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4始
大年初三,胡老八看着在外求学3年未归的大儿子胡致远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有些悲喜交加。
悲的是本应在北平上学的大儿子如今看起来破衣烂衫邋里邋遢,裸露在外的一双大手和长的几乎和自己一样的那张大长脸满是冻疮。喜的是已经半年没有往家里寄书信没有一点音信的儿子如今回来了。
“咋整成这德行?”
胡老八楞完神赶紧问道。
“爹,别说了!全是眼泪!”
胡致远呲牙一笑,对着攥着他手流着眼泪的娘亲说:“娘,快整点吃的吧!我们几个都饿死了!”
胡致远这么一说,老泪纵横的胡老夫人赶紧和女儿去后厨点火做饭了。
此时胡老八也开始仔细打量大儿子身后的几个年轻小伙子,和大儿子相仿的年纪,同样脏兮兮的邋里邋遢。身上的破棉袄棉裤和皮质大衣都沾满了污垢。
“致远啊!叫你朋友们先坐下,喝点热水!”
“哎!”
胡致远转过身对着四个同学说:“大家都坐吧!我爹我娘可好了。大家随意点!”
几个同学虽然破衣烂衫、狼狈不堪但还是彬彬有礼,分别和胡老八打了招呼才在堂屋里坐下。
“小伍,你和老崔去把咱们那口大锅架上,烧一锅热水。一会叫他们几个洗洗涮涮换上干净衣服,这大过年的,不能穿成这样这样。”
“哎,知道了老爷。”
叫小伍的长工应了一声,给胡致远倒上了一杯茶水,胡致远一把抓住小伍的胳膊。
“行啊!小伍,我几年没在家你壮的像个牛犊子一样!”
“大少爷,疼疼!”
胡致远笑着松开了小伍的胳膊。
“大少爷你们坐,我去给你们烧洗澡水。”
说罢,小伍撒腿跑了出去。
胡致远喝了一口水,把茶碗捧在手里对着胡老八说:“爹,我们学校天天闹游行、搞抗议。现在也不咋上课了,我们几个同学商量了。与其天天喊口号,还不如回咱这里真刀真枪的小日本干!”
胡老八看儿子还要接着说,赶忙站起来连连摆手。
“胡说八道!闭嘴!我看你们是疯了!”
“爹!我同学都在呢!你别老顽固行不行!”
“你他妈在外边待了几年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吧!熊瞎子岭的抗倭军人马过千,司令震三江手下的兄弟个个武艺高强、枪法如神,年前还是被日本人一锅端了。就凭你们几个,怎么和日本人斗!纯属痴人说梦!你爹我不是老顽固,抗倭军缺衣少粮来咱们双井我都带头给拿。关键是不能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胡老八深吸一口气,接着说:“这事先不说,说说你们从北平咋回来的。”
“我们本来是要坐火车回来,可后来想了想,决定走回来。正好锻炼一下自己,也方便日后和日本人在山里作战!”
“打住吧!三句话离不开日本人。我看你是着了魔!先吃饭,吃完饭都洗洗涮涮,先住下!”
“嗯!”
胡致远看着妹妹端上来的一大盆猪大骨也是直咽口水,好久没吃到过一顿热乎的了,身边的几个同学也是眼睛没离开过那盆骨头。
几个人不在客气,围在桌子上伸出满是冻疮的手拽起一块块大骨头就开始啃。
吃相惹得胡致远17岁的妹妹咯咯的笑了起来。
猪大骨、四喜丸子、肘子肉、烧鸡、酱猪蹄子、酱牛肉、猪肉酸菜炖粉条、干豆角丝炖排骨、杀猪菜,还有白米饭和大白面馒头。
六个20多岁的小伙子是真能吃啊!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食物消灭殆尽,一个个也都吃的肚子滚圆。
胡致远有些意犹未尽。
“娘!有酒吗?我爸喝的好酒,烫一壶,我们一人喝点暖暖身子!”
胡夫人看着胡老八的脸上没什么变化,便应道:“有!娘给你们拿!”
胡致远从小便家教极其严格,喝酒在没去北平读书前更是禁止。没想到今天随口便张嘴要酒喝,还是当着老爹的面儿。
胡老八心里也偷着笑,这小犊子这是翅膀硬了,又要喝酒又要打日本,这是他妈要管不了了。
酒上来了,六个小伙子也不用杯子,胡致远拿起酒壶咕咚咕咚喝了两口递给下一个。六个人轮了一圈一壶酒一滴没剩,胡致远喝的甜嘴巴舌,刚要开口叫老娘再来一壶。
小伍跑进了屋:“老爷,大少爷的洗澡水烧好了。”
胡致远便没在开口要酒,对着四个同学说:“走,去泡泡澡,换身衣服。这身上都快成虱子窝了。”
说罢,六人在小伍的带领下出了门。来到了后院的偏房,这是一间空房子。此时屋里边升起了炉子,角落里还放着两个火盆。围着炉子一圈放了六个大木桶,叫老崔的长工正从院里的大锅里往屋里挑水。一桶桶冒着热气的热水倒进木桶,整个屋里都飘着白色的蒸汽。
六个小伙子也不客气,当着老崔小伍二人的面就开始扒自己身上已经打铁的破棉袄和破棉裤。
不多时,一个个赤条条的身影就钻进了木桶里。
“嘿!”
“啊啊啊啊啊!”
“......”
六人被40多度的热水烫的分别发出了声音,老崔和小伍把几人仍在地上的衣服抱出了房间。按照胡老爷的吩咐直接扔进了烧着水的火堆里。
胡夫人又给大家拿来一块胰子、一包杀虫粉和几块用来搓泥的丝瓜瓤,嘱咐小伍:“你给致远搓搓背,让他们好好洗洗!我去找些衣服来!”
“知道了,太太。”
吃饱喝足的年轻人很快就开始说笑打闹,屋里不时传出来欢声笑语。
可在堂屋坐立不安的胡老八却是满面愁容,胡老八一直希望自己的独子胡致远能在北平的学堂里学出个子午寅某。在北平谋个一官半职,哪怕是在大学堂里当个先生也好。胡老八往上几代人都没出过这个双井村,如今终于有一个学的不错的后生考去了北平。现在却突然弃学杀了回来还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抗日!这还了得!
可胡老八知道眼前的儿子已经不是3年前那个愣头愣脑但却乖巧听话的儿子了,此时的儿子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压根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劲头。
胡老八知道自己可能压不住儿子心里这抗日的念头,便想起了年前腊月23小年哪天和震三江见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