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到四更天,融岁才幽幽转醒。
意识还有些模糊,她盯着头顶上的床帐看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殿,殿下醒了!”
融岁伸手撩开帷幔,便看见一名侍女面露欣喜地跪在她床边,双眼微肿,似乎是哭过。融岁扭头看去,一边的桌旁坐着李鹤山,还有几名低着头唯唯诺诺的下人分别站在屋内。
李鹤山见她醒了,大步流星走到跟前,动手拎着那侍女的脖颈将她掼到地上,“来吧,跟你的好主子对对口供。”
“啊——将军饶命,奴婢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啊!”
融岁看着秋心捂着脑袋尖叫的模样,睫毛未曾颤动半分。抬眼,对上李鹤山阴沉的眼眸,融岁撑着身子坐起来,“我不认识她。”
李鹤山冷笑一声,动手扳着秋心的脖子将那道伤口露给她看,“不妨我代你上报周帝,就说刺客抓到了,正是这名侍女。”
“伤口说明不了什么,或许她是被刺客伤到了。”融岁语气平淡。
“都给我滚下去!”李鹤山吼了一声,其余下人纷纷屏息静气地退出去,还不忘顺手关上了门。
他按着秋心凑到融岁眼前,亮出匕首抵在秋心下巴上。
“尚叔是你杀的,她是被哪门子的刺客伤的?”
在秋心的视角下,她真的快要被逼疯了。
身后有一个疯子一样的将军,眼前有一个完全看淡她生死的公主,还有一把匕首抵在她下巴上——
“我说!我说!”
压力太大了。
下一秒,多了一只手按在那把匕首的刀刃上。
那只手死死握着刀刃将匕首往她喉咙上送了送,鲜红的血啪嗒啪嗒地滴在被子上。秋心吓得快疯了,也顾不得什么男女之别,一个劲儿地往李鹤山怀里钻。
融岁攥着刀刃,眼底一片漆黑。
正是这种毫无波澜地做着疯事的疯,才是真正令人恐惧的疯。李鹤山见状将秋心扔到一边,三两下制住融岁,将匕首从她手中夺了回来。
“疯子。”李鹤山嗤笑道。
融岁恍若看不见也感受不到手心的伤口,用毫无温度的眼睛死死盯着秋心。秋心跪在地上连怎么爬都忘了,瑟缩地往旁边躲。
“说。”李鹤山冷声吩咐道。
“我,我是刺客,我是,是,是皇后娘娘派我,派我刺杀质子,但是,但是……”
“但是没成功,你反被质子胁迫了,她答应了你什么事,逼迫你动手杀了使臣。”李鹤山盯着融岁的眼睛,一字一句替她把剩下的话说完。
秋心低着头,浑身颤抖,“公主答应我,她回衡国的时候会把我带回去,我就不用再替皇后卖命杀人……”
“你答应过她吗?”李鹤山问道。
“是她自己要杀使臣,只是没本事再杀了我而已。”融岁淡淡道,“我只是放了她一马。”
融岁眨眼的一瞬间,一道寒光在她眼前快速闪过。等她反应过来,那把匕首已经抵在她脖颈。
秋心刚刚抬起头,登时又被吓得缩了回去。融岁却像个木头似的动也不动,掀起眼皮冷声道:“大胆,你知不知道这是以下犯上?”
李鹤山活动了几下脖子,懒洋洋道:“不管我知不知道,我现在都已经以下犯上了。”
他弯下腰,凑近融岁的脸,“我就算在这儿把你杀了,回去也没人会问责。我现在只问你一句话,跟周国勾结,你有还是没有?”
“没、有。”
这是融岁对他最果断的一次回答。
他盯着融岁的几秒钟内,在心里迅速推理了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融岁不堪历年的羞辱与周国勾结,计划格杀全部使臣。
第二种,融岁没有与周勾结,只是秋心恰好撞了上来,她顺势利用了一把。
融岁很会演,他还不能确定那种不卑不亢的神情是否是真的。
如果她真的与周国有什么苟且,周帝应该会很痛快地放人——安插一个皇室间谍在衡国,他的目的会更容易达到。而如今看周帝的态度似乎很犹豫,甚至要把他们所有人一起软禁在宫内。
李鹤山沉吟片刻,收回匕首。
“御医说你身子薄弱,好好休养。”
李鹤山扔下一句话便摔门离开。
“……暴躁狂。”融岁低声骂了一句,扭头看见秋心瑟瑟发抖地跪坐在地上。
她刚要开口,秋心已经屈下身子磕头,“公主饶命,公主饶命,奴婢真的太害怕了,还请公主到时候一定要带我一起走!”
融岁默了片刻,抬起手,声音疲惫:“帮我拿东西包扎,别叫御医。”
—
周国给使臣打扫出的住处称不上华贵,但面子上也算过得去。近来常有鬼鬼祟祟的身影出没在周围,听说融岁那边全都找由头打发走了,不过李鹤山倒不在意。
有时他和自己的人议事,周宫的探子就在屋内。
“那边仔细盯着点,”李鹤山翻了一页书,忽然道:“我听说什么公主啊皇后的,老是寻我们公主的麻烦。”
“哎,小的知道。”
待闲杂人等退了出去,南峋才问道:“大人,为何要当着那些人的面说起此事?”
“懒得管,”李鹤山道:“他们原话传回去,那些女的或许能收敛些。要是再不收敛的,”
“再不收敛怎么样?”南峋脸上浮起一抹亮色。
“再不收敛,就惹了我们公主了。”
南峋不依不饶:“惹了公主之后呢?之后怎样?”
李鹤山一脸莫名其妙,“惹了就惹了,还能怎么样?难不成你要我杀两个人为她出气?”
“……”
融岁那边消停了一阵子,可没过几天风波又起。
要怪就怪李鹤山,他从衡国来时带了太后的赠礼,却不知是故意闹脾气还是怎样,有那么多机会不给她,偏偏在宫里最人多眼杂的时候给她。
这一给,就把最大的麻烦精给惹了出来。
衡国已经回信,使臣之死暂且不追,只让周帝务必将质子及其他使臣完璧归赵。按计划,两日后便要启程回衡,这节骨眼上没人想再出什么乱子。
偏偏那周国的小太子是个蠢的,自己巴巴儿地送到跟前来。
太后托李鹤山带给融岁的是两串项链,一串红玛瑙的,一串白珍珠的。盒子在她面前打开时她还愣了片刻,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过了这么些年她也依旧记得,这是她母妃从前最喜欢的两条项链,一红一白叠着戴,配起来竟像个慈悲菩萨似的。
她明白太后是忧心她记恨母国不愿回衡,才用这两条链子催她回去看看母妃。融岁接过项链拿在手中,用指腹细细摩挲着珠子表面的光泽,眼眶忽然就红了。
没有人关心她在敌国过得好不好,只担心她会叛变、会离心,就像李鹤山一样。
风声鹤唳。一国朝中尚且如此,一旦涉及两国纷争,更是纠缠不清。
小说《永洲之上坐着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