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令韩国祖先成谜,司马迁为何没有追溯?
司马迁赞颂韩之祖先韩厥救赵氏孤儿,成全了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义举,因此积下了阴德,所以后代子孙做诸侯十余代。
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
韩氏之功,于晋未睹其大者也。
然与赵、魏终位诸侯十余世,宜乎哉—《史记·韩世家》大致意思为:韩厥感动了晋景公,不仅让赵氏遗孤赵武继承了赵氏的爵位,而且成全了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大义。
这是天下少有的阴德。
韩氏在晋国,并没看到有什么大功。
然而,终于能和赵氏、魏氏一样,诸侯传承十几代,这是很应该的呀!
“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即是元曲《赵氏孤儿》的创作之源。
而《赵氏孤儿》广为流传,人尽皆知,程婴、公孙杵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韩厥相对淡薄了。
关于韩厥—春秋战国时韩国的创建者,司马迁记叙并不多,一起跟随@七品草民从《史记》的线索中逼近事实。
赵盾拥立晋灵公故事从晋灵公在位时说起。
晋灵公姬夷皋乃是晋文公的孙子,这个孙子年幼继位,前十四年里赵盾操持国事,所以未有不良行径。
然而,随着晋灵公年龄增长,事情有所变化了。
“十四年,灵公壮,侈”,晋灵公长大成人,生活开始奢靡腐化。
不仅大肆敛财刻画雕饰,而且动辄杀人取乐。
“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把持国政的赵盾及随会多次直言劝谏,然而晋灵公依然故我。
司马迁言外之意是赵盾曾对晋灵公进行了教导规劝,却并未改变多少。
“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有一天负责御膳房的“宰夫”没煮熟熊掌,晋灵公由此发火。
“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宰夫”被宰了,晋灵公让王宫的女仆将尸体抬出去扔了。
既然“宰夫”是专业厨师怎么会煮不熟熊掌呢?
晋灵公发火真正原因到底为何?
“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不巧的是,赵盾、随会看到了“宰夫”的断手,于是两人再次劝谏晋灵公。
可以说没有赵盾,就没有晋灵公。
晋灵公之父晋襄公死时,太子姬夷皋尚在襁褓之中。
“太子母缪嬴...