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小心翼翼的来到了林道长身旁。
“你是清国人?”锡德拉家的小儿子用蹩脚的中文向林道长好奇的问道。
林道长听到锡德拉家小儿子的问话后惊喜万分,立刻看向了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子。
林道长以为锡德拉家小儿子的中文虽然蹩脚,但好歹会中文,于是抬起握着羊皮卷的手,拼尽最后一口气对锡德拉家的小儿子说道:“小哥,请你想办法帮我将此物送回大清国,交到蜀山无为观自朴道长手中,拜。。。。。。”
林道长话没说完便咽了气,锡德拉家的小儿子一脸茫然的看着林道长,见林道长没了动静,便一边伸手摇晃林道长胳膊,一边用母语问道:“先生,你没事吧?先生,快醒醒,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懂。”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只是在和程继德玩耍的时候学了几个简单的中文词句,哪里能听懂林道长的话。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发现林道长断了气后,被吓得瘫坐在了地上,过了好一会儿才缓了过来。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猜测林道长和他说的话与林道长手中紧紧握着的东西有关,于是他费力的掰开林道长握着羊皮卷的手指,将羊皮卷取了出来。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打开羊皮卷后,看到上面写着一些奇怪的文字,他根本看不懂写的什么。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猜测林道长就是程继德所说的东方修道者,羊皮卷可能就是记载神奇法术的秘籍,于是他将羊皮卷揣到了怀中。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这时又想到了林道长刚才使用的红葫芦,于是赶紧左右张望寻找,他看到红葫芦就在一旁的地上,于是跑了过去,将红葫芦捡了起来。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仔细打量着手中的红葫芦,心中惊叹到:这就是东方的神奇法宝,真是太神奇了,放出两道光就能将吸血鬼的脑袋给弄了下来。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小心翼翼的将红葫芦挎在了自己身上,然后又来到林道长尸体旁。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在林道长身上搜索了一遍,找到了装着符纸的褡裢。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拿着一张符纸打量了起来,心中想到:黄色的长条纸张,画着奇怪的符号,这一定就是程继德说的符箓了。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又将林道长的布褡裢取了下来,搭在了自己肩上。
这时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又想到了林道长御剑飞行的那柄剑,于是开始在四周搜寻。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很快便在附近发现了一柄木剑,虽然他看不出桃木剑有何特别之处,但他知道这柄桃木剑也是法宝,于是将桃木剑挂在了背后。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兴奋的带着“捡”来的宝贝跑回了家,然后悄悄的回到了自己房间。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看了看被他放在床上的宝贝,又望了望窗外,不由想到:程继德说过清国人有一句话叫入土为安,这样吧,我让你入土为安,这些宝贝就算是给我的报酬。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想到此处便用被子将宝贝都盖了起来,准备出去埋葬林道长。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走到房间门后面时,看了看盖着宝贝的被子,觉得不放心,于是又将宝贝从被子下取出,藏到了衣柜里。
随后,锡德拉家的小儿子便将林道长的尸体埋葬了起来。
锡德拉家的小儿子将从林道长那里得来的羊皮卷、法宝和符纸视若珍宝,一有空便独自秘密研究,他还将羊皮卷上的一些文字誊抄了下来,四处向人询问、请教,可惜他不仅研究不出个结果,也没有一个人认识羊皮卷上的文字。
即便如此,锡德拉家的小儿子还是小心翼翼地将羊皮卷、法宝和符纸小心珍藏着,因为他相信终有一天他能弄清羊皮卷的内容,找到使用法宝和符纸的方法。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到了二十世纪初,大清国亡,中华民国立。
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四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四分五裂,帝国自此解体。
又过了十几年,锡德拉家的小儿子成为了一国元首。
元首野心勃勃,企图征服世界,奈何该国经济正在走向崩溃。
一日,元首又在家中独自研究从林道长那里得来的羊皮卷、法宝和符纸,突然,他想起了小时候程继德给他讲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内容是:在清国四川省成都府有一个名叫灌县的地方,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灌县境内的岷江边住着一对家境贫寒的母子,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母亲年纪渐大,眼睛花了,腿脚也不利索了,好在儿子已经长大,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
人们都唤那名儿子为阿郎,阿郎为了让母亲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农闲之余还会去砍柴、割草,用柴草换钱来孝敬母亲。
这日,阿郎如往常一般前往山中割牧草,可惜附近的牧草几乎都被人割完了。
阿郎不想空手而归,于是便往大山深处走去。
阿郎不知走了多久,突然发现一块地里的牧草非常的茂盛,于是他便停下了脚步。
阿郎收割了许多牧草,回去后换了不少钱。
次日,阿郎再次前往昨日之处收割牧草,又换了不少钱。
阿郎接连几日都去了山中收割牧草,几日后,阿郎便发现了异常。
阿郎发现有块区域的牧草被收割后,过了一晚便又长得非常地茂盛。
阿郎以为自己记错了,于是便将那块区域的牧草收割了,然后用石头做了记号。
第二天,阿郎来到了用石头做了记号的区域,他惊讶地发现那块区域的牧草又长得非常地茂盛。
阿郎惊诧不已,一般牧草被收割后起码要十天后才能再次收割,而这里的牧草被收割后竟然只过了一晚便能再次收割。
阿郎不禁怀疑是不是有人动过他做的石头记号,这时他看到旁边有一颗树,他便想到在树上做记号,那样便不会被人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