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速阅读 > 现代都市 >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品选集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品选集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作者“排骨”写的小说,主角是刘闪刘禅。本书精彩片段:;刘闪也不隐瞒,将光线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上的折射现象绘在草纸上,黄月英对这种“高深”的物理知识一点就透。在刘闪看来,黄月英真是神人!她不仅才貌双绝,似乎跟自己一样,也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户外鸽子的叫声又引刘闪的注意,在成都城内外,刘闪第一次见到人工驯养的鸽子,自然想到用鸽子代替快马信使。在远距离的传信上,鸽子肯定比马要快得多。黄月英已经做过很多次试验......

主角:刘闪刘禅   更新:2024-02-08 02: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品选集》,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作者“排骨”写的小说,主角是刘闪刘禅。本书精彩片段:;刘闪也不隐瞒,将光线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上的折射现象绘在草纸上,黄月英对这种“高深”的物理知识一点就透。在刘闪看来,黄月英真是神人!她不仅才貌双绝,似乎跟自己一样,也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户外鸽子的叫声又引刘闪的注意,在成都城内外,刘闪第一次见到人工驯养的鸽子,自然想到用鸽子代替快马信使。在远距离的传信上,鸽子肯定比马要快得多。黄月英已经做过很多次试验......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品选集》精彩片段


在一千多年以后的襄阳一带,流传着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网络上也有一些黄月英的传言。

黄月英又名黄婉贞,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

在刘闪生活的年代,坊间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又名“黄阿丑”;也有人说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刘闪曾在成都城外见过一次,只是那时她身着素衣,也有白纱遮挡头部,刘闪并未细看,也不知道传言的真伪。

对刘闪来说,黄月英容貌美丑并不重要,因为有条传闻深受大家的认可:黄月英是学识广博的才女!她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

据说,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从黄月英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的,相传部分结构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的。

向宠告诉刘闪,自诸葛亮随先皇入主西川之后,黄月英就搬到成都郊外的茅屋居住;就算先皇为诸葛亮修建丞相府后,黄月英也经常出入这座茅屋。

因此,刘闪对这个神奇的女人更加好奇。

在去往茅屋的路上,刘闪想起了一个个关于黄月英的传说。

据说黄月英曾拜于名师,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师傅一再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她的如意郎君。

后来,黄月英果然嫁于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诸葛亮。两人婚后,黄月英就将这把鹅毛扇子赠给诸葛亮。孔明自然将此扇视作掌上明珠,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直到死时仍紧握着这把扇子。

想到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姻,刘闪又想起了民间汉式婚礼中的一个习俗。

坊间传说,黄月英听闻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心中对他十分倾慕,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想试试诸葛亮是不是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

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还想试探一下,看看诸葛亮是否心甘情愿娶一个丑妻。没想到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揭开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还以为弄错了。

直到这时,一脸喜气的黄月英才道出了原委。

民间的汉式婚礼中,新娘“头顶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用于新娘测试夫君是否真地喜欢自己。

因为在那个时代,很多新人成亲前从未见过面,新郎是否喜欢自己,从他揭开盖头时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一阵“咕咕”的叫声打断了刘闪的思绪,他抬起头,发现几十只鸽子正在茅屋周围觅食。

刘闪在向宠的引导下,步入这座黄月英居住的大茅屋,仿佛进入一间古老的科技馆,被愣得半晌回不过神。

在这里,许多常见的木制机械都经过了改良,大到井栏、投石车、石磨,小到钩强、锁钥等应有尽有,最让刘闪欣喜的是,他在一间小屋中找到了正在研制的床弩!

这张床弩与蹶张弩大不相同:它张力极强的弩臂将安装在木制的床架上,通过杠杆原理,绞动其后部的轮轴使得弩臂张开,可以发射一把标枪,也可发射多枝弩箭,其弹射力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擘张弩、蹶张弩或腰引弩。

另一间房的木柜上,几块晶莹剔透,仿佛宝石一般的东西引起刘闪极大的兴趣,黄月英说此物名叫“水玉”,她已经掌握了制作之法,只是不知有何用处。

刘闪询问之后得知,此物是由天然苏打与石英砂按特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

刘闪恍然大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暗叹自己这一趟没有白来!竟然在这里发现了“玻璃”!

玻璃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时期;三千多年前的腓尼基人,因为掌握了玻璃球的烧制之法而发了一笔大财;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前后,古罗马人就开始将玻璃使用在门窗上。

刘闪的欣喜并非来自玻璃本身,他有着更加重要的用途。刘闪在草纸上画出几个不同曲面的图案,让黄英烧制稍大点的水玉,然后打磨成自己绘制的形状。

黄月英没想到,贵为皇帝的刘闪也喜欢捣鼓这些奇巧物品,一再追问刘闪的用途;刘闪也不隐瞒,将光线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上的折射现象绘在草纸上,黄月英对这种“高深”的物理知识一点就透。

在刘闪看来,黄月英真是神人!她不仅才貌双绝,似乎跟自己一样,也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

户外鸽子的叫声又引刘闪的注意,在成都城内外,刘闪第一次见到人工驯养的鸽子,自然想到用鸽子代替快马信使。在远距离的传信上,鸽子肯定比马要快得多。

黄月英已经做过很多次试验,证实完全可以用“鸽子归巢”的特性传递信件,但她认为鸽子只适合传递普通信件,并不适合军用情报的传递。

因为鸽子容易被鹰类或其它猛禽攻击,若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攻击也会导致传信失败,如果被敌方捕获,情报也有泄漏的可能。

对于传信失败的问题,黄月英已经想到解决之法,就是一次性放出多只鸽子,这样传递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如何防止泄密,她还没找到解决办法。

黄月英已经可以人工驯养鸽子并用于传信,刘闪很容易就想到了防止泄密的办法:使用密码。

刘闪的密码很简单:将不同的城池用自己学过的26个英文字母任意组合代替,将这个时代常用的一千多个汉字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生成一个可以随时更换的密码本,不同的城池用不同的密码本,足以保证情报的保密性。

理解密码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之后,黄月英对刘闪也佩服不已,未经考虑就同意出任“科技局”和“教育局”的局长职务。

刘闪相信,只要给黄月英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支持,用不了多久,她必会创造出奇迹。

刘闪辞别黄月英返回皇宫,刚走出两里地,前方一匹快马赶来报告:一支八百人的黑衣步兵正往这边杀来!

成都城的周边,竟然还有如此规模的反叛势力,确实出乎刘闪的意料!

自从上次平定叛乱后,刘闪每次出城不过数十名宿卫军相随,这次也是如此。

这五十人的宿卫军无险可守,如何能抵挡八百人的围攻?


刘闪毕竟不是真正的刘禅!刚才,吴太后的眼神确实可怕,他担心露出破绽引来杀身之祸,收好诸葛亮的遗表后,赶紧逃出大殿,黄晧则在后面紧跟不舍。

刘闪慢慢地平静下来,无奈地接受了自己是刘禅这个现实,但他不想做个“扶不起的阿斗”,更不想坐以待毙,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如今,诸葛亮刚刚去世,而历史上的那个猛将并没有真正地谋反!刘闪觉得,自己应该设法保住他,只是不知道是否来得及,毕竟两地隔着几百里难行的蜀道。

刘闪跟大多数现代人一样,多少了解一些公元234年之后的历史:诸葛亮灵柩回成都的路上,大汉失去了魏延这名勇猛的大将;此后,姜维为抵御曹魏,又进行了11次以攻代守的北伐;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关入蜀,攻克绵竹后,刘禅未作抵抗就投降。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话刘闪自然不会陌生。在大汉后期的多场战役中,姜维的手上已经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80的廖化为先锋,可见当时人才之匮乏。

现在,刘闪对国内的情况一无所知,既看不懂诸葛亮的遗表,也不认识朝中的大臣,更不知道自己可以信任谁,只能想到曾经学过的《出师表》中的话: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走出几步后,刘闪突然停下脚步,模仿电视里的口吻对黄晧说道:“给朕找个避静的地方,传向宠来见朕!”

刘闪不了解皇宫内的布局,只能说“避静”的地方。黄晧明显愣了一下,他既听懂了刘闪的话,也明白了话里的意思,赶紧躬身说道:“陛下,宣室殿可以吗?”

“可以,引路!”

“诺!”

宣室殿,类似于后世其他朝代的“御书房”。刘闪等了大约一刻钟,一位年近40,浓眉大眼,身体极为硬朗的男子步入殿内,叩拜后被刘闪扶起。

“将军,你现在身居何职?”刘闪问道。

刘闪用了“将军”这个词,并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因为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将军”是对所有武将的尊称。

“陛下,建兴元年,末将被封为都亭候,后来升任中部督;自丞相北伐以来,末将一直管理宫廷宿卫军,负责皇宫内外的安全。”

向宠说得极其明白,他现在的职位,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御林军统领”,刘闪点点头后正色说道:“向将军!我……朕有件重要的事情,只能由你去办!”

“臣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将军!事关重大,不能出半点差错!”刘闪严肃地说道,然后在向宠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向宠闻之并不惊讶,迟疑片刻后说道:“陛下,即是如此,若能发道圣旨,末将定保万无一失!”

“圣旨啊……这个……应该怎么写呢……”刘闪有些为难,他确实不知道如何发圣旨。

“陛下不必亲自动手,可以口述,让黄晧代写,再加盖玉玺就行!”

原来这么简单,你早说嘛!

刘闪心头一阵窃喜,急忙唤来黄晧写好圣旨,由向宠确认无误后,他钦点了几名最得力的护卫,迅速骑上快马离开皇宫。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能否救下他,能否改变历史,此举究竟是对是错,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

做皇帝真好!所有事情都“动口不动手”,夜里还有不同的妃嫔暖被窝,刘闪很快就喜欢上了皇帝的生活,虽然是被后人唾弃的亡国之君。

天已微亮,刘闪想尽快熟悉皇宫各处,突然一名内侍前来报告:“陛下,蒋琬和几名大臣有急事求见!”

“蒋琬?急事?”刘闪自然听过蒋琬,知道他是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也想起黄晧曾说过的“永安急表”,急忙说道:“宣!”

几人进殿行礼后,最靠前的大臣急忙说道:“陛下,永安太守巩志急报:东吴以全琮为主将,孙桓、周舫为副将,引兵三万,在永安城外三十里下寨,动机不明!”

刘闪不知道这几人分别是谁,他们行礼时也未自报名字,刘闪不知如何处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陛下,我与吴国虽有盟约,孙权此举实在险恶,不可不防啊!”

“陛下,永安城中仅有两千军士,如何抵挡东吴三万大军啊?”

刘闪本来就是重庆人,自然知道他们口中的“永安城”,它位于现在的重庆市奉节县,是三国时代巴东郡与吴国接壤的边防重镇。

据说,诸葛亮和姜维都在此城布署了一万精兵,直到刘禅投降时也不曾撤回。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白帝城托孤”不会陌生,它又称“永安托孤”: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最后就病死于永安宫。

刘闪怕露出破绽,不敢问几人的姓名和官职,更不愿做一个丢失城池的无能昏君,赶紧问道:“莫非……东吴欲取永安?”

“陛下,盟约不过是一张废纸!一定是东吴探子得知丞相新亡,想趁我北伐大军未归,直取永安!”

刚才说话的大臣呈上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极为简单,刘闪有些失望,不能完全认识上面的字,于是指着地图问道:“这几处,是否驻有兵马?”

“陛下,朐忍、羊渠、汉丰三县并未驻有兵马,不过,李丰手上的征粮队有两千人,他们正在巴东郡。”

“相父新亡,永安空虚,但我不能向东吴妥协!”刘闪郑重地说道:“令李丰率征粮队,火速进驻永安;令巩志,如果全琮攻城,务必死守!”

“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安排!”

几个不知名的大臣领命而去,刘闪想到四千兵卒很难抵挡三万大军,必须得增加援兵才行,急忙说道:“慢着!”

几人赶紧返回,刘闪询问之后得知,永安城位于益州东部的巴东郡,与吴国的建平郡接壤;由于与吴国有盟约,周围几百里都没有布署兵马。

此时,唯一的兵马,就是诸葛亮的十万北伐大军,他们正在撤回成都,这会儿估计还没回到汉中。

刘闪还是觉得,必须让一部分北伐大军前去支援,至于能否赶上,那只能听天由命了;既然要派大军去支援,肯定需要一个统兵之将吧!

想到此处,刘闪大致询问了北伐军中的将领,以及他们的官职大小,然后欣喜地说道:“升姜维为卫将军,令他引兵五千,火速救援永安城。”

“陛下,姜维没有军功就升任卫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职位已在众多将领之上,恐怕难以服众啊!况且,姜维原是魏国的降将,臣担心……”

“陛下,要不,派吴懿,张冀……”

“不,就派姜维!”刘闪已坚决地说道:“相父将毕生所学传于姜维,意在让姜维承其遗志,升他为卫将军合情合理。再者,丞相看人不会错,朕也相信姜维的忠心!就这样!”

几名大臣还想争辩,刘闪怕说话太多露出破绽,于是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去,几人只好依言而行。


“嗖!”

一人坠马倒地,这是被射杀的第四个吴国信使。

姜维冷笑着收起长弓。

陆逊没有猜错,姜维确实攻占了长阳!

……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现在的三国时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攻城战。在这些战斗中,攻城方的损失,至少是守城方的三至十倍!

伤亡如此大,仍然要攻城,那么,攻城的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很明显,攻城的目的是为了胜利。

然而,即便攻下一两座城池,就能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吗?这显然不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打仗为何要攻城?全国那么大,土地那么多,为何要跟一座小小的城池过意不去?难道就不能绕城池,直取敌方腹地?

很多人认为,城池都建在交通要道,能完全堵住敌方行军的道路,这就大错特错了!

绕过某个城池或要塞,直接攻打敌人的后方,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种例子。

比如,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绕过了许多诸侯直接攻打敌人的后方,而且效果绝佳;

又比如十几年的襄樊之战,关羽本欲攻襄阳,但因襄阳城池坚固,关羽便绕道攻打一水之隔的樊城,水淹樊城后,吓得曹操差点迁都;

再比如明朝的朱棣,他久攻济南城不下,几乎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朱棣突发奇想:“不打济南城了”!

于是,朱棣直接绕济南向南京进发,正是这个看似冒险的举动,让他夺得了皇位。

由此可见,绕过城池这一招确实有效!不过,这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稍稍一想就能明白,如果绕过城池直取敌人的后方,很容易被敌方前后夹击或瓮中捉鳖,一不小心便会万劫不复。

诸葛亮素来行军谨慎,从来不肯弄险,正是基于这样的万全考虑,他才否定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姜维则完全不同。

在姜维的“二分天下”之计里,前期对吴国的作战中,他的目标不是某一座特定的城池,也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尽可能地消耗吴国的战力和国力。

正是因为战略方向的不同,姜维才敢率两万兵马,大胆地绕过吴军重兵把守的信陵,路过空虚的宜昌和宜都而不入,转而攻取空虚的长阳城。

陆逊意识到这一点,他不敢多等,急忙与全琮领着兵马往东而去,希望能夺回长阳城。

“丞相,前方有一道蜀军的壁垒,唯有将其攻破,我才能继续往东逼近长阳!”全琮谨慎地说道。

陆延踮起脚尖望了望,失望地说道:“父亲,这座壁垒的后方,好像也有石头和树木阻住去路,就算我攻下这个壁垒,恐怕也到不了长阳,还可能被隘口处的蜀军伏击啊!”

陆逊也有些犹豫,他既未下令攻垒,也未下令撤军。

“父亲,你怎会如此大意?为何没有派兵守住长阳?也没有守住这些隘口?”陆延不解地问道。

陆逊瞥了一眼陆延,没有吭声。

“世侄,这并非陆相大意,而是姜维太过大胆!”全琮解释道:“姜维从信陵、宜都绕道而来,这实在是自寻死路!他如此不按常理,实在让人防不胜防啊!”

“后退两里,沿小道扎寨!”陆逊面无表情地命令道。

“丞相,不攻蜀军壁垒,如何能取长阳?”全琮犹豫着问道。

“纵然姜维取了长阳,暂时断我回宜都之路和粮道,但他毕竟是绕我三座城池轻装而来!他的粮草无法获得补充,几日内必溃!”

“丞相的意思是……”全琮疑惑地问道。

“不必着急!”陆逊冷冷地说道:“在夷水以东,我在此地扎寨,与信陵、宜昌、宜都三城配合,已经围姜维于长阳;在中路,我与大将军又困蜀军于佷山;只要我西路的潘濬、陈表死守恩施,再有吕壹守住西线的壁垒,我粮草就能获得被充;只需几日,被围的两路蜀军将不攻自溃!”

“丞相所言极是!”全琮心悦诚服地赞道:“我一直以四万兵马威胁秭归,虽然没料到姜维敢绕道来取长阳,但他确实是自寻死路!”

……

长阳城中。

“大将军,我虽以两万兵马取了长阳,但我只有三日粮草,无法获得补充;况且,我再无法从原路返回,这该如何是好?”傅佥很是忧虑地问道。

“傅将军,只要陆逊不怕饿死,我又何必忧虑?”姜维平静地笑道:“将军,你看!这湍急的夷水,根本不适合行船,吴军的船队绝不可能逆流而上,陆逊的粮草无法从夷水获得补给!”

“大将军说得没错!”张绍满不在乎地笑道:“陆逊屯于夷水的大军也将粮尽,他的运粮队必从长阳经过!陆逊肯定比咱们先饿死,哈哈哈!”

“话是如此,不过……我虽占了长阳,虽然阻断了陆逊东线的粮道,但是……陆逊还可以从西线的恩施方向运来粮草,我肯定耗不过他啊!”傅佥仍有忧虑。

“傅将军,你就放宽心吧!”张绍大笑道:“大将军敢取长阳,说明我已经取了恩施!”

傅佥闻之大喜,急忙向姜维求证,姜维却笑而不语。

……

恩施。

由于蜀军的封锁,再加上情报的延误,吕壹和陆逊至今也不知道,此时的恩施,确实已被蜀军占领!

恩施城被蜀兵占领后,潘濬、陈表皆不肯归降,城里的吴兵却愿意归降!

吴军士卒私下皆言,蜀军的姜维是一个不败的战神,只有跟随着这样的常胜将军,才能有饭吃,也才有命去吃饭。

半夜。

一名信使入帐禀报:“丞相,吕将军收到恩施的求救,询问是否引兵去援?”

“迅速去援!这还用问?”陆逊不悦地说道。

“可是……”信使犹豫着说道:“吕将军说,求救者手执陈表的兵符,这不符合军中的规矩,吕将军担心有诈,所以前来询问。”

“丞相,蜀军已占得长阳,恩施是我唯一的粮道,不可有失啊!”全琮急忙说道。

“吕将军的担心,确实有道理!”陆逊狐疑地说道:“夷水北岸,通道狭窄,处处都是易守难攻的险地,处处皆可设伏!若是蜀军……”

“丞相,我已经没有选择!”全琮正色说道:“若是蜀军破了恩施,我将再无退路!如果出兵及时,就算蜀军占得恩施,我还能退回抢占外围的隘口!若这些隘口落入蜀军之手,我再无退路啊!”

“不错!”陆逊点点头令道:“速给吕壹传信,令他立刻救援恩施,若恩施被蜀军攻克,迅速抢占东线隘口!”

“诺!”

……

次日,正午。

吕壹引兵离开自己壁垒,马不停蹄地西去救援,眼看还有几里就可抵达恩施,前方突然被巨石和大树拦住去路。

吕壹心头一凉,还没来得及下达撤退的命令,四周已经惨叫连连,难以计数的吴兵倒在石头或箭雨之下。

吕壹意识到:前后皆被蜀兵堵死!

眼看突围无望,吕壹急令兵卒跳水逃生。

然而,这一带的夷水滩多水急,吴兵从数米高的地方跳下后,几近半数人马被摔伤,能逃出升天者不足三千人。

一刻钟后,廖化、张嶷留下部分兵士打扫战场,然后迅速东进,在诸葛瑾营寨东侧设下一道壁垒。

这样一来,双方在夷水一线的兵马部署,看起来就很有趣了:陆逊和诸葛谨围死了佷山之上的蜀军,但在夷水的两端,蜀军又围住了陆逊和诸葛谨的大军!

……

信陵。

“朱将军,邓芝、高翔二将引兵两万,刚刚回到秭归城!”

“回到秭归?”朱桓疑惑地问道,突然明白了什么了,一脚踢翻了案板,酒肉撒了一地。

胡综见状,不解地问道:“朱将军,何故生气……”

“何故生气?”朱桓大怒道:“我大吴的兵将,面对蜀军时,难道都吓破了胆?这几日,秭归城中只有两千蜀兵!只有两千!我在信陵有三万大军!我却一直无动于衷!”

“朱将军,这不是陆丞相之令嘛……”

“哼!陆丞相!”朱桓大怒道:“陆丞相遇上姜维,他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判断!他也被姜维吓破了胆!”

“朱将军,如今,陆丞相被围在夷水,我是不是该引兵去取长阳?”

“放屁!我这点兵马如何能取长阳?就算我取了长阳,蜀军若趁机攻占信陵,这将得不偿失!”

“朱将军,那……我应该……”

“立刻给陛下上表,奏明情况,请求援兵!”

“诺!”

姜维悄无声息地占领长阳后,城上仍然插着吴国的旗帜,但朱桓抢先向松滋和枝江方向发了预警,这两个方向的运粮队已经停止运粮,他们正原地扎营,等待孙权的指示。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