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姐弟恋精品阅读

第2章

发表时间: 2024-01-25

向锦山去世后,不满十二岁的向文就成了家里的“大男人”。程凤莲由于伤心过度,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头晕目眩,不醒人事。一个原本牢固的家庭,突然变得弱不禁风。

向文想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于是想到了退学,想和早已辍学在家务农的姐姐一道帮妈妈一把,多挣点工分养家糊口。

然而,当向文当着妈妈和姐姐的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后,遭到了妈妈和姐姐的坚决反对。

妈妈说:“文儿,你爸爸生前最疼爱你,你一定要争口气,好好读书。家里有我和芬儿撑着,你尽管放心。只要你将来有出息,我们母女俩吃再大的苦也值得,你爸爸在地下也会安心的。”

姐姐说:“向文,你是我们这个家唯一的希望。如果你退学,我吃了这几年的苦也等于白吃了,我也没心思再在这个家里待下去。只要你敢退学,我就出家当尼姑!”

听罢妈妈和姐姐的话,向文惊呆了。他鼻子一酸,“扑通”一声跪倒在妈妈和姐姐的跟前放声痛哭。妈妈和姐姐纷纷替他擦拭眼泪。

向文停止了哭泣,他站了起来,向妈妈和姐姐作出了郑重的承诺,一定不辜负希望,好好用功读书。妈妈和姐姐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脸。

因为要培养向文读书,也因为缺少经济来源,于是就连累了向文的妹妹向芳和弟弟向武。

不久,正在小学读四年级的向芳和正在读二年级的向武也都自愿退学了。程凤莲带着十四岁的向芬在小队劳动,十岁的向芳则带着八岁的向武放牛,都挣起了工分。看来,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向文身上了。

虎山大队不仅是肖石冲管理区最穷的大队,也是白云公社最穷的大队。这里地处大别山南麓,介于丘陵地区与山区之间。虎山上,满山都是瘦高的松树、枫树和杂草,就连一棵野果树也找不着。

尽管有一条从北部山区蜿延而下的桂河经过虎山大队,但河床很高,若非雨季,平常只有脚背深的水,甚至过河都不用脱鞋,只适合小孩子玩耍。真可谓,靠山山不高,靠水水不深。

虎山大队有七个小队,约两百户人家共一千一百多口人,唯有靠人均四分田二分地养命。

向文所在的五小队,又是虎山大队最穷的一个小队。别的小队一个劳动日(以一个男劳力满分十分计算)最高的结算到了三角八分钱,最低的也能结算到一角九分钱,可五小队只结算到区区八分钱。

程凤莲和向芬一天挣的工分分别是八分和五分,向芳和向武结伴放一头老黄牛,一天共挣工分四分,全家人一天挣的工分加起来是十七分,折成钱仅仅只有一角三分六厘。这么点收入要想顾及全家五口人的生活,还要供向文读书,简直是天方夜谭!

向文的家成了五小队最大的缺粮户。每个月开结算会,都是向芬代替妈妈参加。妈妈身体不好,经常发头晕,向芬怕妈妈受不了“冤枉气”。向芬为了壮胆,就把向文带上。开会时,姐弟俩躲在会议室的门角落里,一言不发,任凭小队长怒斥,姐弟俩的眼泪也一个劲地往下流。

结算会开完后,就开始分粮。余粮户先分,分了口粮分余粮。看到劳力多的人家成担的稻谷往回挑,姐弟俩好生羡慕。最后轮到了向文家。

小队长对保管员说:“程凤莲的家是我们小队最大的缺粮户,本来谈不上分什么粮,但我这个人口恶心善,她家有五张嘴要吃饭,既然向芬和向文特地把箩筐都拿来了,你就预支一点吧!”

于是,保管员就把姐弟俩带来的一只旧箩筐装满了稻谷,过秆一称,净重刚好四十五斤。姐弟俩感激不尽,抬着一筐稻谷歪歪蹿蹿地回家了。

一家五口人,一个月才预支了这么点口粮,显然无法度日。为了维持生计,程凤莲开始做甜酒曲卖。甜酒曲是农村酿甜米酒的主要发酵原料,是将一种树叶榨碎后与面粉一起制作的,搓成小汤圆般的一粒一粒。

为了采摘这种树叶,程凤莲必须起很早爬上虎山。因为只有采摘到带露水的树叶,做的甜酒曲才能发挥其功效,酿的甜米酒才香甜可口,没有酸味。这是程凤莲小时候在自己的老家学到的一门手艺,目前整个岗上湾也只有她一人会做甜酒曲。

到了星期天,向芬就拉着向文一起出门,每人提一个装满甜酒曲的小布袋,在虎山大队挨家挨户叫卖。妈妈让他俩卖二分钱一粒,他俩见买的人少,多半只卖一分钱一粒。向文的个子小,胆子也小,每次出门卖甜酒曲,总是跟在姐姐的身后。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姐弟俩走到了虎山脚下的石头湾叫卖,刚走近一户人家,突然从屋里窜出一只大灰狗。没等向文喊出声来,走在前面的向芬已经被狗咬上了裤腿。向芬一声惨叫,惊动了屋里的女主人。

当女主人跑出来赶走大灰狗后,向芬的裤腿已经被撕破一个大洞,还流出了许多血。女主人甚感过意不去,连忙将向芬扶进屋,帮她擦洗、包扎伤口,还要煎鸡蛋她吃,说是补补身子、压压惊。向芬执意不从。无奈之下,女主人只好花一角钱买了五粒甜酒曲。

在回家的路上,向文搀着向芬的手臂说:“姐,要是爸爸还在世该多好啊!”

“嗯。”向芬点了点头,然后用肯定地语气说:“爸爸在世时,每个月仅他一个人就有几十斤固定的口粮补贴。所以你要用功读书,将来有出息了,就不会饿肚子。”

向文,你可千万要争气啊!妈妈和姐姐的话,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他,他也无时无刻不在暗暗地告诫自己。

肖石冲中学没有学生宿舍,老师宿舍也是兼办公室用。所有的学生都是走读。中午,学生是自带盒饭送到学校食堂蒸热再吃,学校不收任何费用,只需向食堂交一把柴禾即可。老师则是吃工作餐。也有个别老师吃不惯食堂的饭菜,就在宿舍里开小灶。

向文要赶到学校上早自习,每天早上都要起很早。为了保证向文不饿着肚子读书,程凤莲在头天晚上必须想办法给他留两小碗饭。一碗饭当早餐,一碗饭当中餐。下饭的菜是很随便的,大都是将头天剩下的一点菜沫菜水倒在饭里面,再就是一点咸菜。当然,也有不应急的日子。实在没得办法,向文也只能啃红苕。

尽管向文每天早上起得很早,但程凤莲比他起得更早,因为她要赶在他穿好衣服后把饭炒好,这样可以节省一点时间,好让他早点吃了赶路上学。有时,程凤莲发头晕起不了床,向芬就抢在他起床之前炒好饭。

向文一大早吃完饭后,程凤莲或向芬还要送他一程,当亲眼看到他约到了家住后湾的向俊后才返回家。母女俩见他的块头小、胆子小,怕他翻越虎山时遇到豺狗,所以要他约向俊一起上学。

除了向俊,向文在虎山大队还有两个同班同学,一个是二小队的贺健伟,另一个是四小队的范华。四个孩子从读小学一年级起,一直是同班同学,且学习成绩不差上下。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钢笔字写得很漂亮。

进入肖石冲中学后,学校根据学生成绩编班,他们四个同学被编到了成绩最好的尖子班初一(1)班,虎山大队同年级上初中的其他同学分别编到了(2)(3)(4)班。

在四个同学中,向俊的年龄最大,范华排第二,贺健伟排第三,向文排末位。他们每天早晨在虎山脚下会合,然后一起翻山上学,看起来像四兄弟。

其实,向文比向俊还要晚一个辈份。按辈份,向文应该叫向俊叫“叔叔”。向文可没这么乖巧,四个同学在一起时,他就开玩笑称向俊为“老大”,在大众场合就直呼其名。不过,无论怎么称呼,向俊从不计较,倒颇为大度。

在虎山大队读小学时,向文认为爸爸最喜欢贺健伟。贺健伟是个独生子,长得白白净净。

记得读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向文与贺健伟因为同时讨好班上一个长得最漂亮的女同学杨琼而争风吃醋并吵起架来,当时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的爸爸气得瞪大了双眼,二话没说,上前一把捉住向文的一只手,用脚狠狠地朝他屁股上踢,直打得他倒在地上哭爹喊娘才罢休。

日后,同学们只要提起这档子事儿,个个都笑得前俯后仰。其实,如今的向文比谁都明白,那时的爸爸对他是恨铁不成钢,并非是有意袒护贺健伟。

清晨,四个同学一口气跑到虎山半山腰后就停了下来。他们开始在地上拣柴禾或在低矮的松树上折干枯的松树枝,直到扎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柴把子后才开始翻山。因为上学要经过虎山,所以他们四人每天带到学校食堂的柴把子比同班其他同学都要大,由此屡屡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

有时,因为赶到学校太早,天还没有放亮,教室也没有开门,于是他们就想办法消磨时间。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们就一同倒在操场旁边的水泥乒乓球台上睡觉;天气寒冷的时候,冰凉的水泥乒乓球台是不能睡觉的,于是他们就在虎山上多弄些柴禾,赶到学校后就找一个偏僻的角落烧火起暖。

寒来暑往,年幼的向文可谓吃尽了苦头。但他从没皱一下眉头,为的是替全家人争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