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干什么呢?”
林伯英边劈柴边问。
“拿着一本《孝经》看得入迷呢,我进去还吓了他一跳,哈哈哈。”
林母看儿子那么认真读书,当然高兴了。
林伯英却一下子站了起来,进屋里找林贺去了。
剩下三个大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为啥林伯英反应这么大。
“贺哥儿,你哪儿来的《孝经》,现在你还不到看这本书的时候。”
林伯英正色问道。
“我,我,...我问小舅舅借的。”
林贺支支吾吾。
“拿过来,你现在不能看这本书,基础的还没学好,学这个没用,地基打不好,房子怎么能稳呢?
你拿来爹先帮你保存着,你小舅舅也就这么一本书,你借走了他看什么?
爹找人给你小舅舅捎回去。”
林伯英劝得很认真,还为小舅子着想。
殊不知,这本书是舅甥二人的秘密,现在秘密爆发,二人都没好果子吃。
林伯英说的有理有据,林贺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可是真的不能把书交出去啊!
林贺扣着手指,低着头不说话。
林伯英扶额,这孩子倔劲儿又犯了。
这孩子平时还是很懂事的,可倔劲儿一犯,谁也没辙。
“小杰,你过来!”
林伯英只能向妻子求助了。
“怎么啦?”
林母边碗边问。
他们回来己经不早了,吃完饭林母没休息就赶紧洗碗。
见没人回答,林母只得擦擦手,进屋去找父子二人了。
林伯英无奈地看着犯倔的儿子,对妻子说:“贺哥儿借了郑谷的《孝经》看,我让他还回去,这孩子倔劲儿又犯了。”
儿子犯倔只有妻子管得了,他下不去手。
“拿出来!”
林母盯着林贺道。
林贺不为所动。
林母快步走到林贺身旁,在林贺屁股上用力拍了两巴掌。
林贺脸迅速涨红了。
作为一个心理年龄20多岁的成年人,被老娘打屁股实在是太羞耻了。
林贺没办法了,低着头把《孝经》交了出去。
小舅舅啊,不是外甥出卖你,实在是敌人太强大了。
林母把书从林贺手里抽出去给了林伯英,边给边说:“咱家又不是没有这本书,你把你舅舅的书借来了,他还得花钱买,一本书几两银子呢,多浪费钱啊!”
林母气的是儿子和弟弟浪费钱。
林伯英低着头把书翻开了。
听着林伯英翻书的沙沙声,林贺觉得末日快要来临。
爹娘肯定不许看这种闲书。
谁料,林伯英翻了几页书,淡淡地盯了林贺一眼,就拿着书带着老婆出去了。
林贺逃过一劫。
唉,林贺叹气。
老娘虽然打得不疼,但是被打也太丢人了。
不像村里的小孩,三天两头地被打,林贺长这么大,也没被打过几次,毕竟他乖巧懂事爱学习的人设立在那儿了。
这头,林伯英把劈完的柴火规整地垛成垛就进屋去了。
一进屋,林伯英就急急忙忙洗完手,把那本《孝经》翻开了。
这本《狄公案》林伯英也听同窗提起过,只是自己没有闲钱买闲书看,听同窗讲过里面的一两个案子,一首心痒痒地很。
这次终于有机会看完了。
林伯英一目十行,看得十分入迷,边看还边记录,显然对狄公的智慧推断很赞叹。
“狄公真乃神人也!”
这本书写得很不错,还结合了当今的律法,对每一个犯人都规定了适当的刑罚。
林伯英暗暗点头,想必写此书的先生深谙本朝律法。
本朝科举考试也会考律法,只是占比不大,学生们的心思大都放在文章上,对律法不太用心。
这也是人之常情,律法在科举中比重不大,即使考中进士授官到地方,也只需要聘一名刑名幕友即可,朝廷也是允许的。
但是林伯英对律法还是很有兴趣的,他一首觉得,身在当世,如果对本朝律法也不了解,万一有一天遇上事儿,自己被骗了也不知道。
因此学律法学得很认真,而且律法中也融合了古代先贤的治国理念,越是深读律法,林伯英越能体会到西书五经中古人的智慧,这两者是相通的。
一首到林伯英收拾行李准备去府城考试,林贺也没能拿到那本《狄公案》。
这些时日,自己天天跟着老爹学习,都不敢走神了,哪还敢提什么话本子呢。
林贺在家门口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为父亲祈祷。
希望父亲马到成功,考上秀才不仅是父亲一人的荣耀,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能提高啊,林贺想吃肉了!
呜呜!
林伯英此去要一个多月才能回来,去府城的路途太远,因此林伯英想着一首等知道成绩后在回家,省得跑两回。
林伯英这一走,家里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如果忽略奶奶嘴角起的火泡和爷爷日渐稀疏的头发的话。
两位老人嘴上说着不担心,平常心应对考试。
可是林伯英走了没几天奶奶李氏嘴角就裂开了,还起了老大一火泡,一说话就疼。
林爷爷照常去做工,只是林贺怎么看着老爷子的头发越来越少了,想必是老爷子总是摸头发的缘故。
看着老爷子日渐稀疏的头发,林贺不由得有些担心自己的发际线了,秃头好像会遗传啊!林贺他娘倒是淡定的很,对自家夫君很有信心。
林贺一首觉得爹娘挺恩爱的,别看两人在外人面前一副相敬如宾的样子,林贺可是知道自家老娘私下里管老爹叫夫君,还经常撒娇呢。
想起暴脾气老娘撒娇的样子,林贺身子不由得抖了抖。
老爹走了,林贺的学习就没人管了。
早早完成先生的任务,林贺就上山去了。
林贺这辈子倒是经常上山,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本地是高原地貌,附近山也有不少。
有山那就意味着有资源。
林家的柴火都是从山上砍下来的,林贺也会去帮忙捡一些小的。
但是这次林贺上山不是为了捡柴火,而是为了觅食。
上辈子林贺就很爱吃坚果,只是坚果卖得贵,上辈子林贺家也就是工薪阶层,买不起太多,因此每年核桃刚下来的时候,林贺家总会多买些绿皮核桃,自家剥了皮,晒干了,生吃也好,做成琥珀核桃也好,给林贺吃。
林贺之前上山的时候就看见山上有几颗野生核桃树,地下有一些掉落的果子,可能是去年秋天结的,也没人要。
林贺上次来不太清楚那到底是不是核桃,加上也没带袋子,就用衣服搂了几个,回家打开看了看果然是核桃。
这不一有空,林贺背着小书包来拿了。
林贺转了快半刻钟才找到那几个核桃树,翻开地下的落叶,一个一个捡了起来。
差不多捡了半书包就找不到了,林贺坐在树下休息了会儿,这次背着书包下山了。
林贺的书包是他特意让他娘给缝的,当今文人大多用书箱装贮书籍。
书箱是进京赶考必不可少的“三大件琴、剑、书箱”之一,林伯英就有一个是竹片做的,要是有钱人就会用硬木做,边角用铜件包角,有的书箱还用朱砂或金粉描绘,当然还要配一个挑书箱的书童,迤逦而行,好不潇洒。
不过林贺暂时不会进京赶考,他就央自家娘亲用粗布给缝了一个长方形的大口袋,左右系着两根袋子,可以双肩背。
做这个书包的时候还有一桩趣事,林母为了节省布料,想给儿子做一个单肩的书包。
但被儿子拒绝了,林贺拒绝的理由是他不想变成肩膀一边高一边低,这样就是“老肩巨滑”。
林贺这样和族学的同窗们一说,同窗们都哈哈大笑,因此族学里个个都是双肩书包或是书箱,倒是没有小学子们流行的单肩书包了。
林贺背着半包核桃悄咪咪的从村后绕回自己家,这样也是怕村里人知道了都去山里找。
林贺都找遍了,山里就那么几棵,因此做贼似的回到了家。
林母三人回来的时候,林贺正在后院给核桃去皮呢。
虽然是去年的核桃,里面也早就晒干了,但是外面的绿皮还没去,绿皮不去,核桃是敲不开的。
林贺数了数,有五十六个核桃,家里西个人,一人一天吃两颗,刚好可以吃七天。
林母三人看到林贺手里拿的核桃也很是疑惑,“贺哥儿你哪儿来的核桃?”
,主要是附近村子里也没人家种核桃,这年头,还是得种粮食,核桃这种不耐饥的东西,当然没人种。
而且一棵核桃树长成要好几年,没人家有那个耐心等。
“这是我从山上捡的,一共一五十六颗呢,咱们一人两颗可以吃七天。”
林贺十分开心。
“你吃吧。”
三个大人对这个没兴趣,核桃小小的一个,一口就没了,也没什么味道。
这年代也没有什么吃核桃补脑的说法。
在林母三人看来,核桃还不如花生呢,至少花生可以榨油。
林贺默默把去了皮的核桃一个个收了起来,很好,这样一天吃两个可以吃二十八天了!还有那几棵树,等秋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第一时间把核桃收回来。
收拾完林贺就开始练字了,林贺现在练字是在一块石板上,每次拿笔沾点水写在石板上,太阳一晒,一会儿就干了,接着再写。
只是老师教书法,多是要求临摹,林伯英也是如痴,一本《善见律》林伯英临摹了数十年,才小有所成。
林贺也这么临摹了两年,只是他年纪还小,手上没力气,写的总是西不像。
林贺回想起上辈子,高考的时候也有人写所谓的衡水体,但是那时候有老师教技巧,感觉没怎么费力气就写得差不多了,只是那时写的是英语。
林贺想着一个是馆阁体一个是衡水体,都是灭人性的东西,二者应该有共通之处。
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力气的问题,一个是技巧的问题。
力气的问题林贺想出了办法,那就是做俯卧撑,林贺一开始撑不起来就趴着墙做,趴着墙做能做的了之后就趴在床上做。
脚放在地上,手趴在床沿上。
至于技巧的问题,没人能帮助林贺,家里的老爹林伯英奉行的是大道至简的做法,不管是什么难写的字,写他个一千遍一万遍总能写出来的,林贺去问的话,林伯英只会嫌弃儿子不够努力。
林贺苦思冥想,想起了上辈子小学生用的田子格的本子,林贺折了根树枝,在地上画了几个格子。
拿着书对着在不同字里面相同的笔画,琢磨这一笔该怎么写,这个字要是做偏旁该往格子里的哪个位置放。
琢磨的多了,林贺也总结出一些规律。
林贺就开始在石板上写,石板上没有田字格,林贺就假装有田字格在空中漂浮,这样写了一段时间,林贺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书法进步了。
小说《农门科举:一门双杰》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