县男的圣旨了,不过自己怎么没有印象呢?
李宣景上前把这次的圣旨放在了之前准备好的架子上。
李宣景不知道的是,他是第二个走进这个房间的人,第一个是他父亲,连他母亲都没有来过,这次要不是为了接待客人,也不会把钥匙留给李三。
李宣景放好圣旨之后,出了门,在门外等候的李一上前锁门,然后稍微俯身将钥匙递给李宣景,并且告诉他老爷叫他去一趟会客厅。
李宣景拿着钥匙去了会客厅,看到自己父亲和一个壮汉一般的将领正交谈甚欢,俨然就是先前那个宣旨的人。
李德贵看到李宣景进来之后,便将他喊到自己跟前,并且向他介绍那个将领:“儿子,这是你李叔!君羡哪,我这儿子,怎么样,还不赖吧?”
“岂止不赖,这满朝文武解决不了的事情被这小子给解决了,好几个人抢着要来宣旨,说是要来见见神童当面,不过这次机会让我给抢到了,哈哈哈。”
听着父亲对于眼前这个人的称呼,李宣景知道了眼前这个人是谁,李君羡是唐朝初年名将,当今天子还是秦王的时候,李君羡就跟着一起征战了,大破宋金刚,攻打王世充等等,还是秦王府的马军副总管,至于现在不知道是左卫中郎将还是左武侯中郎将。
在李宣景前世,那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李君羡还是跟武媚娘有关系的,但实际上,武媚娘是在贞观十一年进的宫,此时武媚娘才14岁,而此时的李君羡已经年近半百的糟老头子了,基本上是不大会产生什么关系,毕竟李君羡又不是皇帝。
不过好像李君羡后来被冤死似乎跟武媚娘有一点关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哈,这里就不写了。
“见过李叔,李叔过奖了。”
“贤侄过谦了,那是一点都不夸张,贤侄此番解决了朝廷一件大难题,连当今对你也是有些好奇。”
“陛下顶着压力,把县子的封号给了你,而不是你父亲,也是有一番考虑的,李叔希望你可以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好好长大,早日为国效力。”
李宣景听到这番话之后,郑重点了点头,并且还表了一番决心,作为一个穿越者,既然上天给了这个机会,肯定是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给世人瞧瞧,虽然自己才两岁,但是总有一天会长大,现在就是自己蛰伏的时候。
这个县子封号就是自己外面厚厚的铠甲,至少现阶段,就算再有人看不过眼,也不会对自己动手,毕竟对付一个两岁小孩,一般大人干不出这种事情。
李君羡在李家坐了好一会儿之后,便告辞离去,李宣景则一脸便秘地看着自己父亲,欲言又止。
李德贵见状,便拉着李宣景一路向着后院走去,此时后院也有一个很想知道前因后果的李夫人在等着夫君回后院。
回到后院自己屋子后,李德贵屏退左右,整个房间就只剩下了一家三口,然后他就开始诉说往事。
当年,李宣景出生那时候,李德贵还是当今陛身边的贴身护卫,这也是李君羡和他是熟识的原因,他年长于李君羡,一来二去地就以兄弟相称。
这些事情其实李夫人也知道,李宣景没想到的是自己母亲当年居然是当朝皇后长孙氏的贴身侍女,后来嫁给了李德贵,还是当时的秦王赐婚。
李宣景要出生的时候,李德贵跟随秦王去了玄武门,然后呢,就成为了从龙有功之臣,本来按照他的功绩,不说封个郡公,封个县公是可以的。
但是李德贵之前是当今太上皇侍卫队里的,被安排给了李二当护卫,夹在两位老板中间,这要怎么继续干下去,就算脸皮够厚,继续硬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太上皇或许不会计较,但太上皇的老部下会不会计较就难说了,更何况自己还成了家。
于是,李世民被封为皇太子之后,李德贵便决心辞去职务,李二挽留无果之后,想给封赏也拒绝了。
最后还是当时的太子妃长孙氏,出了个主意,将封赏赐给了刚刚出生的李宣景,不过尚在襁褓之中的孩童,也没法给太高封赏,于是,县男就是这么来的。
李德贵在李二不容拒绝的言辞之中,只好代儿子收下了赏赐,后来这份封赏还是李渊批准的,李德贵之前救过他好几次,原来李德贵不姓李,而是姓张,李渊给赐了李姓。
另外还有,李宣景的名字其实也是太上皇给取的名字。
再说回李德贵当时,怕夫人和儿子受到某些势力的报复,就连夜搬来了当时的玉山县。
听完李德贵的讲述,李宣景感觉自己这个父亲的身影在自己眼里,无形中又拔高了几分。
……
在之后的几年里,李宣景一直按照着父母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过上了低调的富二代生活,总之,很无聊,一直到了可以蒙学的岁数。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宣景发现自己啥也没有,啥也不是,除了记住了前面那次蝗灾,啥也干不了。
就说之前“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因病离世,换成别的穿越者到了唐朝还能兑换点药啊之类的给蔡国公治治,不说痊愈吧,至少也能续个命,多活几年。
轮到他吧,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在蔡国公离世,然后被追封司空,莱国公的消息传来之后,一连好几天都在唉声叹气,据父亲说,之前在秦王府时期,两人也是颇有交情,可惜没能去送送他。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出去挣点钱,比如卖个做生意的点子啊,但是自己就是个小屁孩,虽然有一个县子的名头,但是谁愿意听自己的点子,至于自己老爹的那些生意朋友,都是被老爹打了招呼的,不许给他钱。
要是有了钱,他就可以在大唐建个实验室起来,到时候,就可以一点一点开始做研究。
只可惜,他堂堂一个县子,一个少爷,兜里却没多少钱。
这些年,他多多少少攒下来了一些积蓄,不够实验室初步投入的。
细细想来,实验室缺很多东西,但是大堂都没有,自己一个小屁孩从头开始弄的话,根本不可能。
少年,努力挣钱吧!
每次临近过年的时候吧,有心想卖个对联,但是发现压根没人用对联这东西,而且自己也不会写这个时代的古文,只会简体字,写了卖给谁去?
本来以为到了蒙学的年纪,家里会给他放到外面的私学去,这样每天说不定还能拿到一笔零花钱,省吃俭用一点,说不定还能攒点钱。
谁知道,等到他四岁多,将近五岁的时候,李德贵让人在前院腾出来一个房间,又请来了一位乡贡生,把学馆给搞到家里来了,李德贵的那些兄弟朋友都把自家尚未蒙学的孩子送到这里来了。
于是乎,前世的大学生李宣景有了一帮子小屁孩同学,生无可恋,只能用心读书了,因为这些古文他也不太会。
首先教的是《孝经》,一本讲孝道的书,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作,讲的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到了这个年代上面还有百家的注解。
拿到这本书之后,李宣景大概翻了翻,里面的字有认识的,也有看不懂的,倒是有以前看到过的,类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类的句子。
前世的李宣景,是一个以文科见长的理科生,虽然做了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但文科生的底子倒是还有一些。
跟着夫子的进度学习着,李宣景也很快融入了进去,跟周围同学装模作样不一样,李宣景是真的听懂了,不知道这是不是穿越者的福利,李宣景发现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较前世都有了大幅提升。
夫子看着下面学生学习的样子,也知道,教太多,他们也不好吸收,于是教了一大段之后,又开始重头学习。
而对于李宣景来说,前面教的那一大段,他都会了,也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闲着无聊,他开始看后面的内容,有了前面学的内容做铺垫,后面的那些字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难懂了,实在有不懂的,李宣景则是把它做了标记,等到课后再去问夫子。
时间过的很快,到了散学的时候,夫子给学生们留了作业,便让他们各自回家,李宣景的同学们也很快做鸟兽散,各自出了这个教室,去到门口,登上了各自家里派来的马车。
而李宣景压根就没注意到边上的动静,一直在自己看着书,一直到前面的夫子收拾完自己东西,发现李宣景还待在那里,然后就走过去看了看,却发现,他已经读到了很后面的内容。
这书全本也就那么十来章,原文加上各种注释也没多少字,相对于李宣景后世看的一些科研资料来说,这都算是毛毛雨了。
虽说是古文,但也有好理解与不好理解之分,等到夫子走到李宣景跟前之时,他正好看到第十章纪孝行。
夫子本来以为李宣景这个小屁孩就是在随意翻书,走到他身边才发现,眼前这个小孩居然还是在逐字逐句地默念,有些地方还做了特殊标记,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这时候,李宣景突然觉得脖子有点酸,就转了转脑袋,又用小手揉了揉脖子,然后就一眼看到了一旁站立的夫子。
这么一眼,让他吓了一跳,还以为他在按照自己进度读书被夫子看到了,还往边上看去,想从周围同学那里获取一些有利信息,结果就是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了,整个学堂只剩下了他和夫子。
于是,他便往后一躲。
夫子看到他的举动,突然就笑了:“哈哈,李县子居然还怕老夫不成?”
“夫……夫子,这是您的讲堂,来之前,父亲都跟我说了,这个学堂里您的权力最大,我在这里不是什么县子,只是普通一学生而已。”
“诶,话虽如此说,我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来,你给我说说,你为何不跟着我的进度学习呢?”
“夫子,您之前教的我都会了,所以我就打算看看后面的内容,谁知道一看就看了这么多章,甚至连散学了我都没注意。”
“哦,都学会了?那我可要考考你,你要是答不上来,以后还是按夫子我讲学的进度来,切不可囫囵吞枣,自以为是。
若是你答上来,我便允许你,在以后的课堂上,根据你自己的进度来读书。”
“夫子,请说!”
“请问,孝之始与孝之终,为何?”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章节在线阅读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为您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