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畅读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文盲写小说”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崇祯王承恩,剧情主要讲述的是:“东厂提督王之心犯失职之罪,念在其忠心耿耿,又在朝堂之上捐助饷银,暂且绕过。命其三日内破获行刺一案,戴罪立功!”“至于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缺,由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补上。”“勇卫营护驾有功,参将庞子晋官升一级,赏银五百两;其余人等,各赏赐五两白银。”“暂且这样吧!”吴梦明无话可说,跪地领旨:“罪臣吴梦明谢陛下隆恩!”不等他......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畅读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可悲,可恨!
他本想过些天再让李若连接管锦衣卫,毕竟锦衣卫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一旦高层有所变动,内部肯定会乱一阵子。
现在,他的想法变了。
赶快让李若琏接管锦衣卫,否则在吴梦明这个家伙的带领下,锦衣卫将毫无作为。
分析清楚后,崇祯吩咐门外的王承恩:“王承恩拟旨,锦衣卫都指挥使吴梦明失职失察,现革去其指挥使一职,押往诏狱听候发落。”
“东厂提督王之心犯失职之罪,念在其忠心耿耿,又在朝堂之上捐助饷银,暂且绕过。命其三日内破获行刺一案,戴罪立功!”
“至于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缺,由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补上。”
“勇卫营护驾有功,参将庞子晋官升一级,赏银五百两;其余人等,各赏赐五两白银。”
“暂且这样吧!”
吴梦明无话可说,跪地领旨:“罪臣吴梦明谢陛下隆恩!”
不等他把话说完,王承恩便让门外的锦衣卫将吴梦明押了下去。
两个锦衣卫非常现实,他们丝毫不顾及这位前锦衣卫指挥使的面子,直接用绳索将吴梦明捆结实,推搡着往宫外走去。
王之心先是跪地领旨,随后长跪不起汇报情况:“陛下,行刺一案现有重大发现,臣跪请陛下圣听。”
“朕在听。”
随后,王之心将定国公府中看到的一切都说了出来。
定国公府偏院内的尸体是一具男尸,年纪在二十岁左右,穿着定国公府上家丁同款的衣服。
眉心中间而亡,尸体旁边放着一张弓和两支箭,再无他物。
“你觉得谁是幕后真凶?”
“此事关系重大,臣不敢妄言。”
“那就查,狠狠地查!查不清楚都不许睡觉!”崇祯怒道。
身为一朝天子,竟然在京师遇刺。
如果没有罩甲保护很可能已经挂了。
幕后之人明目张胆的行刺皇帝,简直胆大包天!
“王承恩拟旨,天子遇刺,太子南迁,今夜京师戒严!为确保太子安全,三大营除守城人外,其余人等在皇城外驻守;巡捕营,锦衣卫,东厂在午门外集结待命。另从东厂和锦衣卫各抽调一千人,准备护送太子去往南京。”
“遵旨!”
等崇祯说完旨意,王之心小心问道:“陛下,定国公府现已被重重包围,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抄家的事办的怎么样了?”崇祯没有回应王之心,而是问起了抄家的进度。
“回陛下,魏藻德和王正治的家已经被查抄,成国公府还未来得及查抄便听闻陛下遇袭。”
“限你们两个时辰内将成国公府查抄干净,否则数罪并罚!至于定国公...朕累了,明天再说。”
“遵旨,臣告退。”王之心不敢逗留,施礼后迅速离开。
随着殿门关闭,崇祯闭着眼睛复盘今晚的计划。
穿越来的第一个夜晚太重要了,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那么他就能挽救大明半壁江山。
“王承恩,把庞子晋喊来。”
崇祯和庞子晋在乾清宫内密谈了半刻钟,等庞子晋离开,已是日暮西山。
看着将要落下的太阳,崇祯深吸几口气。
生死存亡,就在今夜!
今晚上有三件事,任何一件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将前功尽弃。
第一件事是太子南迁。
他是大明的未来和希望,不能出任何差池。
第二件事是灭陈演和光时亨满门。
杀他们既是泄愤,也是他全部计划的一部分。他们不死,后面就进行不下去。
“朕也是无奈之举!”
懿安皇后见崇祯不松口,缓缓站起身跪了下去:“陛下,抄家的事臣妾不想管也管不了,臣妾想知道,成国公会有什么下场?”
“皇嫂的意思是?”
“只抄家吗?”
“...朕还没想好。”
“陛下应该知道,如果成国公死了,整个大明会掀起一股滔天巨浪!武清侯的事很可能会再次发生!”懿安皇后用带着警告z的语气。
皇嫂的威胁让崇祯很是生气,就算有天大的恩情也不能对皇帝使用这种态度。
而且明朝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懿安皇后此举已经越权了。
崇祯表情严肃:“即便是巨浪滔天,朕也要泛舟而行。武清侯之事,朕错就错在没有坚持下去。”
懿安皇后沉默片刻:“陛下,能留成国公一命吗?”
崇祯不说话。
他并不想放过朱纯臣,这厮在历史上的表现非常差劲。
历史上他一毛不拔,眼睁睁看着大明走向灭亡。
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热脸贴冷屁股,率领众臣投降。
没想到的是,李自成最恨这种没骨气的人,加上他是一等公,便毫不犹豫的将朱纯臣处死。
万贯家财也被农民军抢的干干净净。
反正早晚都会死,与其将家产送给流贼,不如交给朝廷!
见崇祯不说话,懿安皇后顿了顿,继续问:“陛下真不留情面吗?”
崇祯缓缓摇头,“为君者,言出必行!”
“好!”懿安皇后站起身。
崇祯以为她要走,刚想站起来送客,却见懿安皇后再次朝他施礼。
“陛下既然心如磐石,臣妾就放心了。”
“若是陛下军饷筹备不足,家父太康伯府上还有十几万家产。”
崇祯急忙说道:“皇嫂见笑了,朕并未针对太康伯。”
懿安皇后一脸认真的摇头:“陛下,臣妾不敢玩笑,此次前来也并非求情。若京师告破,纵有千万家产,也会被流贼洗劫一空。”
“现在朝廷缺钱少粮,臣妾势单力薄帮不上忙。不过,若是张家人与此事有关,要杀便杀,要砍便砍,我绝不阻拦。”
崇祯愣了,没想到懿安皇后竟然如此大义。
他双手合拳,深深的朝懿安皇后深施一礼,“朕明白皇嫂的意思了,有皇嫂在,实乃大明之幸!”
......
成国公府外。
灯笼火把将黑暗驱散,照亮了府门外的青砖路。
府门旁边摆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王之心面色沉重坐在椅子上。
随着厂卫们进出,府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被一件件搬出。
“金钗一支,重五两六钱。”
“珍珠项链一条,二十两金锭十个......”
旁边负责记录的小太监笔走龙蛇,将搬出来的财物全部登记造册。
成国公夫人穿着一身华服,站在王之心前面咬牙切齿。
成国公虽然贵为一等公,府上却只有寥寥数十个家丁,根本无法抵抗这帮见钱如命的厂卫。
王之心只抄家不拿人,他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多的往身上藏钱。
可藏得再多也只是数十万家产的九牛一毛!
成国公夫人怒道:“王之心,你就不怕遭天谴吗?”
王之心面无表情:“夫人,想骂便骂想打便打,我只是奉命行事。你打我骂我都可以,但不要映射陛下,否则我绝不客气!”
此言一出,成国公夫人瞬间冷静了下来。
她回想刚才说出的话,顿时脊背发凉。
她对着地面狠狠地跺了一脚,转身朝皇城方向走去。
......
皇城外!
京师大部分官员都来了,在名单上的来此是随太子南迁,有些不在名单上的来此是为了送行。
“哦?上策是什么?”崇祯盯着李邦华问。
“臣以为陛下应固守京师,遣太子去南京监国。若京师告破,陛下殉国,大明还有半壁江山!”
卧槽!
大殿内所有人心中同时骂了一声。
吴梦明咽了口唾沫,除了他,没人敢当着皇帝的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李邦华的嘴真是又臭又硬!
“大胆!”不用崇祯说话,旁边的王承恩马上站了出来。他指着李邦华的脑袋怒道:“大胆李邦华,竟敢诽议当今圣上,按律当斩。”
李邦华毫无畏惧,继续说道:“京师乃我朝根本,不可废弃。况且吴三桂千里勤王,正在赶往京师的路上,若陛下此时弃城而走,大明最后一支精锐将拱手让人。”
“反观流贼,暴政匪兵,必不能久,辽东的建奴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有京师在,建奴不敢长驱直入。若是京师易手,建奴以此为根据挥师南下,大明危矣。”
崇祯眉毛一挑,不由得对李邦华刮目相看。
他说的太好了,把当前各方势力的局面,未来的局势,分析的一清二楚。
简直和历史一模一样!
这位左都御史是个人才。
“那李御史再说说流贼必不能久的原因。”崇祯继续考验。
“是。”李邦华见崇祯不但没生气反而很是高兴,顿时把心放回了肚子。
他将额头上的冷汗擦干,继续说道:“赋税乃朝廷之本。”
“朝廷赋税来源无非田赋,里甲正役和杂税。流贼宣称免田赋,那么能征的税只有里甲正役和杂税,杂税中以商税最多。”
“商税的来源是商人,流贼一路来将商人乡绅盘剥杀戮,十去七八。”
“无税收的流贼只能不停地抢,等有一天抢不到钱粮,他们自己就散了。”
李邦华的观点,崇祯非常认同。不止他,历史学家们也认同。在那个农业为本的封建时代,均田免粮的政策注定行不通。
据统计,明朝百分之七八十的税收来自于田赋。
免了这部分,无异于自掘坟墓。
崇祯对李邦华的表现十分满意,他站起身,摆手让吴梦明、王之心还有李若琏离开。
等他们走出殿门后,崇祯来到李邦华面前说道:“李御史果然才识过人,朕打算让你入阁担任首辅,如何?”
皇上想让我当首辅?李邦华心中大呼不妙。
崇祯当了十七年皇帝,换了十九个首辅。
轻则免职,重则砍头。
权利看似很大,风险却也很高,有时还得替皇帝背锅。
现在文官们,已经没人愿意争取这个烫手山芋的内阁首辅之位!
但是。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迎难而上才行!
快速思考后,李邦华觉得这是个机会。
连忙说道:“陛下,内阁事巨,规矩繁多,但向来是先入阁再提任首辅,臣直接担任首辅有些不合规矩。”
崇祯淡淡一笑:“朕的话就是规矩。”
李邦华见状,不再犹豫,跪地谢道:“臣李邦华,谢陛下隆恩。”
“别谢这么早,朕的话还没说完,李邦华你怕死吗?”
李邦华愣了下,想了想认真说道:“若是陛下让臣死,臣就不怕死。”
“为什么?”
“臣这一世,所图不多。或位极人臣,或腰缠万贯,或史书留名。”
“今日陛下让臣担任首辅,位极人臣的愿望已经实现;能让陛下杀的人,定会史书留名。臣不在乎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只有庸庸碌碌的人才会被历史遗忘。”
李邦华的话说进了崇祯心窝里,他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
此时的他只有一个念头:李邦华就是老子要找的人。
不过。
在此之前,还有件事需要确认。
崇祯转过身,声音肃穆:“朕需要一个权臣,能镇压朝堂的权臣。”
“朕会给他天大的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臣,宦官,勋贵,宗亲,他想杀谁就杀谁,朕不会管。只要能弄来银子,贪的不过分,朕也不会管。”
“朕活一天,就能保他一天的荣华富贵。”
“但是!”
“朕若是死了,那人的下场可能比严嵩还要惨!”
“他可能青史留名,也可能遗臭万年,亦或是毁誉参半。”
“你能承受吗?”
王承恩不可置信的看着崇祯,感觉眼前这位皇帝的身影很是陌生。
皇爷这是要放权?
他登基以来最讨厌的就是权臣。
而且。
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此时放权会不会加剧大明朝的风险?
李邦华抬起头,苍老的脸颊上满是皱纹,唯独那眼睛炯炯有神。
他认认真真的站起身,再次跪地磕头:“请陛下放心,臣不想当严嵩,只想做张江陵(张居正)。”
“好!李御史暂且退去,朕要朝会了。”
“遵旨!”李邦华退出偏殿。
等李邦华走出大殿,崇祯才从他身上收回期待的目光。
他这么做有两种原因。
首先,崇祯自登基以来杀了太多人,二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十八人,二品以下的更是多达百余人。
内阁更不用说,他执政十七年,换了十九任首辅(其中有两人复任两次)。
这里面有权臣奸贼,也有国家栋梁;有贪腐之辈,也有克己奉公之人。
往往是新首辅还未站稳根基,便被换了。
导致政令出不了京城(出了京师也没用,党争忠心已经由朝堂转移到州府之中),国家越来越乱。
运气好的被免职,运气差的被处死。
有道理吗?
没道理!
于是官场上人人自危。
崇祯后期,东林党已经没了实权,朝堂上的党争进入到平稳阶段。
矛盾去哪了了?它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一部分转移到州府,另一部分变成了君臣的矛盾。
崇祯想干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价值。
重用李邦华的目的是重启朝堂上的党争,把君臣的矛盾转移成党派矛盾。
他要借李邦华的手,搞钱,杀人!
钱从何来?
短期靠抄家,长期靠税收。
杀谁?
内斗的文臣,贪腐的朝臣,富可敌国的勋贵,投敌叛国的商人!
崇祯理了理情绪,吩咐道:“王承恩,召集百官朝堂议政。”
唰——
乾清宫内,一片安静。
朝堂上的消息还没传到后宫,所有人都认为崇祯会亲自南下,没想到皇上竟然要留在北京守城。
这怎么可以!
太子朱慈烺虽然年少,却非常明事理,马上跪倒哭求道:“儿臣年幼,尚不能监国,请父皇移驾应天府。”
永王和定王也先后跪倒:“请父皇移驾应天府!”
其余众妃嫔见状也纷纷跪倒,“请陛下移驾应天府!”
“陛下,三思啊!”
眨眼间,偌大的乾清宫顿时哀求声一片。
“肃静!”王承恩得到崇祯的眼神后,声音颤抖着喊道。无论崇祯做什么决定,他都无条件支持。
这是他的使命!
嘈杂的乾清宫很快再次恢复安静。
“朕意已决!”崇祯冷着脸,不容置疑。
太子还想说些什么,被身旁的周皇后伸手制止。没人能改变皇上的想法,尤其在这种时候。
“陛下!”周皇后向前迈出一步,声音虽然柔弱,语气却无比坚定,“臣妾要留在京师,与陛下共抗流贼!”
周皇后并非那种标准的古典型美女,古人多以肥为美,明朝时这个肥不是胖是结实的意思。周皇后身材稍瘦,皮肤如玉般洁白光滑。五官精致如画,穿着一身白色裙衫,流露出一股端庄典雅的国母气质。
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崇祯之前没怎么在意,看到周皇后如此美貌后忍不住又看了一眼。
袁贵妃见周皇后不走,也向前迈出一小步说道:“陛下,女儿也不走!(周皇后为了争宠,只允许自己在崇祯面前称臣妾,其余妃嫔皆自称女儿。)”
她倒没有周皇后那般见识,只是觉得兵荒马乱的不太平,万一路上遇到流贼,或者负责护送的士卒哗变,她们这些女眷下场会很惨。
就算逃到应天府,也是孤独终老。
有什么意义?
与其承担风险,不如陪在崇祯身边,生死与共。
袁贵妃同样长得国色天香,姿色虽然比周皇后差了些许,但胜在年龄小。男人嘛,从始至终爱好都很单一,只喜欢年轻漂亮的。
崇祯没心思想这些,见两位爱妃都表明不走,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挥挥手说道:“王承恩通知仁寿宫,请懿安皇后收拾一下准备去往南京。”
懿安皇后是崇祯的皇嫂,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原配皇后。天启死后她被崇祯尊号为懿安皇后,原本住在慈庆宫。崇祯十五年朱慈烺大婚时,懿安皇后从慈庆宫主动搬到了仁寿宫。
“遵旨。”王承恩不敢怠慢,亲自跑去慈庆宫送信。
“其余人等离开,太子留下!”
众人不敢违逆,表情沉重的离开乾清宫。
不多时,乾清宫里只剩崇祯和太子。
崇祯看着朱慈烺目光复杂。
平白无故多了个大儿子,直接喊对方儿子会不会太嚣张?
“父皇!”太子朱慈烺叩拜。
崇祯想了想,问:“慈烺,如果北京城守不住,城破朕亡,你会怎么做?”
“父皇是天子之躯,得上天庇佑,定能守住北京城!”
“别废话,回答问题!”崇祯有些无奈,这些古代人就会拍马屁,如果皇上都是天子之躯得上天庇护,那改朝换代的事就不可能发生。
太子被崇祯的语气吓懵了,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不敢说话。此情此景,身为太子的他,说错一句话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既然你不知道,朕告诉你。”崇祯双手倒背在身后,帝王之气充满全身,“如果朕死了,第一时间不是替朕报仇。”
太子朱慈烺浑身一震,不解的抬起头:“父皇,儿臣不懂。”
崇祯没有立刻解释,而是说道:“决不能联合建奴抗击流贼,要先灭建奴,再灭流贼,”
“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可是父皇...”太子朱慈烺更加不理解了。
按理说,如果父皇死在李自成手上,朱家和李自成的恩怨会上升到家仇国恨的高度。
大明自开国以来便推崇以孝治国。
他举倾国之兵讨伐李自成,在天下人眼里便是尽忠孝之道,可以说名正言顺。
就算他不找李自成的麻烦,满朝的文武,天下的百姓能同意吗?
“没有可是!”崇祯恶狠狠的瞪着太子,怒斥道:“亡国可以,灭种不行!建奴一旦入关,你觉得李自成是八旗兵的对手吗?”
太子朱慈烺不说话,在他看来李自成既然能从陕西打到宣府,战斗力肯定不俗。辽东的建奴虽善骑射,但兵士加起来才十万人。
李自成号称五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建奴淹死。
看着朱慈烺不服的表情,崇祯恨铁不成钢。他脑子里装满了大明史,李自成的底细他门清的很。
先不提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有多少水分,里面至少五成乌合之众。
冷兵器时代精锐和乌合之众有天差之别。
精锐部队在士气上更加稳定,能够承受更多伤亡而不退场,在逆风情况下可以继续作战,甚至发起反冲锋。
李自成这些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荒野作战一旦陷入劣势,溃败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别说五十万,就是百万大军也是白搭。
他能从陕西打到宣府,最重要的原因是没遇到硬茬子。
打的也都是攻城战,很少野外作战。
八旗兵最擅长的是野战!
崇祯想了想,试图举例子说明:“你可知宁武关的周遇吉?”
“儿臣知道。”
“他只有几千兵马,流贼攻下宁武关伤亡近八万!”
想起周遇吉,崇祯又叹了口气。明末武将死的死,降的降,现在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宁武关本就易守难攻,流贼损失巨大也在意料之中。”朱慈烺不服气的说道。
呵!
崇祯终于明白,历史上的崇祯帝为什么不让太子单独去应天府。
他根本挑不起大明的半壁江山。
崇祯狠狠地跺了一脚:“你枉为一国储君,流贼善攻城守城,不善野战。面对建奴,李自成除非死守,否则会不堪一击。他胜了还好,如果败给建奴,北方会落到建奴手中,届时将给我华夏带来灭顶之灾!”
见父皇发怒,朱慈烺吓得不敢再说话,只能跪在地上低头不语。
良久。
崇祯眼神闪烁,叹了口气。
罢了,朱慈烺才十六岁,需要时间成长。
可惜的是,他已经没有时间培养这位大明太子了,只能想办法多给他安排一些能人志士辅佐。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皱着眉摇头,李左对敌我形势的判断出了大问题。
首先刘芳亮麾下的骑兵大部分是投降的明军,无论是骑兵个人战斗力,还是战马的速度耐力都很强。
其次,他不一定跑的过那些降兵。
他纠正道:“马是同样的马,朕的骑兵提前准备好以逸待劳,你们长途跋涉,结果还用说吗?”
“就算你的马耐力好,朕给每个骑兵配两匹马,难道还追不上你们?”
“都是骑兵,都善骑射,你们以少战多能有几成胜算?”
“朕给你的任务是袭扰敌军,不要产生伤亡,你做到了哪一点?”
听到这,李左的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虽然只是推演,但结果很明显。
他败了,不但任务失败,而且全军覆没。
“请陛下赐教!”李左收起之前的态度,毕恭毕敬的问道。
“决不能偷袭对方大军,甚至看一眼都不行。”
“那臣...”
“射杀对方探马,遇到落单的就杀,遇到大部队就跑。每天不用多杀,杀几个就行。对方探马失踪后肯定会放缓行军速度,并派兵追查。此时你们便换个方向,继续射杀探马。”
“多则三四日,少则一两日立刻返回京师。三百人去,三百人回,记住了吗?”
李左神色一禀,单膝下跪:“陛下,臣领旨。”
看着三百勇卫营挺拔的身姿,崇祯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他后退一步看向所有人,大声问道:“你们都是朕的亲军,此次出征意义非凡。若是能拖上敌军一两日,京师的城防便能稳固一些。若是拖上三四日,便能让城防稳固三四分。”
“能不能完成任务?”
“能!”三百勇卫营将士齐声高呼。
“好!朕身为天子,不能与你们一起战场杀敌,待你们凯旋归来,朕与你们饮酒庆功!”
锵的一声,崇祯伸手拔出腰间的佩剑,长剑指向天空!
“勇卫营,出征!”
呜——
皇城的城墙上响起了悲壮的号角声。
三百对四万!
虽不是两军对垒,但这份勇气可嘉!
留守的勇卫营将士整齐的站在城墙上,目光远眺。随着一声大喊,所有人同时拔出武器,像崇祯一样将武器指向天空。
他们既是兄弟,也是战友。
每一次出征,都是抱着必胜的决心!
这次也一样!
“兄弟们,凯旋!”
“凯旋!”
李左翻身上马,在众人的呐喊声中,催动战马。
随着夕阳西下,李左一行人慢慢消失在傍晚的昏暗之中。
“庞子晋。”
“臣在。”勇卫营参将庞子晋急忙上前一步。
“你们勇卫营和京师三大营多长时间没吃肉了?”
庞子晋想了想,“回陛下,忘了。”
崇祯苦笑一声。
也是。
朝廷那点粮饷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钱买肉吃。
“王承恩?”
“臣在。”
“拟旨,明天让范景文派两千人出城,去南苑将里面所有的猎物都给朕抓回来。能抓活的就抓活的,抓不了活的就打死带回来。”
南苑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猎场,里面草木繁茂,禽兽、麋鹿聚集。虽然隆庆年间里面就已经衰败,但该有的猎物还是有的。
“朕要请大明的将士们吃肉,喝汤。”
“臣,领旨!”
王承恩忍不住咽了口唾沫,领旨后飞也似的跑向内阁。
日落星稀,明月初起。
崇祯盘算着时间,看着天边的月亮喃喃自语:“太子这会应该准备动手了吧?”
入夜,铁门关。
铁门关濒临渤海,盛产食盐,再加上是大清河入海口,水位深便于船只停泊,导致商船往来频繁。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方岳贡攥着拳头,狠狠的咬着牙齿。
百姓在流贼眼睛里已经不是人了,甚至猪狗不如。因为流贼不会用猪狗在前面当挡箭牌!
“流贼刘芳亮部已到达京师西南五十里处,预计明日抵达京师城下。”
“通州官仓的粮食已经全部运抵京师,存放在离京的勋贵和朝臣家中,并派有重兵把守。漕运已全部停运,所有船舶离开通州停靠在天津码头。”
“勇卫营昨夜回京,除一人受伤外,并无其他损失,此次出征共斩杀流贼探马二十七人,俘获流贼两人,战马二十九匹。”
勇卫营的战报按理说会直接送到皇上手里,但是他们的粮饷和杀敌的奖励同京营一样归兵部办理。李邦华得知后为了振奋军心,选择念出来。
“左都督刘文耀及麾下一万三千兵马已到天津城外,预计三日后抵达京师。考虑到届时流贼已经围城,臣提议让刘文耀驻守天津,等待时机。”
“太子乘船入海,现已到达海州附近,诸事顺利。”
随着一封封塘报从李邦华的嘴里念出来,朝堂上的气氛也越来越压抑。
虽然早就知道流贼会来,但真正来到时候人们还是会表现出畏惧。
流贼的所作所为早已传遍了京师。
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想法:京师,守得住吗?
守住了还好,若是守不住,结果会怎样?
抢钱?抢粮食?抢房子抢女人?
会杀人吗?
还是说...会被屠城?
崇祯面无表情,表现的很平静。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了,结局如何全看天意!
况且他是皇帝,是百官和京师的主心骨,不能表现出任何惊慌。
“李阁老,这些天招募了多少百姓?”
“回陛下,共招募百姓七万八千二百四十七人,均已配发武器。但盔甲不足,工部又忙于制作纸壳火药,只能暂时这样。”
崇祯皱着眉点了点头。
京师现在满打满算还有八十万人,募兵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已经够多了。
盔甲的事他也没办法,无论暗甲还是棉甲,制作都很繁琐,一时半会做不出多少来。
等等...
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李阁老,范尚书,退朝后你们来一趟乾清宫,朕有事需要确认一下。”
“臣遵旨。”
“方尚书,迁徙了多少百姓?”
方岳贡出班拱手:“回陛下,京师方圆五十里的百姓已经全部迁入城内,五十里之外的地方...鞭长莫及。迁入城内的百姓少部分安置到百姓家闲置的房子里,大部分没有去处,露宿街头。”
崇祯点点头,没说什么。
没办法,不可能每个百姓都有地方住。好在已经到了三月中旬(农历),虽然还很寒冷,但没有二月时的那般冷。
京师的三月干旱无雨,露宿街头也能承受。
“好了,诸位回去后准备一下,明天与朕一起登上城楼,看看流贼到底长什么样子!”
“退--”王承恩的话刚说出一半便被打断了。
“陛下!”文臣里站出来一个人。
“臣弹劾定西伯唐通!”
崇祯愣了下,弹劾?
听到这两个字他眉毛一抖,起了杀心。
都什么时候了还搞弹劾那一套,这特么不是搞内讧吗!尤其重要的是,他要弹劾的人是在居庸关抵挡李自成十多万大军的唐通。
历史上的唐通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多尔衮,从这些表现看他必须死!
但不是现在,更不是这个时候。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陛下,臣以为可以。”
“那就好!”
放下小号手雷,崇祯把目光看向第二个。
第二个手雷与第一手雷同样大,区别是最外面一层纸的颜色不同。
范景文介绍道:“陛下,此乃二号手雷,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硬纸,铅丸和铁砂,硬纸。重约五斤,捻信长五寸,点燃后五息左右爆炸。”
“嗯。”崇祯微微点头。
在只有黑火药的年代,要想威力大只能增加手雷火药填装量,相应的体积和重量也会增加。
“继续说,说完了再测试。”
“遵旨。”范景文后退半步把位置让给了汤若望。
“皇帝陛下,这分别是我制作的三号和四号手雷。三号手雷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硬纸,铅丸,硬纸。四号手雷,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硬纸,碎铁皮。它们的捻信长五寸,点燃后五息左右爆炸。”
崇祯轻轻点头。
三号和四号手雷只是尺寸上的放大,并无其他特殊之处。
没亮点也没毛病。
这个老外好像被自己的规则限制住了。
崇祯有些泄气的看向最后一个超大号手雷。
“陛下!”焦勖声音粗狂,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
“这是臣制作的五号手雷,臣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震天灭地雷!”
崇祯看着超大号的尺寸点了点头:“从分量看确实能震天灭地,就是不知有没有独特之处。”
“有,嘿嘿!”焦勖嘿嘿一笑,他拍着超大号手雷说道:“俺在手雷里面加了些佐料,最里面是火药,火药外面包了一层硬纸。硬纸外面放了四种东西,第一种是铅丸,第二种是砒霜,第三种是巴豆,第四种是辣椒面。”
“最外面是硬纸,捻信长十寸,点燃后十息后爆炸”
听完焦勖介绍后崇祯愣了好一会。
这厮外表粗犷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闲暇时还能写字出书一副书生气息。(《火攻契要》一书出自焦勖之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阐述火炮生产和使用的技术指南。)
没想到他制作的武器竟然如此阴狠毒辣。
辣椒面,砒霜,巴豆...
好家伙!
直接从热武器进化到生化武器。
这厮幸亏没有生活在二十世纪,否则妥妥的生化武器专家。
崇祯对焦勖的脑洞非常赞赏,他拍着对方的肩膀鼓励道:“焦员外郎果然是栋梁之材,朕心甚悦。”
夸完焦勖后崇祯转身继续对范景文和汤若望说道:“你们做的东西朕看了也很高兴。”
反正夸奖不要钱,崇祯毫不保留的对三人进行一番称赞。
“陛下过誉了,臣只是尽为臣之道而已。”范景文有些受宠若惊。
工部不同于其他部门,除了花钱就是花钱。平日里没少受到皇帝责备,这次被崇祯夸奖属实有些意外。
范景文年纪大,为官时间长,对衙门里的这点事门清的很。
试问工部有几个不贪的?
以前工部尚书张凤翔为例,他只当了不到一年的工部尚书,据说贪污的钱财已有数万之巨。
下面的侍郎能不贪吗?难道陛下不知道他们贪吗?
陛下显然是知道的,只是在工部任职的大多是人才,朝廷又是用人之际,只要不犯大错不贪大财,陛下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朕从内帑给你支取五十万两银子,安排工匠大批量制作手雷。滚木礌石之类的都要尽可能多的采买制作,以备守城。”
“遵旨!”范景文带头跪地,磕头领旨。
“起架,回宫!”
“再让锦衣卫去街上找一些十几岁的孩子贩卖,每份邸报售价二文。其中一文钱朝廷,另一文钱归贩卖者。”
起初崇祯打算免费送报纸,等量起来后再卖。考虑到白给的没人珍惜,不如低价卖。明朝货币体系是银本位,铜钱本不值钱,普通百姓购买不会产生负担。
“臣妾遵旨。”
深夜,通州。
左都督刘文耀终于和天津巡抚冯元飏会和。他带了两千人,冯元飏也带了两千人,四千人握在手中,底气比之前足很多。
施礼后,冯元飏小心问道:“左都督一路辛苦,万岁和太子在哪辆车上?臣想拜见一番。”
他还不知道崇祯固守北京的消息,以为他在后面某辆马车上。
“陛下固守京师,我等护送太子及王公大臣去往南京。”
冯元飏一怔,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
皇帝固守京师?
北京有多少兵马?火炮火铳又有多少?军民是否团结?
他不知道。
只知道皇上有一颗君王不退的决心。
冯元飏翻身下马,郑重的朝京师所在方向磕了一个头,双眼通红看向刘文耀。
“左都督,老臣能否拜见太子?”
刘文耀轻轻摇头:“太子偶染风寒不便见人,一切事务由我负责。”
“冯巡抚,船在哪里?”锦衣卫千户高文采举着火把问道。
他一直紧跟在冯元飏身旁,一是便于交流,二是如果发现他有异心,能第一时间擒拿。
“海船巨大,吃水深,走不了运河,只能在直沽登船,距离此地二百余里。”
刘文耀眉头紧锁。
李自成攻陷太原后兵分两路,一路先是向北,到达宣府后去往居庸关,截断皇上往北的路线。
另一路向北然后往东,从京师南面的保定府进攻,试图截断皇上南下之路。
据塘报可知,昨天南面的流贼刚刚攻陷河间府,河间府距离天津也是二百多里。
消息从北京传到河间需要一天,从河间骑兵到天津需要两天。
反观他们南迁的队伍,就算昼夜不停,到达天津需要三天。
两者时间差不多。
不行,得加快速度。
“高千户,流贼昨日攻陷河间府,必须加快速度才能甩开他们。通知所有人,快马加鞭。”
高文采又何尝不知,他一脸无奈:“都督,道路泥泞,若是马车速度太快,容易翻车。且这些马屁都以耐力见长,并不善奔跑,只能缓行。”
刘文耀看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坐在战马上思索良久。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如果流贼派出一支轻骑,从河间府快马赶往直沽,在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双方遭遇后,对方主将如果还有点脑子,不用骑兵冲阵,围着车队轮番放箭就行。
在骑兵眼里,这些马车是活靶子。
到时他们追不上,跑不掉,时间一长会被活活拖累死。
经过思考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冯巡抚,高千户,我有一计。”
冯元飏抬头:“都督请讲。”
“太子南迁的消息从京师传到河间府最快仅需一夜,骑兵从河间到天津需两天。按照我们目前的速度,到达直沽也是两天。”
“我的意思是让高千户带两千人快马赶往武清城外,到达后就地休息以逸待劳。假如流贼派轻骑截杀太子,选择的地点肯定是武清附近。他们如果来,高千户正好可以抵挡。如果不来,等车队到达后再一同前往直沽登船入海。”
“如何?”
冯元飏拿出地图,高文采举着火把,边看边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